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初机的学多有所障碍,很多人的冤亲债主是属于鬼道有情,因此这一类的超度就会流传到现代反而变成主流;而真正在演说三乘菩提的聚会的真正,反而被忽略了!所以,为了适应现代人普遍在见道上的福德有所欠缺的关系,而且这些所谓与鬼道众生相关的障难普遍偏多的情形,在这个因缘时节的时候,所以很多的道场也会举办这一类所谓的方便梵呗、这一类所谓的蒙山施食。其实有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经》中记载了诸佛世尊为了度化众生,而施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十种的佛事,我们可以举其中一个让大家了解。里面说:【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为众生作佛事。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示现色身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出妙音声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有所受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无所受为众生作佛事;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依世尊的定义,出家与否并不是指表相上是否有剃除须发、着染衣的身出家为标准;而是以能够依着佛陀的圣教,发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有情,并且修学三乘菩提成就佛道,作为真出家的标准。但是,目前在台湾以及其他有表相佛法存在的地区,普遍都有偏邪错误的观念,认为:现比丘、比丘尼相的出家二众就代表住持三宝、表相三宝当中的僧宝,所以是远远高出在家二众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经里,所谓的金刚,代表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衪无形无相,就算集合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也无法破坏任何一位极为低劣有情的真心;所以,佛用譬喻来形容第八识非常坚固,性如金刚不可毁坏。又譬如,莲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表示它极为清净,没有任何染污,也是用来譬喻第八识本来清净。所以在佛教里,金刚及莲花本身都是清净法。可是到了坦特罗佛教手里,变成另有所指,成为欲 三摩地

2018-07-22

主法菩萨云:佛真法身常住,湛然;既非形像,何须凡夫而为安坐?然为广度有情、请佛住世,故集清众,共为圣像启建安坐,随喜庆赞;如一切佛安住兜率陀天,亦如佛在摩耶夫人胎藏,愿佛慈悲,住此亦然。等为发菩提心,恳祈佛恒住,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恭请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或其他佛、菩萨圣号),安住此莲花宝座,常住此道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实践者,当以戒为依、以法为依,以六波罗密为工具,以饶益一切有情为宗旨,以最终成就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为目标。虽然如此,居士毕竟仍是在家人,要经营家庭及世间事务,需依世俗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加和谐、美满,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 三摩地

2018-07-22

凡我们诵经、礼忏,若心至诚,除调伏自性、体会经义、忏悔造业外,也能感召法界有情、天龙八部来听经,让他们得闻佛法,心生法喜,消除业长,植种善根,皆大欢喜。然而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见人家在佛前诵经或礼忏,他就若无其事、大遥大摆地从前走过,或在旁边走动,如参观古董似的;也有一些初学,在道场举行盛大祈福消灾法会时,拿着照相机,如入无人之境,东旋西转地拍照,破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一”是所有有情和万物最深沈的奥秘,祂与每个众生是如此的亲近,祂就是每个人真实的母亲;但是祂又是如此的遥远无法触及,似乎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地去找祂,却又完全都找不到祂一点点的影子。所以,在《石氏奥义书》上说到:“彼实难得见,隐藏不显现,坐在秘密地,住于深远处;藉修内瑜伽,智者始悟知,亲见此神明,舍离苦与忧;五知根与意,活动俱静止, admin

2018-07-22

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 admin

2018-07-22

因为如果修法相唯识宗的法门而进入初地、二地乃至三地以后,可以依着净土《观经》所说往生极乐;而如果因为证悟了如来藏以后,依着净土《观经》所说往生极乐,依于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在极乐世界能够快速的速证八地;证悟了八地以后,能够速返娑婆,广度有情,广度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修学法相唯识宗,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求生娑婆本土的色究竟天宫,色究竟天宫是世 admin

2018-07-22

可是没有一个有情的七转识是可以无取的,“如果想要证得无取的佛法真实境界,只有证知您的阿赖耶识一条路。”《大乘起信论》说明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为大乘修行的阶次,要入华严法界,亲证释迦牟尼佛常住于十方无量世界,必由此论为入法界之门也!“一心有二门: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还是一心,真妄和合。末法众生,多有未证悟者,不知不证,纯以文 admin

2018-07-22

三乘佛法悉依有情自心藏识而说,阿含时偏显蕴处界空,主证解脱果,然非未说第八识空性心;隐覆密义而宣示故。般若时偏显涅盘非是断灭空,偏显藏识空性心之空性--无我性,偏显空性心之中道性--非一切法空之断灭空;所述唯在对治未悟二乘菩提之二乘凡夫,声闻初果亲观十八界空已,不堕「涅盘是一切法空」之邪见故,曾闻佛与大阿罗汉宣示涅盘有本际不灭故;般若时主说藏识中道空性 admin

2018-07-22

首先我们看到,我们都知道三界总共会分成——按照有情众生往生的去处,可以分成六道、六界,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跟天,这个是六道,我们熟知的六道。这个六界如果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跟佛,就会形成了十个不同有情的状况,这个就叫作十界。从十界开始,智顗大师认为,就如同我们的一念,我们的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个念头可以是作恶,也可 admin

2018-07-22

再者,我们素食也是护生之一,因此鼓励少吃肉,甚至吃全素,人间杀害有情的恶业便会减少,那更是实行放生业的一分;因此我们应时时身口意行放生的事业,也就是应该从心中就决定对于众生不起杀害之心行,于口中也不赞叹随喜杀生的口行,于身行之中亦是离杀,如是名为放生;因为只有众生会杀众生,我们这些众生不要生起杀众生的身口意行,即是最好的放生业。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 三摩地

2018-07-22

宇宙器世间特质的生成,都是依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而有果报对现,同样类型的共业有情,因为有同样的特质,藉由这些因缘业种的共同性,加上其他的因缘,这样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就会共同成就这类有情该受报的器世间,让这些有情可以酬偿业报。我们来看佛在经典怎么说。佛陀开示说:【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或有业能令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这类短命报的有情的生命,为何会短寿夭折而死呢?佛陀在这部经中有概略的开示,我们看佛陀怎么来开示。佛陀说:【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闘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宗教说,生命和宇宙乃是某一个有情造物主所创造的。例如一神教的人说:有情乃是上帝创造的,然后再创造亚当、夏娃,然后才有其他的有情。但是这是违背事实与正理的;因为,如果上帝可以创造亚当、夏娃的话,那为什么后来的人需要透过亚当、夏娃两性和合的生殖呢?而且,为什么上帝创造的有情,有不平等的现象出生呢?难道上帝的心不平等吗?其实这样一神教的说法,是于道理 三摩地

2018-07-22

也许他们可以看到远方星系的毁灭,可是他们不知道那里到底有没有有情居住,他们没办法确认。可是《阿含经》里面,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坏、空、成、住。可是,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坏、空、成、住,空了之后为什么可以有成、有住呢?空无之物——空无一物的虚空中,为什么会有大爆炸呢?那是现在科学家的疑惑。可是,就《阿含经》的精神跟它所说的道理来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入胎识如来藏是永不断灭的,衪的体性远离三界的见闻觉知,不会贪厌苦乐等六尘境界,所以说衪本性清净;但是衪能够在有情众生死亡的时候,借着所含藏的无明善恶业种而出生中阴身,去找到有往世因缘的有缘父母来入胎。入胎之后呢?除了受精卵,其中还有这个有情的如来藏以及意根,再加上母亲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养分,而由如来藏自己来打造自己的色身,所以才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众生的身口意行所熏;而造物主则是完全凌驾于所造物之上的。器世间是共业有情各自的藏识共同造就的,一神教则认为器世间是造物主一人所造的。藏识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