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台湾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台湾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制就是制止别的恶法继续作用,所以才叫作制。戒为什么叫做制呢?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食用葱蒜,《梵网经》列为轻垢罪,原则上也不算重戒,但《首楞严经》将断五辛列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卷八),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如果日用饮食当中,经常有葱蒜无法避免,应该诵持楞严咒,由诵持此咒之故:「纵经饮酒、食噉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卷七)我们要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智者当观戒有二种:一者、世戒,二、第一义戒。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我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若终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谓优婆塞戒、八戒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讲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对你的第一个印象是好的,就不会讨厌你,然后你再用比较委婉的口气进一步说明他的错误所在,这样才是上品菩萨,因为已能调伏众生心了。度众生跟写书不一样,写书对破斥邪见要针针见血,要直扎恶见的心脏,把邪见的心脏给戳破,但是你度化众生时不能当面把他破斥。所以常常有人当面跟我说一些邪见,我都不会当面戳破他,因为这是你应该把握的原则。有时候甚至有的人跑到我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弟子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弟子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唸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开讲的第一堂课结束后,我立即请问十余年来心中的疑问。没想到萧平实老师立即回答所有的问题,而答案全部指向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轮回本体如来藏,也称为诸佛秘藏。既然答案有了,而且也觉得符合逻辑,于是所有的问题就只剩下唯一的课题:真的有如来藏存在吗?公元2000年在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我竟然幸运地发现生命的奥秘,并惊讶于佛教中宣称有诸佛秘藏可证的事情竟然是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喜欢偷窃,这人未来世的身体也会不好,或有残疾,或身体羸弱,并且也会成就恶名声,寿命也会减短,而且他所有的财物也会耗减,眷属也会与他分离;当别人东西遗失了,第一个就会怀疑是他偷的;他虽然好意去亲近依止别人,人家也不愿意相信他;他常常会被贤圣所呵责,这就是他的现世报。在他死后还要下堕地狱受苦,得到不好的色身、没气力、恶名声,饥渴苦恼,而在受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来照耀诸众生,因为九地祂已经要离开了,所以祂也一起照,然后十地的菩萨,祂就要从眉间来放光。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还想要说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对第一个没有看过小说的人来说,他不会觉得主角是要长得那么高,他觉得主角就是他眼前电影看的这个,就是这样啊!他认为他就是这样大小,可是你看过的人就不高兴,或不满意,或觉得怪怪的。乃至等到这个人说话以后,更惨了!因为什么?奇怪!他的声音怎么会这样?好像不是这样啊?那为什么?你实际上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心识的力量,所以使它浮现了另外一种景像。包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佛世「天眼第一」的大阿罗汉阿那律尊者亦复如是,过去生也曾因供养辟支佛而于九十一劫中受诸快乐,在天上当天王,或在人间当大国王乃至转轮圣王,这个故事我们在第二节中曾经说过。还有一个是施主胜——就是布施的人他自己的修行越好,布施所得的功德也会越好。例如同样的东西,如果以佛陀布施给阿难,跟阿难布施给佛陀,两相比较;那佛陀布施给阿难的功德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样的有情名为大菩萨呢?是说已经证得第一义的这一些有情之中,他有能力来断除众生界的种种邪见,就可以称为大菩萨。请问,于第一义——也就是证悟如来藏而生起实相智慧之后——他若还没有办法断除众生界的邪见,算不算是摩诃萨?很显然不算!因为这段中说的摩诃萨的条件有两个,是把第一义证了得了以后,还有能力断众生界的种种邪见,才能称为菩萨摩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讲到这里,不免就要提到一些所谓的佛法的学人,因为不知道要欲离生死、求无为道的方法就是要灭五阴身,甚至根本不清楚五阴身的内涵;所以学佛弘法的过程都在求什么?都在求种种的第一。什么第一呢?眷属的数量要第一,名称要第一,然后所住的地方要最舒服,这样才能够好好地行道,乃至于说所弘化的地区要最大;结果都落在哪里?都落在五阴身里面层次比较低的我所里面。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教主这么喜欢生人,把人出生以后,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那你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第一,可能是你品管不良。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在出生人这个种类的时候,你的能力是失败的,你的能力是有瑕疵的。所以你把人生成有世间所能看到的好人、坏人,还有身体健康的人,还有身体残缺的人。第二,如果是 | admin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