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我,所以依世间法假名为「我」,但不是有情众生真正的「我」。佛所说「真实的我」真实的我是恒常不灭的,而且是无始无终、离苦离乐的,那才是真实不坏的我。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也处处说「我」。这样的「我」或说之为 三摩地

2018-07-22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更可笑的是,这些推翻《心经》说法的法师、居士们每天早上都还课诵《心经》,这不是很奇怪、很颠倒吗?可是他们都没有警觉到,反而将宣说《心经》真实内涵的真善知识说之为邪魔外道,其法义有毒!其心颠倒无以复加,真的让人感慨万千!既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乃至有人误解《心经》所说的真实义,今天刚好藉这个机会来说明:《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摩地

2018-07-22

业种被完整保存在一切有情生命皆有的如来藏中,将来依缘而显现。我们依本自具有的真心如来藏,而有无量的过去生,也会有无量的未来世,没有终止的时候。所以佛曾说:若以生生世世所留下的白骨,堆起来比一座须弥山还高。如来藏会依着我们今生今世所造的善业、恶业而有未来世的业果,于是轮回就这样不断的产生。几千年来,人类在所有未知领域中,最想知道的莫过于人类自身之谜: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一切法界体性悉已具足了达;具足人法无我。分段生死诸法及断分段生死之一切智,变易生死诸法及断变易生死之一切种智,悉皆具足了知,故名一切种智。佛以一切种智故,名为一切智者,非三乘无学之所知也。道种智者地上菩萨方得;大乘佛子以明心故,般若正观现前,初得大乘无生智忍,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穷人,也就是修行的菩萨,因为他有归依三宝、持五戒、奉行十善,能够持斋戒,使自己的身心清净,然后愿意忏悔往昔的这些业障,慈心地对待这些有情大众,才能够获得这样良好的一个果报。那位穷人就是佛陀祂本身的前生,然后这个菩萨,他无量劫的修行都发这个愿,希望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这样的一个修行持戒,能够感得这样的福报。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情之为有情,都因为我们有心,因为有心,烦恼从之而生,智慧也从之而生。其实往往生活中的问题并不见得多大,出问题的都是心。而有关这个心的一切,只有佛法能够给你最正真的释疑与解答。佛法之于外道法的一个很关键的分际就是佛法是心内求法,可是外道法往往都是心外求法的。当然,佛法所说的这个心,不光光是指我们平常最熟悉的这个见闻觉知心,更包括出生一切万法的我们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你会说:娑婆世界,不就是称为堪忍的世界?众生不是应该很堪忍吗?然而众生不能堪忍的是:对于佛法不能堪忍,对于善法难以接受;而唯有行菩萨行的众生有情,才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末法世界,来堪忍种种善法的受持以及不善法的逼迫。所谓不善法的逼迫,就是当你遇到一些是非的因缘被卷入其中,这也算啊!如果是小乘人,他就完全不理会这些事情,但是菩萨是有所不同的。那菩萨到 三摩地

2018-07-22

出离观主要在修十二因缘,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他无法成就?因为他不知道有情众生生死的根由是从何而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因为会老、会死所以要修行。断灭见的人,认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他不知道生从何来?如果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下一世是怎样出生的?这表示出生有一个因,这个因就是前世的种子,出生了后有的种子。前世的觉知心不断地了知,就是不断地在执取种种法, 三摩地

2018-07-22

五欲六尘感觉上是那么的实在,为什么在佛法中却说那是虚妄的呢?这是因为从佛法的正知见来说,三界万法都是由各种的因缘而从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根本因所出生的,因缘所生的法,就称为有为法。佛陀曾经说明:如果是随顺因缘而生的法,将来就必定会随顺因缘的散坏而灭除。所以说,凡是因缘生的有为法,都是虚妄无常的。唯有能出生万法的根本心如来藏,只有祂是本不生灭的真实法,非 三摩地

2018-07-22

花儿、牛奶瓶都是无情,所谓无情就是无心,无心所以不会分别人我,不会因人我的分别而产生计较和情绪,所有的计较都是有情有情之间的计较,是每一个被无明和贪欲烦恼所遮障的心与心之间的计较。这个能被烦恼无明所遮障的心,佛法中称之为妄心,也就是你的见闻觉知心和你处处做主的意根(类似心理学界有关潜意识心的描述),你的见闻觉知心为你精细的分别筹谋,你的意根时时刻 三摩地

2018-07-22

据说,修行到三地的菩萨就需要停下来等待和自己有缘的广大有情,将这些有缘拉拔到一个几乎同样的修为,才能继续进发向上,因为只要这些有缘的问题不得到解决提升,那么自己的心中所含藏的欲界爱随眠习气,就无法消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标题:别人的问题我们身上也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今译]要把众生,看作是佛的化身,把自己看作愚夫。要把一切有情,都看得非常尊贵,把自己看成是仆人。要把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看成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会里面,同修会里面的《正觉学报》里面曾经这样说:【有情可以决定自己行为的善恶,是意志的自由;善恶行决定生处后,限定了意志受苦多或受乐多,也限定感性、知性及理性的能力,是意志的不自由。意志同时具有自由与不自由,是个事实,任何有情皆凭借自由意志来决定意志本身的不自由。】(《正觉学报》创刊号,页44)也就是说,没有错,我们人有不自由之处,我们的意志有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有能力、有权力把某一个有情杀害,而你不杀他,就有持戒的功德;但是对其他的人,即使你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杀他,当时你也没办法杀他,但是你持不杀戒,心中立定主意决不杀害他,也同样得到不杀的功德。所以不杀的禁戒一旦受持了,就从一切可杀和不可杀的众生身上,都同样得到不杀戒的功德及福德,又因为一切可杀和不可杀的众生,他们的数量无量无边,所以不杀戒的功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世界悉檀:佛为众生宣说世界之成住坏空、五蕴之生住异灭、三界六道有情生死流转及不得解脱之因、众生五蕴运作与差别,乃至语言文字、社会制度等等,皆有所由,乃是众缘而起,因缘假合之法,凡此种种皆属世界悉檀。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否则何以地藏王菩萨不舍悲心,于六道中化现无边身,于地狱中出现,为示一切众生法乐呢?因此对于「未证言证」、「未悟言悟」的人,要告诉他这是地狱无间重罪,这即使是一般人都应该知道,因此要一说再说,怕如是的地狱恶罪,会泯灭其善根;而地狱重罪不是因为不去讲,就会消失,哪里有这种道理!即使世间人都不说,也不去暗示提醒,「未证言证」、「未悟言悟」的人还是一样到地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如来藏恒而不审,它有属于自己的自体性,你无法完全掌握它;但是异熟果报的成因、外缘及受果,都是意识与意根;如来藏随时会修改你自己的世间,也配合共业有情的共业种子而共同改造山河大地及宇宙。所以工画师如来藏随时在修改一切:心变善了,它就把你这个色身开始修改成善人的模样,于是就有慈眉善目;心变恶了,它就把脸像改成横肉竖眉,把来世色身改成横身齐头。但它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