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圣教开示可以了知一个事实,意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意识既然是生灭法,就不可能执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也不可能执持有情在三界熏习的无记性种子,所以意识不可能是持种心。经过佛陀的开示后,相信您都已经了知,阿含道中对识阴的定义是六个识,而意识正是识阴所摄的缘生无常法。由以上阿含道诸经中的教证举例,与错误知见的对照,一方面建立正知见,断初果三缚结中的我见 admin

2020-02-18

什么叫殊胜善根?断了我见以后断三缚结,乃至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善友多所摄受,能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将来能够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殊胜善根就是,于七住位以后,所行的这些行;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到了善知识、善友的摄受;善友就是我们同修道友。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建议说,大家在一起读读书,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的摄受,就是善友能够摄受我们。有的人会 admin

2020-02-18

因为他多半的时间一定在忙着如何利乐有情,不是说不愿意接见你,真的是很忙。但是,当他在为大众说法的时候,你一样也可以随顺前来听经闻法。至于说是不是真的能够体会到善知识所说的法的真正义理,那只能说随每一个人的因缘吧!佛在《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中最后说: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尸迦罗越六方礼经》)所以,真善知识难遇!一旦遇上 admin

2020-02-18

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才能有三界众生之蕴处界;由于有三界有情之蕴处界,方能有世俗谛,才能够去亲证,才能成就解脱果。若无胜义谛如来藏,尚且不可能有蕴处界,何况能修证解脱果?何况能有世俗谛?所以说,世俗谛是以胜义谛为体,也因为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有大乘菩提,才能有胜义谛。为何大乘菩提要称名为胜义谛?这叫万法悉从如来藏 admin

2020-02-18

此外,有情之身心也称为世间,这个世间含摄了四圣六凡等十个法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这个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都是由粗糙的物质所形成的世间。这个世间之上有欲界六天,第一天是四天王天,分由东西南北四大天王所管辖。第二天是忉利天,也就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他的住处,这一天分为三十三天,中天是玉皇大帝所住,有善法堂;玉皇大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提桓因,常在善法堂中 admin

2020-02-18

这些一神教的上帝,尚不能了知二乘菩提的法道,尚不能亲证二乘菩提的解脱境界,尚不能超出欲界天的境界,尚不能证得色界定,尚不能获得往生色界天的异熟果,尚不能脱离分段生死,尚不能了知阿罗汉之解脱境界,更不能知菩萨所证的般若境界,有什么能力创造世界万物、有情呢?上帝若来人间,菩萨一样用这样子的法义为他宣说,应该要让上帝归依佛教三宝。再说,上帝所创造(姑且认 admin

2020-02-18

然而佛的应化身,则为人间诸有情可以看见,祂化现为等同于一般众生的正常的人身、肉身、五根身,与此土众生有着相同的人同分,所以佛身依照着此土众生的身体而显现。因此也依照着若众生有病,则佛身也有病;若众生无病,则佛身也无病,纯粹是在这个娑婆世界的化现罢了。那佛的法身与报身,就不是此土众生所能见到的,是无病、无生灭的。欲界的天人尚且无病,那么为什么此土的众 admin

2020-02-18

在《大宝积经》卷38中圣教开示:【若诸有情无堪任根、无堪任相,如来如实知无堪任,非法器已,而便舍置;若诸有情有堪任根、有堪任相,如来如实知有堪任,是法器者,即便殷懃郑重说法令其悟入。】(《大宝积经》卷38)从这段经文可以知道:如来说法摄受众生时,同时也会观察众生是否是可堪任的根器。是否是法器,这是佛陀继续说法摄受这位众生的关键,如果这位众生不是法器,佛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43集应如何为亡者追福?>正元老师)不管神、上帝或老母娘,都不是因果法则的掌控者,因果法则是超越一切有情的,不是任何单一的个人(包括诸佛)所能掌控的。但因果法则的根源不在虚空,不是虚空中的能量。各个有情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才是唯一能执持众生各自业种及无明种,去到来生酬偿因果的心,祂才是有情生命的本源、万 admin

2020-02-18

在三界中的有情也包含了天龙八部等六道轮回之众生。金庸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中有一部叫作《天龙八部》,这个名词虽然是出自于佛经,但读者千万别误以为他的内容就是经典说的天龙八部,那可是完全不相干的。欲界天中除了天人之外,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睺罗伽(大蟒神),因此将这八种摄属人非人的众生就合称天龙八部 admin

2020-02-18

我们在学校学过天文学,知道一个太阳系就是有许多行星围绕著一个太阳不断的运行,而我们这个地球旁边还有月亮围绕著地球运转,地球上的环境正是适合要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类及动、植物生存;而我们现在也知道宇宙中有无量无数的银河系,更有无量无边的太阳系,当然在其他的太阳系中也会有适合有情众生居住的星球。而这个观点,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于《起世因本经》中就开示过: admin

2020-02-18

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 admin

2020-02-18

意思是说,如来藏就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是有情投胎时最先入胎,命终时最后舍身的结生相续识。《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开示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意思是说,到临命终时,意识将会渐渐地断灭,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全部都会现前,就好比播放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现,非常快速,不到半秒钟便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毕,紧接著息脉全部停止,进入真 admin

2020-02-18

这个造物主虽然造作了世界上一切的物质与有情,但是自己却是无生的,无生那自然就无灭;也因为它自己的本质是无生的,所以才有能力出生一切。所以《吠陀经》中说道:无生脐上,安坐唯一;一切有情,亦住其内;尔等不知,彼造群生,另有一物,有异于汝;口唱圣歌,蔽于迷雾,言无真实,玩乐游荡。一般的学术界认为:绝大部分的印度哲学,对于世界起源----造物主的思想,都是脱胎 admin

2020-02-18

持戒之后,若能修学多闻布施,也就是多闻正法而且布施有情,那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在先前的节目,也有亲教师已经谈过惠施、持戒、多闻这三个法,是获得解脱分的方便。而持戒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戒不能持好,那么佛法的修证就没有保障,就很难得到应修、应证法的证量;而且除了持戒之外,如果能够再好好惠施众生以及多熏闻正知见的话,那就逐渐可与解脱法相应。这里面 admin

2020-02-18

(注:滤过性病毒虽然没有记忆,没有爱憎,似非有情;但那是因为果报而使它们看来似乎无法产生记忆,似乎无爱憎,似非有情。但其实仍然有最原始的记忆,仍然有最原始的爱憎,仍是最原始的有情众生类,否则祂们如何能变种而对抗人类新发明的医药呢?只有不会变种、不会滋生新种下一代的病毒,才可能是真正的无情─即是一般人所说的无机物的毒药。)-----真假开悟第二章第1~2节◎ admin

2020-02-11

  佛法中又称众生为有情,是说他拥有情性、情爱;如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说:“何等有情生?即有情世间。谓诸有情,生在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趣中。”(《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3)这里所说的那落迦就是地狱,傍生就是畜生。整段论文的意思是说:有情就是生在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道中,因此说五道就是有情世间;又因为阿修罗是遍五道的,所以 admin

2020-02-06

  但是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客观上只有一个,那么请问,它是你的、我的或是一只猫或狗的真心所变现出来的呢?(10-5)答:山河大地并非是由某一单一有情的真心所变现,而是所有共业有情的真心,依据这些有情的业力,共同变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优婆塞戒经》卷三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 admin

2020-02-06

因此,到目前为止,生物学家说的由物质演变为有情的说法,都还只是猜想而已,未来也将被证明是猜测而错误的理论。除了佛陀之外,有谁究竟知道一切微细的因果?人类如何出生?经典已经记载很清楚了,但释印顺就是不用佛教经典来解释,使得读其书的人根本不知道人类以及生命的由来,永远无法了知生命的真相,因此永远无法实证般若。……(中略)综观世界上自古以来, admin

2020-02-04

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五官肢体也显现出不自然的样子,譬如面红耳赤、青筋外露 admin

2020-02-0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