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法界实相就是指我们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假使我们只修学解脱道的话,顶多只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而不能成佛。所以阿罗汉并不能称为佛,这是因为不回心的阿罗汉们,他们是不知、也不证佛菩提智的缘故。必须要解脱道修证完成以后,再加修佛菩提道,当这两个佛法的主要道都具足了,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由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具足,可以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所以我们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着七转识同时同处一起运作;只因为祂心行的法相极其隐微,众生不易察觉,所以都是日用而不知。依圣教中这样明确的开示,证明确有如来藏心,并且是万法的根源;因此,若没有如来藏心的运作,如何有圆成实性的存在?又如何有众生之蕴我、处我、界我等依他而起的缘起自性相?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往上呢,就是畜生道,畜生道有情我们可以看得到,可是牠的业就是很愚笨,愚痴业很重!譬如我们看到猫、狗,我们要教牠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牠都要学很久,乃至有时还学不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畜生道的有情是很愚笨的,因为牠的愚痴业很重。像猫、狗算是比较高等的动物,若更低等的这些畜生道有情,牠们的愚痴业是更重,连世间种种的相貌都很难理解。再来就是我们人自己,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知他心智这个慧力,它能够知道三界九地一切有情众生他的心所住的境界,这个就叫作知他心智。一切外道凡夫跟二乘无学都没有办法知道这样子的道理,那这样子的道理是依着大乘菩萨来略说五根跟五力;二乘的五根跟五力是仅止于在蕴处界诸法上面,而不是在菩萨的道种智上面用心,所以这个是有深浅的差别的。那什么叫作七觉支呢?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七觉支?七觉支又叫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诸有情修定渐胜。所感异熟身寿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故毘昙论偈云。七火次第过然后一水灾七七火七水复七火后风即7个大劫的劫末为火灾,第8大劫劫末为水灾,又经7大劫火灾1大劫水灾,如是7次循环,第64大劫时劫末为风灾。共64大劫为一个大三灾循环周期,周而复始,循环无尽。劫末火灾来时,小千世界一切坏尽,至光音天为止,是火烧初禅天。火灾起后,渐渐增强,人心方开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於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後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更没有男女相之别了。诸天虽然长寿快乐,神通自在,为世人艳羡,但也仍有其苦恼,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对贫穷者,或为人臣妾,受他所制,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罗作乱的战祸威胁;而且不管寿命多长,福报多大,即贵为天主,也终有一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是讲二乘的行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菩提道讲的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常常听禅师说:烦恼既菩提。那么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和菩提道有什么联系呢?佛门之内,说菩提者,意谓觉悟——觉悟一切有情无我。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有大乘之佛菩提道,可以真正永恒利益一切苦海有情。以三乘菩提说声闻和缘觉是二乘,一样有菩提智慧,而其智慧不能和大乘菩提而行相较。最后佛陀在经典中,更加明确说出,二乘人最终还是会重回「后有」,走回到大乘佛菩提法道上来修学。后人又有人以为大乘经典是由二乘弟子来集结,因此由此滋生更多歧路;是当于此说明演述:大乘经典的集结,有多义无法由二乘人来集结!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连自己所学的二乘法都无心于护持,何有法道之可说!所以大乘法义之永不入涅盘,而得大涅盘,二乘人永不得解,乃至一切凡夫也无可理解,所以佛陀在许多的地方,已经明说能够受持菩萨藏的有情,只有菩萨;因此实相之深邃法义根本不是非此种性者可以论道于万一,如何说连理解都办不到的二乘人,可以去集结、弘扬、解说大乘法呢?这些根本不是二乘人的志业,如何可以集结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佛陀只说了小乘法,那为何小乘经典要说三转法轮?即使只是提到一点点,也还是有,就不能够否定,那其它两转法轮何在?为何不根据大乘经典而阅读,这样来真正了解佛陀到底说了什么呢!佛陀所说的小乘法,提到了灰身灭智,如是趋于无余涅盘,既然如是,为何还有「菩萨」这样「觉其它有情」的有情呢?既然永不受后有,这为何不是断灭呢?为何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当如果这三界中也伴随着实相,这「不相在」的真理存在时候,为什么要趋疾入灭呢?不能因为自己无法读懂书籍,就说没有书籍上面所说的道理,这中之捡择,实在是清楚不过;乃至说自己无法修证,就说这中间没有实相存在,这是小孩子都知道荒谬不实的说法,何可为实!小乘人因为对于拯度有情,没有很大的兴趣,乃至可以说其对于是否有实相的存在也不关心,对于蕴处界的无常,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当时生到鬼界的有情众生,通通叫做闭戾多,表示是闭多的所有物之意。所以以后叫鬼界都叫闭戾多。也有的说,鬼道是由于在身体、语言及心意上,不停的造作吝啬、贪婪之恶劣行为,因此而生到鬼道去,结果获得饥饿口渴的报应。鬼道的众生,经过千百年都没有听过水的名字,更不用说见过水,或喝过水了。有的鬼肚子大得像座山,咽喉却如般小,因此就算得到饮食,也无福消受。也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亦即有情世间和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由业烦恼的势力所起;因此,世间即是受苦之处,俱是苦性,故名苦谛。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即在母胎之中,经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是要确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从以前苏格拉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法中的根本理,是说一切有情的本心如来藏的体性都是平等无二的,但是却是各个独立、唯我独尊的,所以各人造业,各人得果。若是想说我与别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的话,那么是不是别人成佛了,就等于是我也成佛了呢?那么我是不是不用修学,就等着搭便车而成佛就好了?所以我们应该是要这样思惟才是对的:诸佛与众生的本心如来藏,都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一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生命又称为一切有情,因为一切生命各自有种种不同的情感与遭遇,所以又称为众生。一切众生所居住的环境不出三个地方:欲界、色界,与无色界。欲界最低下,无色界最高,色界则处在中间。欲界又有十个不同的居住环境,色界有二十八个不同的环境,无色界则有四个不同的居处。这三个环境,统称为三界,我们众生就居住在这三界里,依照着我们生前活在欲界里的人间时,所做善业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