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师鸠摩罗什译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象菩萨、香悦菩萨、香悦吉祥菩萨、吉祥藏菩萨、计都菩萨、大幢菩萨、无垢幢菩萨、无上幢菩萨、极解宝刹菩萨、无垢宝刹菩萨、欢喜王菩萨、常欢喜菩萨、虚空库菩萨、迷卢菩萨、大迷卢菩萨、苏迷 三摩地

2018-07-23

其名曰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虚空藏菩萨。离憍慢菩萨。须弥山菩萨。光德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在末时代,有动中定来参究,真的很罕见!因此缘故,现代的佛弟子很难培养动中定来参究;就算有定力,那都是在打坐当中所培养的静中定,于下座不久后就散失掉了,更遑论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当中有定力可以参究。然而正觉同修会有一门,那就是无相忆佛拜佛门,可以培养动中定,让你在任何时间,不论是在动中或者在静中都有定力随身。限于时间的关系,无详细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于菩萨亲证自心如来的缘故,而如修行,将自身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得以成就佛道。(原标题:什么是念佛三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会退失的第二个原因,是念佛人只知道持名念佛,不知道念佛的次第,所以没有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以致碰到瓶颈时,因为无突破而退失念佛门。由于时间有限,后学不谈念佛门的内涵,仅谈持名念佛门,并告诉大众持名念佛到底有哪些次第及转折。一般佛弟子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听到念佛门很好,譬如经中曾说:末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所以,一开始念佛很精进,却没有事先建立佛正知见,以至于没有智慧到彼岸;后来因为种种事相障碍,以及正知见不足等等,退转于念佛门。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世尊的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真的是如此吗?既然有此疑,后学就举来说明。在经中曾开示如下: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门,有很多佛以持名念佛为主,也就是持佛的名号来忆念佛的修行门。这个门是释迦世尊特别为末众生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门。由于众生往昔与佛菩萨所结的缘深浅不同,根性也不同,所以众生觉得与哪一尊佛菩萨比较契机,就持佛菩萨的名号来念佛,希望未来能够往生净土。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东方琉璃世界,所以持药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界供养佛僧增长诸福慧正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佛是大功德田,佛是大恩德田,佛是众中尊是无上正等正觉,如优昙花而难值遇,佛是十方世界独一最殊胜的,一切都依止于佛的圣教量。《瑜伽师地论》卷44〈16供养亲近无量品〉中说: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者、犹如 三摩地

2018-07-23

(《大正藏》册2,页170,上12-20)】所以平实导师常教导我们,供佛功德无量,是累积福德最快的方,我们大家要趁活著的时候每天都供佛,即使供奉佛像也是功德无量!因为佛在经中说,若能至诚心供养佛僧三宝或诸佛形像,不论佛陀有没有在世都一样功德很大。《菩萨优婆塞戒经》卷3〈供养三宝品第17〉中说: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 三摩地

2018-07-23

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念这个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 三摩地

2018-07-23

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实修,这个实修的过程当中,念佛门是一个很好的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净身。以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的因缘成熟,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 三摩地

2018-07-23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三摩地

2018-07-23

20年前,我两周岁,父母因故离婚,院把我判由父亲扶养。按理说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是不记事的,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开之时她满眼的泪水和我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的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武汉工作,几乎是一年才能回家一趟,每次最多待一个星期,除去到其他亲戚那里看望的时间,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门。可是这样的观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当云何修?善男子!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佛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最常见的就是念佛门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佛号的一心,这是事一心。其实念佛门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是无相念佛,这三种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乱的事一心。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号的方,不停地唱唸,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着佛的名号,这就是事一心。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