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劫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智,对众生会产生轻心慢心的人,想要求得大乘佛菩提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克勤大师在劝诫的时候,就把禅宗初祖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三缚结继续存在时,想要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而证得明心的见道智慧,就没有可能性存在;没有明心所引发的根本无分别智,却想要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就更不可能了!接着,在般若实相的后得无分别智中的激发与实修,当然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亲证诸地的无生法忍,而在佛菩提道中次第迈进,就更成为遥不可及的事了!对大乘法中欲求开悟而实证般若智慧的人来说,断我见绝对是首要之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对于退失阿赖耶识心体本来无生的人,那仍然只是戏论;奢求从中获取点滴的佛法之法益,只是痴人说梦而已,以其不如理作意故,必定会产生种种违背佛法、悖离法界的妄想,那些人退失的人就是现成的例子。(原标题:如理作意是一切观行之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槃,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在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他们而言,于烦恼生厌离欲是为正修行,越能厌离烦恼,就越能于解脱道上精进;对菩萨来讲,却不可以厌离思惑烦恼,反而必须以烦恼为助道因缘:悟前需要借助烦恼来觅真心,悟后至十回向位满心阶段,还是不急于修断思惑,继续借助烦恼因缘来不断增益般若别相智;入初地后,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已有能力断尽最后一分思惑却故意留惑润生,以烦恼做为引发无生法忍现观智慧的因缘,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称为菩萨阿罗汉、杀贼、应供、无生、应仪。菩萨阿罗汉的境界,相当于十行里面的第五——离痴乱行。所以菩萨阿罗汉在一切世间舍报受生时,了然分明。在舍寿、中阴入胎时心不颠倒,而他的解脱境界通常认为相当于第八地(实际上应判为六地满心)的菩萨,但仍不是八地的菩萨。因为八地菩萨所应具有的功德他还没有具备。(原标题:菩萨四果——断五上分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众就骂了,这个时候你有无生气的念头?如果无,那就是你真的瞋恚断了。可是瞋恚断了还会有余习,比如说你当下笑不出来了,这就是瞋的余习。有时又觉得他好可怜:明明是真的,你不相信。你觉得他好可怜,你的眼眶就湿润了,这就是瞋恚的余习还未断尽。但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没生气,这就表示你的瞋恚断了。还有给诸位建议一个断瞋恚的最好方法,那就是见性之后,出去当老师,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又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忍、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原标题:舍利弗尊者曾因恶知识退失十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弃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盘,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从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众就骂了,这个时候你有无生气的念头?如果无,那就是你真的瞋恚断了。可是瞋恚断了还会有余习,比如说你当下笑不出来了,这就是瞋的余习。有时又觉得他好可怜:明明是真的,你不相信。你觉得他好可怜,你的眼眶就湿润了,这就是瞋恚的余习还未断尽。但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没生气,这就表示你的瞋恚断了。还有给诸位建议一个断瞋恚的最好方法,那就是见性之后,出去当老师,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大宝积经》卷90也开示:唯有无生法忍的菩萨——指初地满心以上的在家或出家菩萨,可以作头目支分布施;这种布施,是为大布施、极妙布施,这种布施不是无生法忍地上菩萨以下的人,所能办到的。而且佛开示,在家菩萨财施有两种:有外财布施,指的是财物等布施;内财布施,指的是护持正法而牺牲身命等布施。以上可得知,佛在教导菩萨行布施时,会依众生学习佛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以上所引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天往返而不受生死;有的人往生于色究竟天,在那里解脱;有的人特别利根,悟的当生断尽烦恼而成菩萨阿罗汉,不受分段生死,各不相同,但仍未到究竟佛地。所以应当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世尊在经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也是这样,一方面彻悟自性本来无生清净,另一方面透视人间诸法,皆是梦幻泡影,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自明白之后,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就要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利生,令一切有情,也要觉悟真理,自利益人,这才叫做觉有情的意趣。照这样说来,菩萨的正义,要能觉悟,悲愿修行等条件,方称菩萨的资格,并不是同一班凡见偶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个人他所悟不真,所以他转依无效,因此他不能体解诸佛世尊的大慈大悲的缘故,因此他无法做下回向,他也不会以所悟的功德回向发愿上品上生,他不会想要往生极乐速得无生法忍而能够快速的回入娑婆,住持释迦世尊的。因此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发起,对于一般未断我见的凡夫来说,那是不容易的!证悟而有转依成功的人,就比较容易发起;未悟或者悟错的人以及无法转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四、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回向往生者:兹以……殊胜功德回向OOO得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莲品增上,见佛闻法,悟无生忍。4、回向修学道业:愿以……殊胜功德,诚祈诸佛菩萨护佑弟子OOO法缘具足,无魔障之邪扰,无无明之惑乱,慎护身口意,福慧圆融,道心弥坚,永不退转,圆满诸功德,终证无上正等正觉。5、回向一切冤亲债主:愿以修学正法、护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扬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四、随喜(赞叹)正觉海会众菩萨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又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初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所有功德、福德,及过百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别愿文依《胜鬘狮子吼一乘方便方广经——十大受及三大愿章》发愿文世尊,弟子OOO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弟子OOO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弟子OOO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捨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每遍就地一拜,三遍圆满)六、忏悔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忏悔文》:“佛弟子×××,在此生及往昔诸生,曾经对父母尊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莫舍我,令我住金刚自性,具大密誓大勇心,于法无生本体阿,起空乐大智慧吽,降伏一切魔仇呸。(35-172)4如是百字明之意译,已可具足显示其意涵──以双身法之修证,及以双身法之精进合修,作为密宗行者忏悔罪业之意涵也。而双身法之邪淫荒谬,世间万法无有能出其右者,绝非佛菩萨之所传者;吾人可以确定:百字明必是鬼神、夜叉假冒诸佛菩萨形像及名号而妄传者。如是百字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