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返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求方便。成此八斋。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此斋。欲生六欲天。色。无色界天者。当持此斋。欲求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转轮圣王位者。亦获其愿。欲求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就。由其持戒。八戒。十善。无愿不获。又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以四大宝藏。满中七宝。持布施人。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既然是一日一夜持守,就应该具足二十四小时才算、才如法,不可为了图方便而解释为:从前一天午前用斋后,度过一夜到了第二天天明即可再用斋,乃至不必再守其余七戒,否则就违反了佛陀制戒的目的了。佛言:如能在一日一夜内受持八关斋戒如法清净者,所求之愿决定成就!包括求生净土!所以受持八关斋戒清净,能得这样的大功德利益!不过,应当明确:要从受戒日的黎明,到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方便,成此斋法。“我今重告敕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天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我以是故,而说此义耳!人中荣位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尔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尔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更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否定了万法根本的如来藏是真实法,说祂只是方便说,因为这样的说法是违背佛陀的开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作为;即使是他身上披着佛教的法衣,但是他就连佛弟子都称不上了,我们更别还傻傻地恭敬、礼拜、供养,继续称这样的外道假冒僧人为法师或高僧了。如果像这样,不但否定如来藏心是真实有,甚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三个条件,来判断未来受报业道的程度、关系与结果,《优婆塞戒经》卷六:「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行羯磨法时一定会有一位主持羯磨的菩萨僧,或几位共同主持羯磨的菩萨僧,由他或他们来判定犯戒者所犯的戒是否成立?是否具足根本、方便、成已?属于上品犯、还是中品犯、还是下品犯?应该行怎么样的忏悔仪式?主持羯磨的菩萨僧依菩萨戒的特质,当然可以是现出家相,也可以是现在家相,也不一定是授戒的和尚本人,而可以是由戒和尚指定的一人或数人;就像受戒或诵戒仪轨中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6、如果你皈依你会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7、如果你皈依你就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进而受持菩萨戒。8、如果你皈依终有一天,你必定得度。皈依三宝是一切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也能受到善法方面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经文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灭如来的相似像法,就是说以意识境界为基础,然后认为意识的某种境界,祂这个不分别或者是一念不生,或者是离念灵知祂是真如,然后去否定了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认为如来藏只是方便说,而来推崇意识境界法,而来弘扬意识境界法,传授给众也是这种意识境界法。以意识境界,把它当成说不分别就是真如本性,这样子就是能灭如来的相似像法。能够住持如来的真实佛法,这个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次,由已得三摩地,于少分微妙定中,不生喜足,于殊胜的根本定,见胜功德,更起希求意愿,勇猛精进,策励而住,依正方便,获根本静虑,得离生喜乐,遍诸身分,无不充满,无有间隙,无离诸欲,远离一切恶不善法,于初静虑五支具足安住,是名三摩地。复次,行者虽然已经证得根本三摩地,但其心中犹为三摩地生起爱、慢、见、疑、无明等烦恼之所染污,其心于入住出未能随意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的人,于此善巧方便,应勤修学。10.正行供养,依修行,以此正行为供养,是为正行供养。如于少时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修随念想;于一切法发生忍智信解;于离言法性的真如生起无分别无相心住;于所受尸罗守护无犯;于着摩他毗钵捨那精进修学;于一切波罗蜜多及诸摄事精进修学;如是等行,虽以少少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这是赞说善知识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缘故,有尔所皈依: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供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众,皆可皈依。(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先归依表相三宝。表相三宝者即是世俗三宝也,依世间蕴处界身及相应法而说三宝故。世俗三宝者所谓:泥塑木雕,黄卷赤轴,剃发染衣(如前三宝的种类一节所述)。此有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