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里所说的佛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的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的智慧是佛智。这样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的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的。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界体性智乃是以证知及领受第八识之本来无分别体性,证知「第八识之能生一切有情法界、能生三界中一切有漏有为法与无漏有为法、能显现出世间之一切无为法」,因此证知与现观领受法界之实际,而出生之智慧,方是法界体性之智慧。密宗则以觉知心入于淫乐之第四喜大乐中,由大乐之一心享受而制服语言妄想、暂时不起分别身外诸尘,乃言:以无分别义,而为「法界体性智」;其实仍然 | admin 2018-07-21 |
![]() |
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是世俗谛上的漏尽明,世俗谛中的法他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毫不了知了。诸佛则不然,祂连习气种子的随眠如何断尽,也包括了智慧障的所有上烦恼如何断尽,都没有不了知的;这样的漏尽并不是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因为具足修了这三明之法,所以也可以称佛为明行足,因为佛陀三明已经具足;而阿罗汉有三明却未具足,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二、无漏位,唯善性摄,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与一切心恒相应故,常乐证智所观境故,于所观境恒印持故,于曾受境恒明记故,世尊无有不定心故,于一切法常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散动故;此亦唯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以一切法〔六尘亦是一切法所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即世俗谛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毫不知了;诸佛则究竟了知世俗谛和真谛,对习气种子随眠和所有上烦恼如何断尽都无所不知,这种漏尽绝非声闻、缘觉所知。因此,阿罗汉有三明而未具足,所以不能称为明行足;辟支佛也不能称为明行足。达成三明的基本条件就是“修持净戒”,戒行清净。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人天善法毕竟是有为,我们如何把有为有漏的福德,把它转换成无漏的有为法?就要透过回向思,来让我们所修的一切的人天的善业都回向菩提。因为回向菩提,所以最后我们能够实证无漏法,实证了无漏法之后,我们就能够解脱生死,乃至能够迈向成佛。而所有十善业道的修行,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三界里面的有为法,可是我们也要把十善业道的有为法,透过回向思把它转换为将来获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地阿赖耶识修除执藏三界有漏法种之执藏性已,舍阿赖耶名;复修除变易生死之种子流注,断尽尘沙惑已,复舍庵摩罗名,无有异熟,方名真如。一体三名,随于修证层次差别而分别安立,实唯一心,非谓有三;故云现今异生凡夫身中之阿赖耶识,与未来三无量数劫后之真如非一非异;二、依教判三身内涵以上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即世俗谛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毫不知了;诸佛则究竟了知世俗谛和真谛,对习气种子随眠和所有上烦恼如何断尽都无所不知,这种漏尽绝非声闻、缘觉所知。因此,阿罗汉有三明而未具足,所以不能称为明行足;辟支佛也不能称为明行足。达成三明的基本条件就是修持净戒,戒行清净。有人会问:阿罗汉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地阿赖耶识修除执藏三界有漏法种之执藏性已,舍阿赖耶名;复修除变易生死之种子流注,断尽尘沙惑已,复舍庵摩罗名,无有异熟,方名真如。一体三名,随于修证层次差别而分别安立,实唯一心,非谓有三;故云现今异生凡夫身中之阿赖耶识,与未来三无量数劫后之真如非一非异;二、依教判三身内涵以上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亲证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但是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的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且不谈它。单说这无漏法的空、无相、无作三昧,就有二乘与大乘的不同。二乘所修的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无我、无我所,所以证得蕴处界等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我观。缘起性空而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在家、出家,事实上佛法的实证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高下差别;可是在当时,比男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叫作漏尽呢?漏就是三界烦恼,如果能够把三界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具有漏尽通。三明、六通是有差别的。天眼通,外道也可以修证;外道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修证得神通之后,可以用天眼,观察法界里的现象,可是他不能知道因果!如果能够知道其中的因果,他就是有明,如果没有能力了解其中的因果,只能叫作通。譬如:有天眼的外道,看到一条鱼在河里死了后,竟然生天。这个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能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留惑润生。满心位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在此基础上,再现前观察五阴的四圣谛,正确现观五阴的每一阴内容,特别是了知识阴的全部内容;再针对每一阴各有的苦、集、灭、道圣谛的深细相,都已一一现观而如实了知,三界有漏及无明漏已经全部灭尽,方能断尽我执,五上分结都已灭尽而成为慧解脱的四果人。这是因为初果人只是对五阴的四圣谛作了粗相的观察,只是断了我见;也还没有解脱於欲界法的贪爱,所以还不是心解脱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解脱圣者虽已证得灭尽定,然而仍不是俱解脱者,所以应当再进修慧解脱圣者所具有的解脱知见;意谓八解脱圣者已断有漏而仍有无明漏,已有戒、定、慧、解脱,而无解脱知见。八解脱又名九证法,八解脱的实证者又名身证,如前一章第七节中的说明。(凡是修学解脱道的行者,若在见道之时不能立时成为俱解脱或慧解脱的阿罗汉,都是有其原因的:由於不能断除欲界爱及极深细的我执,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在家、出家之外,事实上在佛法的实证里面,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它是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的高下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苦圣谛呢?苦是三界中生灭的无常的有漏有为法。那为什么会称为圣谛呢?苦,每一个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感觉到苦,这个都同样都是苦,但是这个苦是不是圣谛呢?为什么佛所认识到的这样子的苦才叫作圣谛?为什么一般的众生所知道的苦不是圣谛呢?这个苦对于众生来说的话,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在苦里面,有的人在苦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就要谈八正道,何谓八正道?也就是讲的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言语,乃至正确心得决定啊!由于声闻人对这八种法,数数不断熏习的结果,不断的增上,使善法增加、恶法减少,所以就很快的把有漏断尽。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完成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