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佛告慈氏):譬如世间贫贱之人,一切有情见皆轻蔑,策役驱使,种种呵骂陵辱其身。既被轻贱,遂求尊贵有力之人以为其主,便能免离种种欺辱。有情亦尔,或生恶趣及在人中,恒被诸苦逼迫其身;为求免离,归依三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归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 | admin 2020-02-21 |
|
|
什么叫不随瞻病教勅?就是我们不去探望病苦的人;这在菩萨戒里面也是属于戒律之一。为什么说不去探望病苦的人,也会让我们寿命减短呢?因为相对地,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生病了,去探视他、去慰问他,其实这个生病的人正是我们的老师,他正是以身在示教,以他的身在警惕我们:要珍惜这一个色身,要爱护这一个色身;乃至于,他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得病,因为看到他这样的原因,我们就 | admin 2020-02-21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要跟大家谈的题目是解脱就是看破与放下吗?为什么特别谈这个题目呢?因为根据我跟许多的朋友交谈的经验里面,往往大家对于佛教的印象就是看破与放下。当然就是说更极端的,也许在许多年以前,比较极端的看法,就是往往一个人在世间里面碰到了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选择抛弃所有的一切,出家去了,这个叫作遁入空门。这个遁入空门的人,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9集息恶法则四--深会如来愿行>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这个瞋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会反覆地伤害自己;而且瞋的伤害不仅在当下,更会祸延后世!怎么说呢?我们说在经教里面,佛菩萨屡屡地告诫我们,就是说瞋----比方说有一些形容词说,瞋好像火一样,会烧功德林;那为什么会烧功德林?就是瞋会让你对于众生来讲,相当于是你要把众生驱离,甚至是要危害众生;那这样作的结果,你在当世如果对众生犯了瞋的心行,或是甚至有瞋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个就是告诉你,要对治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的它得要有一些方法,这个方法,佛菩萨在忍辱度里面,有教给我们一些方法,告诉你碰到逆境的时候,你应该要怎么去观行。比方说,我们之前曾经讲过音声陀罗尼里面就有谈到,佛有教导大家,碰到这些不顺耳、甚至是毁谤(人家对你有毁谤的言词)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去观行;透过这样子的一个教导,如果你自己在面对的时候,你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要在那地方能够出家,出家的话,虽然在外道中出家,可是你一样是会去修学禅定;所以要能够住持这样的没有佛法的一个世界,你本身要有一定的威德力,你本身要具备禅定的功德,本身要能够发起神通;到时候你投胎在那里,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坚固的禅定力以及神通力,最后能够知道说:我之前就是一位菩萨。然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能够建立,所以神通发起就没有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即使因为一些小小的疏忽,但是他一定不会破坏他的知见,因为在十方世界里面,即使你破戒,你都还可以忏悔;即使是说你的戒是很难以悔的,但是你还可以重新来受戒,只要继续忏悔等等,遇佛光明这样的话,戒罪就可以消灭。乃至于佛有说,即使你今天在第一个上半夜的时候,或是说在一个,一天印度算六个时辰,你在第一个时辰里面你犯了重罪,但是你第二个时辰你就警醒了,你知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一般的人他对于慈悲喜舍的观念,他并不是完全能够有的,所以他还是希望能够赶快初禅以后,然后再去有慈悲喜舍的念头,这跟菩萨法又有一点不太一样;菩萨法是说,反正你在这五浊恶世遇到种种的恶因缘,这恶因缘下众生受到这么多的痛苦,那你是不是可以藉着这样的恶因缘,可以让你奠定好可以往前扩展自己慈悲喜舍的念头,这样将来你要修学禅定,就会变得非常的容易了。菩萨经 | admin 2020-02-21 |
|
|
而且地藏王菩萨也曾经在经典中告诉我们:你要修学禅定之前,你应当能够将自己的烦恼,譬如说佛法所说的五盖,你应当先予降伏。因为修学禅定,有禅定前的先行的方便,如果你五盖没有修除,对世间还有这么重的贪爱之心,欲界法的男女还没办法从梦中里面能够作种种的降伏,乃至不起一念;这样的话,你是很难在禅定中可以长养的,甚至没有办法观察到自己在男女欲中的心行。虽然只是 | admin 2020-02-21 |
|
|
然后你想,这样来比对真实修学禅定波罗蜜的菩萨,他是如何的不堪呢?所以你即使能够修学到四禅八定,没有正确的知见,没有波罗蜜,这样的法何必修学呢?何必亲近呢?而且众生大部分对于这世间有种种的贪爱,哪些贪爱呢?希望得名、得利,希望把他的照片公诸于四海,最好大家都看到他的脸,最好他能够出名,这些都是背离禅定的静虑了;乃至于希望他的道场非常的广阔,然后都是宣 | admin 2020-02-21 |
|
|
精进波罗蜜就是到一个阶段上,菩萨就知道经过了十住位,经过了十行位、十回向位,不断地修学以后,他就能够将这身命财都可以作种种的布施,不再吝惜。而且他在入地以后,会起不可思议的精进法,所以就会顺着佛法的安排来成就这个佛道。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世间的一切有情看待生死,他们都不是很真实,他们都在虚妄中过着日子,所以他们不觉得生死对他们是妨碍的;而菩萨因为要在三大阿僧祇劫里面不断地修学,所以不断地会产生烦恼,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应当要正精进,不要邪精进,要多听善知识的教导,这样才能够远离这些种种的邪执;而远离邪执的时候,就可以让你免除到三恶道这种种的异生性。所以你的变化异生,就不会变成 | admin 2020-02-21 |
|
|
尤其发菩提心的菩萨,更是不可思议。佛经上怎么告诉我们呢?因为有的有情,他虽然受戒,也很精进,可是他因为过往的一些牵连,所以就让他下堕到地狱道里面去了,这往世的不善让他不能够停止。即使是如此,等到佛出世于人间的时候,佛眼、天眼等等慧眼种种观察,祂会观察到这个有情,过去生曾经修十善业、修三归五戒等等,然后知道向着佛法,而且发起菩提心,希望能够成就佛道,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菩萨应当对这个生起警惕之心:我现在这一辈子有没有什么样的恶念是最重的,哪些恶念它可能今生虽然不至于让我生起恶行,让我的恶行成就、恶业成就,但我保养这样的恶念长养它,以后它到了下辈子,当没有人可以管我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恶行了;这样我到时候再想要对这样的长养、长大的习气,来想要克制它,就会显得非常的困难。所以你应当在现在的恶念、恶行稍稍萌芽之际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23集忍辱波罗蜜(下)>郭正益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断除瞋恚是如理作意的,是知道有出世间法、知道有世间法,两边都可以兼顾;所以菩萨可以知道对方发起瞋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呢?还是因为种种状态?菩萨虽然不介入人世的这些种种是非相,但是并不代表菩萨于过程中完全不知道,只是说菩萨在这过程中,很清楚地不要去说别人的是非;但是对于是非之所来龙去脉,菩萨是有少分乃至多分了知,而能够方便断除自己的瞋恚,甚至可以因此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瞋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瞋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起贪欲的过失更是严重。所以古德才有宁起贪见如须弥山,勿起瞋恚如芥子许。的警语流传后世。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真正福报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朝着佛菩提道迈进!(摘自网络)在《优婆塞戒经》卷2中世尊开示说: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福德与智慧二法是众所周知,因为这是很平常的两个法。然而,因为佛法的方便析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各有其所应成就的福德与智慧;所以,即使一般人都能够随时引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