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境界;(7)第七识末那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但末那识 三摩地

2018-07-23

张栻居士又问:正当知有时如何?[宗门中,常把已明心见性的人,称之为知有的人。知有的人同样闻声见色,只是他不分别计度而已。]道颜禅师道:闻声见色只如常。张栻居士一听,豁然有省。21、枢密徐俯居士,少时怀才负气,颇为其舅父黄山谷所重。在随侍父亲龙图徐禧外出就任期间,徐俯居士得以有机会经常礼谒法昌倚遇和灵源惟清二位禅师。三人常常语论终日。那时,徐俯居士尚未 三摩地

2018-07-23

他暗自发誓道:若不见性明心,决不将身倒睡!经过一段时间的勤苦修学,一天晚上,正传禅师忽然听见佛前供桌上的玻璃灯灯花爆裂有声,当下豁然有省。后隐修十三年之久,出世于京师普照寺。58、杭州仙林雪庭禅师。雪庭禅师谨遵休休禅师所教,日夜提撕赵州和尚无字公案。参究既久,未有所得,却滞于空寂之中,不能透脱。当时,有位首座和尚,看出了雪庭禅师的苦恼,便勉励他看一段 三摩地

2018-07-23

若要真正决志明心,先将平日胸中所受一切善恶之物尽底屏去,毫末不存,终朝兀兀如痴,与昔婴孩无异,然后乃可,正念坚凝,精穷向上之玄机,研味西来之密旨。参禅三要素:若谓著实参禅,决须具足三要:第一要有大信根,明知此事,如靠一座须弥山。第二要有大愤志,如遇杀父冤仇,直欲便与一刀两段。第三要有大疑情,如暗地做了一件极事,正在欲露未露之时。十二时中,果能具此三 三摩地

2018-07-23

限于时间的关系,无法详细说明,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正觉同修会共修,亲教师会很详细教导你,让你有动中定可以参究,未来有因缘的话还可以明心见性。所谓的慧力,就是要有佛法的正知见,可以作为未来证得一行三昧的依据及简择。这些佛法的正知见,函盖了两个主要修行道次第,那就是二乘的解脱道以及菩萨的佛菩提道。二乘的解脱道,就是让二乘人得以解脱生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于念佛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念佛人知道要跟随真善知识教导建立正知见,于修净土法门当中必然会很顺利;这是因为真善知识会开示念佛法门内涵及次第,使得自己可以建立正知见,念起佛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待建立正知见后,再随佛方所精进念佛,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佛当中能够念念相续,于一念间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也可以看 三摩地

2018-07-23

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开始探究,开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直饶夸会丰悟兮,获瞥地之智通;得道明心兮,举衡天之志气。虽逍遥于入头之边量,奚亏阙于出身之活路?!矧彼祗园之为生知兮,端坐六年之踪迹可见;少林之传心印兮,面壁九岁之声名尚闻。古圣既然,今人盍办?所以须休寻言逐语之解行,当学回光返照之退步,身心自然脱落,本来面目现前。欲得恁么事!急务恁么事?夫参禅者,静室宜焉,饮食节焉;放舍诸缘,休息万事;不思善恶,莫 三摩地

2018-07-23

他问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觉知,还是没有觉知呢?若是有觉知的话,就不名为入定;如果没有觉知的话,那岂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谓死水不藏龙吗?』老和尚说:『要知道禅宗这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心见性。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然清净。由于疑情不断,所以不是无知;也因没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绕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 三摩地

2018-07-23

四谓实相般若甚深极甚深,明心之后方能实证,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相应之菩萨远少于二乘学人,住持宗门正法实难故。五谓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弘扬与住持,倍难于实相般若之弘传与住持,欲令多劫相随之往世亲人悉入种智实证位中,极难、极难。由此五缘,佛法命脉始终如丝如缕、几欲断绝,致令多情菩萨忧郁难解。(三)、菩萨底忧郁深沈难知,隐藏于法乐之内,非未入地菩萨所知, admin

2018-07-23

接着又颂〈世尊赞〉、〈观音菩萨赞〉,颂扬的都是九楼讲堂供奉的佛菩萨,也是今天大典安奉舍利的主角;其中最特别的是〈圣玄奘菩萨赞〉,它是由讲堂亲教师所撰述的,内容是: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小乘震五印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把玄奘菩萨一生坚苦卓绝弘护正法的功德,表显得十分贴切,并且寓意深远;平实导师 admin

2018-07-23

他觉得我是在打哑谜,我不如就老实承认是在打哑谜,当哑谜打破了也就破参明心了。可是再怎么读,总是读不懂,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出在没有找到如来藏。可是有人也许想:“我如果找到如来藏,我干嘛还要读你的《公案拈提》?”可是我告诉你:“你不读我的《公案拈提》,你就更难悟!”就是这么奇怪。这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亲证如来藏以后才能真的懂得空性这一 admin

2018-07-23

而由于前来参与译经工作的僧众都是一时之选,心性调柔,也都遵守教诲而谨守佛法的密意;像这样子的人在明心后,他能现观第八识并发起般若智慧,在翻译上就容易吻合第一义而没有差池。当这些优秀卓越的证悟者,后世继续投生于中土的时候,也为中国禅宗奠定了一花开五叶,而令广大学人得以证悟的坚实基础。玄奘菩萨又每日开放十方大德前来谘询请益佛法,寺院可说是户限为穿,玄奘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达摩祖师亦以《楞伽经》来佐证大乘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达摩祖师并将此经典授给门人,作为开悟的传承。然而《楞伽经》的文字以及义理都非常艰深,因此当时的学人难以明了如来的究竟意旨。由于当时的学佛人对于《楞伽经》艰深的文字及义理都还难以明了,因此佛法就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的局面,到了《摄大乘论》传到中国之后,才逐渐改观。《摄大乘论》是从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5)但是当六祖大师听到了之后,就说:作这个偈子的人并没有证悟明心,如果依照他所说的方式来修行的话,不但不得解脱,系缚反而会更为加重!六祖大师也就因此很慈悲地说了一个相对的偈子,他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景德传灯录》卷5)慧能大师的意思是说,找到真心自性、具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时时可以观照到:真心看来好像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