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们就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显示他是小乘人,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解脱,所以方便来摄受我们。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这法界的真实,唯一要透过佛教来显示,其他宗教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一点的。——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原标题:你知道佛陀是多么照顾我们吗?)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一切的法来说,不管是施设方便,但都应当无有妄语;所以佛陀所说的,在这一点是奉为圭臬的。——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原标题:究竟是谁创造了宇宙、生命?)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类的学人就可能会说:我当然知道课诵就是要求看懂经典里面的真正意涵,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懂啊!所以有一些善知识就会跟他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就这么看着,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不是一样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吗?日子多了以后,不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吗?累积久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啦!要是都懂了,还要诵什么经呢?因为自己都已经是《经》了!这位善知识倒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地狱本身也是一个处所,既然你可以创造山河大地,那你为什么要创造地狱呢?你不会有其他的方便,把他们关起来在一个地方,然后让他们知道好好地悔改;为什么要让他们受到这么样大的痛苦呢?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这个也是不如理的。第三个就说:对于感受到非常痛苦的这些有情,或是说人来说,没有真正救济的方法。譬如说在地狱里面,这些有情已经感受到非常的痛苦,那是不是 admin

2018-07-23

导师上课常说:「这不是人干的,那么是谁干的?是『菩萨』干的!」菩萨的辛苦和可敬,在于「难行能行」、「观机逗教」,而我只会用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一位没有宗教信仰的老人家!朋友常说我不食人间烟火,看来这「烟火」正是我要学习的部分,也是行菩萨道的善巧方便。一个灯泡在我脑袋里亮起来,好!下次换个方式,转被动为主动!韩剧演出女主角在婚礼时逃婚,男主角则在礼堂痴 admin

2018-07-23

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菩萨们在布施的时候,除了有殊胜的发心以及努力去作之外,也一定要欢喜而不悔;这样所作的布施,就能在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个部分皆成为上品,未来的果报就会非常好,这样的修行,福德资粮就能够快速的累积。因为我们要了解,既然已经完成了布施之行,那后悔也没有用,只是让自己的布施福德损减,并且再一次把悭贪种子熏习了一次,对于自己完全没有好处;而我们要作的,是 三摩地

2018-07-23

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佛法之后了解到,若没有福德资粮作为依凭,就没有办法使人证得更深一层的智慧;而有了进一步的智慧之后,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再后来则有银两及碎银,复有以铜所铸钱币;亦有银票发行,方便携带收存,则似现代之支票及银行存折。然而今日康藏蒙古及非洲农牧地区,仍有许多人以牛羊马之数目多寡为财富之表征;相反于是,现代社会乃至一种商标品牌亦是财富,名为商誉。总而言之,财富在经济学上之定义即是购买力,财富越多,表示购买力越强,是故无形的购买力——信用,也是一种财富。因此缘此,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讲正解脱呢?因为有很多解脱是方便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譬如有人说:“不管别人怎么骂我、欺负我,都不会生气,所以我解脱了。”这是世间法上的解脱。有人说:“我只要一念不生,什么都不看,心都不动,觉知心就这样进入无余涅槃中安住。”那叫作假解脱,不是正解脱;因为我见、我执都没有断,不是正解脱。正解脱与方便解脱、我所解脱不同。方便 三摩地

2018-07-23

劝诸众生,令悉舍离,随力所能方便削夺。若苦所随有利益事,众生于此,菩萨依止善权方便,设兼忧苦,应授与之。若乐所随无利益事,众生于此虽有乐欲,菩萨依止善权方便,设兼喜乐,应削夺之。何以故?当知如是善权方便:「与兼忧苦有利益事,夺兼喜乐无利益事」,令彼众生决定于后得安乐故。是故菩萨于诸众生「若乐利益,当知义意即乐安乐」;于诸众生「若与利益,当知义意即与 三摩地

2018-07-23

疗治病时善知方便,虽处不净,不生厌心;病增知增,损时知损:复能善知如是食药能增病苦,知如是食药能除病苦。病者若求增病食药,应当方便随宜喻语,不得言无:若言无者,或增苦剧。若知定死,亦不言死,但当教令归依三宝,念佛法僧,勤修供养:为说病苦皆是往世不善因缘,获是苦报,今当忏悔。病者闻已,或生瞋恚恶口骂詈,默不报之,亦不舍弃;虽复瞻养,慎无责恩;差已犹看 三摩地

2018-07-23

现观了涅槃本际的本来无生亦无死,就方便说是进入涅槃的本际了,就是与涅槃本际同在一处的菩萨,这就是为入涅槃断于有故而行布施。〖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吝。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二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 三摩地

2018-07-23

这位被医师判为脑死的植物人,我进了加护病房,却可以方便与她沟通;因为我有道种智,我有很多方便善巧跟她沟通,所以我判定她还没有脑死,意识仍然存在而可以与她沟通。所以我出来向她同修讲:你不可以做这件事情,要不要走,由她自己决定,她自己还没有准备要走,你不能代他决定。后来出院了,医师还说是奇迹,她还回来同修会看我,有时也回来正觉讲堂听经。所以真的不能太大 三摩地

2018-07-23

有时去到某个道场时,刚好口袋里不方便,只能护持三百元,真的不好意思拿出手,就会很少有机会可以布施了,因为要凑到满意的数目,总是要一段时日的,这样一来,布施的习性就不容易养成了。所以不必管布施财物多寡,有缘遇到了就拿出来布施。“第四是求世报”,也会拖累布施行:求世间果报的人会这样想:“我布施给他,他将来会不会回报我?我布施给他,他会不 三摩地

2018-07-23

若见众生危难逼迫,方便救济令无怖畏。若有众生而来求法,以己所解随宜为说。修行如是三种施时,不为名闻、不求利养,亦不贪着世间果报;但念自他利益安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解这部《大乘起信论》很奇怪!是从深的法慢慢的讲到较浅的法上来。有的人会抱怨说:怎么深的部分一闭始就讲过了,那时我们还没有破参啊!听起来也都似懂非懂的,好可惜喔!如果是浅的先讲,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十信位的修行具足的状况,除了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对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种信心。各位菩萨可以从十信位这十种心的内容,仔细的去思择里面的道理,然后仔细检查这十种心,我是不是有哪一些还没有具足成就?那么就要依着次第逐步去努力培植,一直到具足为止。虽然佛菩萨说:这十信位,要一劫乃至一万劫才能够具足。但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提到:二乘菩提实际上并不是究竟的菩提,声闻人所受的法能够得到涅槃,那是因为诸佛的方便;然而诸佛是在我们这世间如何开启这道场呢?我们来看到这部经典《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毘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释迦牟尼佛自己述说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况。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