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参禅也是静虑,因为就是用思维观的功夫去参禅!一个菩萨真正能够有净念相继的功夫,那他才不是只是知道,而是真正有做到!又譬如断我见的观行,首先我们都阅读导师的书,因此有断我见的正知见,然后我们也努力观行确认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但这都还只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历缘对境要派得上用场,我们在面对境界时,能够真正确定自己的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自己意识心是虚妄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我们不论要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乃至要入地,菩萨道每一个阶位都有所需要的福德!因此我们应该要努力修集六度,努力摄受众生摄受佛土,摄受众生行菩萨道,如此我们的福德才会增上!才能够慢慢自己的大愿,广度众生、满菩提愿。(------《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正钧老师)即便终日为三餐奔波劳苦,也不要忘记护持正法,努力培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在当中也不能净命而活,得要想出很多种办法,才能够继续安住下来;所以最后即使明心了,还是得要走人,都因为往世修的福德不够。所以说,净命有很多种情况。但是我们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教他多多忆念所修的福德,要告诉他:你一定可以净命而活,生生世世都能如此。所以净命而活,都要靠往世所修福德;如果往世所修福德不够,不能净命而活,修道就会成为问题,所以此世记得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多人很聪明心性也不错,可是在学佛的道路上就是难以前进,总是会被一些事物给障碍住,每当有了进步的因缘来了,就会冒出一些事让我们无法前进修学,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后面的三个条件都不用再看了;因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佛、遇不到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出世弘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福德因缘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断结而证果,最多只是修学一些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没有明心以前说:哪儿有?我都没有看到如来藏在帮我。可是当你悟了,你说:原来一切都是祂在帮我。譬如说,你的记忆是谁帮你记?是如来藏。如果不是靠如来藏,你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你睡着了,意识不在时就会忘了;可是醒来时记忆还是在呀!那是不是如来藏帮你记存?所以是如来藏在对你利行。这样讲了,不曾泄漏密意,可是你还没有明心,也能听懂。不要恨我为什么不明讲,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三乘菩提的修证,不论是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或是佛菩提道的开悟明心、通达般若乃至入地后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等,都是要有定力作为基础,而修证定力的前行方便,就是必须要从伏除性障、不贪五欲作起。世间人想要成就世间法的学业、事业,也是多分、少分必须要有相对的专注力才能成就,更何况是修证出世间的解脱道与世出世间的佛菩提道呢?所以菩萨也要舍离五欲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及教化众生修行十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那我们的能力啊!也都跟业种有关系,烦恼是多或少阿,也都是如来藏中的种子!依靠自己业力而活的佛典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波斯匿王的女儿善光公主的故事,以及波斯匿王两个内官的故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8集波斯匿王女善光缘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31集二内官诤道理缘当幸福来敲门:众生贫穷的原因所以菩萨就是努力修行六度,往断我见乃至开悟明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求明心见性有益之善知识说法,应摄取听受,对于求明心见性用不着者,譬如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世界悉檀等,应作选择性的听取。其次是闻时记忆,闻后思惟。所谓闻是指听闻、阅读及课诵。听闻是直接听善知识说法。阅读是自己阅读经典或善知识之著作。课诵是直接以经典一直唱诵,作每日之固定功课。在闻法时,应用心记录忆念,然后在静中思惟、在四威仪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哪一种是自受用功德?第一个是断我见,第二个佛道最重要就是明心见道,开悟找到实相心如来藏。因为开悟以后找到了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知道说原来自己的五蕴十八界的假我,都是由祂出生,祂是真实法,祂是真正的不生不灭的我,可是祂却是真实如如;真实如如的法又那么自在,又本来解脱,这个就是自受用的功德。也就是说,自己的自我虽然还在三界生死中,自己的自我虽然还跟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我们努力护持,证悟所需的福德够了,那一定可以开悟明心的,这也是许多已破参的菩萨亲身体会。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在七住位,明心见道亲证实相般若,同时就能弃舍对五蕴(即是真我)所生的我见!弃舍对五蕴所生的我见,而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转依!能够转依的时候就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而于日常生活、饶益有情中,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经常生起惭愧心、经常生起谦下心、经常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而来追随善知识护持正法。可是假如不能转依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对于一切已经明心的菩萨来讲,这是本来就如此的:即使我在人间,跟阿罗汉一样照样有这六识加上意根;今天午餐真好吃,好吃!好吃!多吃一口!没关系!心都没有染污,因为染污的是我,如来藏从来没有染污;我转依如来藏,所以我没有染污。所以转依之后,人家又端上一杯冰淇淋或是好吃的点心上来,菩萨说:不了!不了!我已经饱了,够了。因为我七识心觉得好吃,我如来藏并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人具有暇满人身,却生于末法时期,虽然是不幸,但是却有不幸中的大幸:时值即将断灭之时,正好有正觉同修会之出现,由导师平实菩萨续佛慧命,宣说;短短的几年中,会中已有三百多位在家、出家破参「开悟明心」,能作狮子吼。此后仍将会有更多狮子吼菩萨出现人间,来摧邪显正、正本清源,让三乘菩提的实修实证重现人间,使得众生具足正知正见,将一群又一群的魔子魔孙逐出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习性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终于有机会进来了、明心了,但是悟得太容易了;因为是第三天、第四天参不出来,我为你明讲而知道的;可是明讲了,结果后来统统死掉了!因为他们想:“开悟是多么困难的事,想古时多少祖师们千里走作,参访大禅师,穿坏了多少草鞋,喝掉多少浆水钱,求个悟字还是了不可得,最后悒郁而终;我来同修会二、三年就开悟了,哪有可能?这一定是假的!我有什么福报可以这么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说法不可以像我以前刚出道时那样;我以前都不观当时的场合,只要有人间我佛法,我就告诉他真的可以明心,佛性真的可以用肉眼看见;又老婆心切的为人们说明:怎么明心,怎么见性。但是有的人根器确实不适合啊!我跟他们讲的那些妙法,完全没有作用啊!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所以后来我如果出门在外,在素食自助餐店里用餐,我都只顾埋头吃饭、忆佛,旁边人家讲禅、讲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连阿罗汉都不懂的涅槃实际,你明心后读了我的书,就真的懂了,也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为什么我们能这样?都是因为过去世至心持戒而且不妄语,所以才能言语辩了,用简单的方式把很难懂得的无余涅槃说清楚,众生读了就知道无余涅槃了。所以至心持戒而说诚实语,都不打妄语,就能世世言语便给。假使常常打妄语,就会养成说话遮遮掩掩的习惯,所以说话时同时要想一些遮掩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