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真出家的道理,就是因为菩萨离于诸相,处于三界而成熟众生!所以声闻的出家,其实是方便的说出家,也不是真的出家。我们在上一集里面说过的,声闻出家其实他出了哪一个家呢?因为他没有证悟如来藏,他怎么知道说本来出家的这一个心呢?所以他还是在五阴宅里面。声闻人除了入了无余涅槃才叫作真出家,但是他那时候入无余涅槃是谁出家呢?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出家了,所以也没 三摩地

2018-07-22

那是否念佛求佛,佛菩萨才会保佑众生吗?《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世尊成佛后一直在关切每一个众生的善根是否成熟,没有成熟的巧设方便予以成熟;善根是否增长,没有增长的,巧设方便予以加持成长;一心一意在呵护每一个众生,默默的给予关心和加持,无论你是否有求佛菩萨,无论你是否有信仰佛教,无论你是否有给佛菩萨上供,这一切都不是佛菩萨是否护佑你的条件,佛菩萨是无条件 三摩地

2018-07-22

此一阶段之权巧方便,目的在训练行者心地更细密、更分明;欲使行者能有分辨念头(话头)之能力外,将来参禅时亦能具有思惟观(注十二)之能力。行者于晚上拜佛时,仍然是摒除名号形像声音,而于每一拜时能清楚分别:此念是礼拜释迦世尊、此念是礼拜弥陀世尊、此念是礼拜观世音菩萨、此念是礼拜大势至菩萨。前念与后念之“念相”差别何在,均能清楚分明。初入此一阶段 三摩地

2018-07-22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濯自己的脚以后,便对焰摩迦比丘说:「你是不是有真的这样的说呢:『以我所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来说,已经证得漏尽的阿罗汉,当他们色身败坏而命终的时候,再无任何所有』呢?」焰摩迦比丘便和舍利弗说:「我确实是这么说的!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说:「我今天问你,你就根据你所了解的,方便地回答我。你认为怎么样呢?焰摩迦!色是『常』呢?还是『非常』呢? 三摩地

2018-07-22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欲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此后人间才有了僧团,三宝从此建立。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慧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经文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 三摩地

2018-07-22

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识之集藏生死体性应加以对治,应灭除其阿赖耶性,是故方便称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然是指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中之执藏生死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名为「灭阿赖耶识」,非是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也,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无法可灭故,有根本论为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开示云:【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境界故,略彼诸行、于阿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于圣教中,小乘不得方便,然如来还是毕竟开示,此「本际」亘古长存,于生死中,迥然独立,有情活着时候,就是在,小乘者虽然不知道「本际」为何物,然而所入的涅盘,还是只有「本际」可说!意根于无余涅盘位中,已然无存,所以「本际」即是常住真实,所以一切众生皆可修道,成就解脱胜果,阿罗汉入涅盘,如何可以说「本际」不是真实!如果「本际」不为真实,定无有小乘说法 三摩地

2018-07-22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濯自己的脚以后,便对焰摩迦比丘说:「你是不是有真的这样的说呢:『以我所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来说,已经证得漏尽的阿罗汉,当他们色身败坏而命终的时候,再无任何所有』呢?」焰摩迦比丘便和舍利弗说:「我确实是这么说的!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说:「我今天问你,你就根据你所了解的,方便地回答我。你认为怎么样呢?焰摩迦!色是『常』呢?还是『非常』呢? 三摩地

2018-07-22

请问在平实导师出世,请问在正觉讲堂诸多的不违于佛所说的经、真正的菩萨所造的论(不违经论)而演说的三乘菩提法义出现之前,请问所有自认为修学佛法数十年的人也好,或是说刚刚进入佛法五、六年的也好,请问:“您知道何谓沙门四果当中的初果人?所谓的断三缚结、三缚结当中所谓的我见是何物吗?”请问:“您知道何谓我见吗?”扪心自问,我可以打包票, 三摩地

2018-07-22

同太虚者性即是常无方便过。自性清净无染无著。甚深无量无有变易。难解难如微妙寂静。具无边际真常功德绝诸戏论。唯佛证知非余所及。亦非譬喻之所校量。慈氏当知如此身者。即是过去未来现在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法身之相。佛报身者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皆从出世无漏善根之所生故。不可思议超过世智。纯熟 三摩地

2018-07-22

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 什么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九[0205b10]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要断烦恼,就要断我见;要断我见,就要从如何去观行五阴的虚妄不实来下手,这是佛陀给我们的一个善巧方便,让我们从五阴下手,可以说是一个最直接,最了当的办法。断我见,以及五阴,一一阴都是虚妄不实的这些观行,并不是意味着断我见之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在这点上,必须要分辨清楚。世间人对于我这方面的想象,不是落于常见,就是落在断见。常见就是我见,也就是把 三摩地

2018-07-22

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较困难。没有播种,如何能收获呢?------微信公众号《富阳区延寿禅寺》东山夜话2017-09-08  (原标题:生财之道)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用不坚固的财,去赚取坚固的圣财,而且在未来世还会有很多不坚固的世间财让我们享受,何乐不为?这边佛陀很有方便善巧的说法,刚开始要给众生一点布施的动机,众生刚刚开始会想:我今天供养了三宝,这一位僧宝又是已经明心开悟的圣人,我未来世将会得到无量报。心中很欢喜。等他布施习惯了再告诉他:你不要只得到这一个福报,你还得要得功德。福德是一定跑不掉的,何必牵 三摩地

2018-07-22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