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又是依第八识及无明而出现于三界,而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随眠,也是由各自有情的第八识所执持,而藉缘变现色身及山河大地,因此说三界唯心。也就是说,三界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各位菩萨,以上简单说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意思,让大家先建立一个粗略的概念。菩萨们如果 admin

2020-02-18

根本烦恼也称为缠,由于它会缠缚有情在生死海中流转,所以称之为缠。这六种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的种种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所以称为根本。意思是说,这六种烦恼是造作万恶的根本;众生的一切恶业,都是由于这六种烦恼的发动而造成的,所以这六种烦恼是一切恶业的根本。然而这六种烦恼是从何而来呢?这六种烦恼的根源,都是由于有 admin

2020-02-18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admin

2020-02-18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admin

2020-02-18

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识所显的体性双具有性与空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性清净心是本来就已经存在,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就称之为自性。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 admin

2020-02-18

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识所显的体性双具有性与空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性清净心是本来就已经存在,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就称之为自性。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 admin

2020-02-18

一切的有情都有八个识,这八个识和合在一起,才能够有三界的有情在世间生存与活动。在这三界中,欲界人间的众生有八个识,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就只剩下六个识,那是因为色界不需吃东西,那里的众生以禅悦为食,所以不会有鼻识和舌识。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 admin

2020-02-18

什么是他空见?是说一切有情都有真心本体第八识如来藏,而如来藏真实存在、常恒不变,一切现象都是由如来藏藉缘而生,世人所感知的外境都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影像,假使离开如来藏就没有五蕴与各种外境。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法不依人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不要看表相,而是要看这个人所实证的实质,这样子才是有因缘能够受学第一义谛。如果有 admin

2020-02-18

可是众生没有智慧,不知色身虚幻,所以非常宝爱这个色身,尽在这个色身表面作种种庄严,乃至有人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漂亮而去等等,让这个色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完全不知道是在活动厕所的表面作种种庄严,仍然是臭秽的,有何漂亮可言?有何庄严可说?如果众生能够观察自己的色身是污秽不净的,同时也观待其他有情的色身亦复如是,就不会将色身当作是真实我,因而在三界当 admin

2020-02-18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admin

2020-02-18

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引生出一个很重要的知见,也就是说,既然能取之识阴六识所取的是自心所现之六尘内相分,那我们就可以信受各个有情识阴所取、自心所现之六尘内相分是不同的,所以才会说有人类看见的是清水,饿鬼道众生所见的是脓血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也就是经教中所开示的:一切众生得杂身已,见于杂色。(《优婆塞戒经》卷6)所以这是因为众生之业报与六根有别而导致自心所 admin

2020-02-18

佛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都是本性清净,本身离见闻觉知。在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佛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 admin

2020-02-18

那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这个法界实相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那亲证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编案:生起法界实相的智慧仅是进入佛菩提道中实际修练的基础。〕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只能令人成阿罗汉的法;单修阿含解脱道之实 admin

2020-02-18

实际上,佛陀的报身现在还常住色究竟天,继续的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佛陀的报身也是常常会在诸界现身,来利益十方的有情众生,所以这个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样。再过来,我们也顺便要提醒大家,按照佛陀的开示的话,下一尊成佛的即将就是弥勒佛。所以,从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会是弥勒佛;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之间,按照正确的佛经解释,中间是 admin

2020-02-18

这猪八戒就好像有情众生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每天都在五尘的中打转,无法克制一样;而观察敏锐、武功高强的孙悟空,又是那一识呢?他就是第六识的意识心。意识心随时对外境作深细的了别分析,而且醒着的时候跳来跳去,一刻都不会静下来,真的就像猴子一样;至于沙悟净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行李;因此在沿途中,他都死抱着这些行李,深怕会把它们弄丢了。沙悟净这个角色,就 admin

2020-02-18

谁能持业、烦恼使有情漂溺?33.施七宝满恒沙界,福德不如持经一四句偈之意为何?34.菩提是智用,涅盘是智性之义为何?35.为何要灭妄想于空,起真心于有,才是菩萨行?36.何谓业杂染,生杂染?37.问:你是谁所有,答:我是取所有知吗?38.为何观心可解脱生死,如何观?39.一切境界皆以因缘有,从烦恼障、所知障颠倒生,非真实有之义为何?40.何谓自心还取自心?41.般若经讲的不 admin

2020-02-18

否则的话,一天到晚去利乐有情,却同时在破坏正法;心中想要成为佛弟子,但是做的都是未来世会成为魔子魔孙的破法业因,那就很冤枉了。已经进入佛门成为三宝弟子了,却专门在造作成为魔子魔民的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广做善事而以外道法来取代正法,硬要与佛唱反调,说意识是常住的、不生灭的;如此广做善事的领头者,福业极大,死后将生天为天魔,报尽即堕无间地狱 admin

2020-02-18

我们再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77中的开示:若见有情多憍慢者,深生怜愍,方便令其修界分别观。这里的开示就是说,从观察有情的蕴处界,这一些法都是由六界和合所成,这六界就是包括:地、水、火、风、空、识。这个界分别观就是用分析的方式,让修学者能够深刻地体验五蕴我的虚幻,都是和合所成,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这样修学者就能够远离对于我跟我所的执着。以 admin

2020-02-18

因为佛法它是清净解脱至善的法,假如说没有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没有情没有义,不知道要知恩报恩,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就已经不是具备人的品格了,那又如何与这个清净解脱至善的佛法相应呢?同时也要深信因果,因为,假如说认为没有三世,没有所谓的过去世、未来世,那么对这个因果就不会有这个深信的心,那自然不会去对现在应该修善去恶的这个部分有向往,也不会想要去修得解脱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