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大慧!是名二种一阐提无涅槃性,以是义故,决定取一阐提行。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二种一阐提,何等一阐提常不 | admin 2020-06-08 |
|
| 《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 | admin 2020-06-08 |
|
| 因此由上面圣弥勒菩萨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中阴身是要以食物香气,来当作滋养他色身的食物。所以如果从食物的不同来看,也可以发现中阴身与饿鬼道是不同的。另外在《长阿含经》卷20里面有开示: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因此从寿量来看,七次中阴身最多只有四十九天,显然其寿量与饿鬼道有极大的差异。这也可以证明中阴身与饿鬼道是不同的。因此从饮食与寿命来看,中有与饿鬼 | admin 2020-06-08 |
|
| 少数女权运动者,又岂能依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说出八敬法非佛制,八敬法应该废除这样的言论呢?对自己能够出家修道,都是蒙佛深恩,却是一点儿感念之心都没有呢?各位菩萨!我们接着来说明八敬法的内容。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承迎礼拜,敷净座请坐。二、比丘尼欲结夏安居时,不得与比丘同一住处结夏安居,但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结夏安居。三、比丘 | admin 2020-06-08 |
|
| --------平实导师《楞严经讲记(第六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 | admin 2020-06-08 |
|
| 僧的分类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主要修学的内容,分为声闻僧、菩萨僧。(一)声闻僧,以解脱道为主修,剃发染衣,具足出家沙门的形相。(二)菩萨僧,以佛菩提道为其主修,有出家和在家的形相。在家的菩萨,即使不剃发染衣,只要能够证悟第一义谛般若实相,便可以叫做僧。这种僧也叫做胜义僧,如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按照戒定慧的不同,可以分为凡夫僧、 | admin 2020-06-08 |
|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意思是说:虽然三人以上才能成为僧众,但无佛之世的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以及有佛法之世,而在佛法上证得圣果的声闻道中见道以上的圣者,还有菩萨道中见道以上的贤圣,这一类修行人纵使单独一人,也可称为僧。在小乘的声闻僧一定要在声闻法中出家,而且一定要四人成众才叫作和合僧;因为他们所修所证以五阴为所依,以五阴这个人的主体来计数是否成众 | admin 2020-06-08 |
|
| 异熟果是有情造善恶业以后所感得的果报;譬如菩萨造净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亦如有情造恶业而感得后世不可爱正报身,或造善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 | admin 2020-06-08 |
|
| 《华严经》卷35说: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 | admin 2020-06-08 |
|
| 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人,如果只是断了我见,尚未明心之前,成为六住位菩萨,他的解脱果证境,就等于声闻初果;因为性障未除,所以证悟般若以后,只是进入第七住位 | admin 2020-06-08 |
|
|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 admin 2020-06-08 |
|
| 《大乘无我观》二地菩萨主要是修持戒波罗蜜多,于一切的微细戒都无所犯,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诸位!你们常听到有人说:「我去受菩萨戒了,所以我现在持菩萨戒了。」对不起!你骗人!你这个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满心开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学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严谨,戒行圆满,心地清净,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再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当 | admin 2020-06-08 |
|
| 《大乘无我观》进入三地以后要修学什么?三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慧学,和应修的檀波罗蜜的福德已经圆满,所以修学禅定等法将会很迅速。简单举例来说:譬如说三地要修学四禅八定与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净安静的地方才能用功;初地修布施波罗蜜多圆满,自然就会有那个环 | admin 2020-06-08 |
|
| 这是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这个增上慧学,要地地进修,一直都不断的,直到绝对究竟圆满为止。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响,所以现在成四地心,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随意化现了(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 | admin 2020-06-08 |
|
| 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四地满心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慧学;从三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三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三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 | admin 2020-06-08 |
|
| 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 | admin 2020-06-08 |
|
| 七地菩萨所须修证的是念念入灭尽定,要靠修习方便波罗蜜多而得。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每一念的当下也都在灭尽定的边缘中,其实他说法度众时,若突然不想说了,也可以随时入灭尽定;对俱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 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这个时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于这个缘故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要成就愿波罗蜜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无我现观,便成八地满心,便进入九地。《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 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 这个大宝莲花王宝殿无量广阔,当你进入十地完成这个部份的时候,坐上宝殿里的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着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等眷属,都来到你这个宝殿来,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你的头顶,以及诸菩萨之顶,你便因此而成就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这个灌顶才有用,密教的那些灌顶是没有用的,只是灌着好玩儿的,都是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