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第78页开始,平实导师依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探讨业的问题。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着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 | admin 2020-02-21 |
|
|
弥勒菩萨对于有情身心出生因缘的开示,是这么说的:【云何从缘所生?所谓缘于六界得和合故。何等为六?谓地、水、火、风、空、识。此六界合时,是名从缘生故。】(《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又说:【如是等六界缘和合故,乃生其身。……然非众缘,身亦不立。】(《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因此我们了解这六界和合,便是有情身心出生的因缘。解脱的修行,在《中阿含经》中 | admin 2020-02-21 |
|
|
《妙法莲华经》中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在海中为众生说《法华经》,以及后续的龙女成佛这段故事,其中的龙女就是龙众──海龙王娑竭罗的女儿(注1)。金翅鸟也是一样分为此四种生,《起世因本经》卷5〈诸龙金翅鸟品第5〉中说:复次,诸比丘!一切诸龙,有四种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如此名为四种生龙。诸比丘!其金翅鸟,亦四种生,所谓卵生、胎生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为什么菩萨可以没有宿命通知道往世的事情?就是因为菩萨从异熟果和等流果去推测,异熟果就是变异而熟的果报,也就是说从这一世的果报来推测往世大概造了什么业?而等流果就是平等流注出来的种子,也就是从自己常常的种子现行和习性来推测自己往世造了什么业?或往世是怎么样的人?往世有哪些习性?譬如可以从自己的等流果(等流的习气)来推测自己往世的情况。那因为意根默容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正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同时这一集我们也将针对几个疑问来解释。首先我们来介绍道与业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作跟无作的戒罪差别。前面四集我们没有说到贪、瞋、痴等三意业,只说杀、盗、淫身三业,以及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等口四业,意业还没有说到,因此我们先作一个总纲的说明。身三业和口四业既是道也是业,因为身业的杀、盗、淫三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禅师们说没有杀人,菩萨们说杀人是三轮体空,其实是从理上的现观来说的。也就是说,那个是人家证悟了如来藏,从如来藏来看五阴的念念生灭,而说众生被杀了其实没有被杀,那是从如来藏实际来看的。但是误会了佛法的人,用事相来解释实相的真实道理,而造就了杀生业后,又狡辩说一念不杀,就没有杀业了。但是事实上,事上杀业其实已经毕竟成就了,因为根本罪成就、方便罪成就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6怎么说:【劫盗他财亦复三种:自为己身妻子眷属,贪他财物而往劫夺,是名从贪;盗怨家物,是名从瞋;劫夺下姓,是名从痴。】(《优婆塞戒经》卷6)这个偷盗的罪业,身业的窃盗或者抢劫业道也是有三种引生的原因,但主要不是讲偷窃,而是强行取财,叫作劫盗;劫盗他财也有这三种引生的原因:第一种是说明是为了自己、或妻子、或子女、或眷属的受用,因而贪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如果故意生起瞋心而对别人骂詈、恶口,这个罪是非常重的。万一犯了故瞋之罪,一定要赶快跟对方和解,不可以留到未来世去,因为故瞋之罪是非常重的;而且菩萨是从大悲中所生,所以不该起故瞋之心。接着我们要说痴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件事。菩萨《优婆塞戒经》卷6如是说:【若诽谤「业、因、果、真谛、贤圣之人」,是名根本;若读诵书写,信受邪书,赞叹称誉,是名方便;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都知道十善业是一切佛弟子所应当戮力奉行的,因为十善业是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善法的根基,而十不善业是一切众罪的根本,因此在菩萨的长劫修行中,都一直要修十善业。在上个节目中我们谈到,因为众生的十善业而感生种种的器世间依报,相对的十善业也使得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正报身,因此正报与依报是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因为众生的如来藏能够执持诸法种子,才能使得这些因果业报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5集十善业与器世间>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5集十善业与器世间>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44集祀祠之理、一切施及不思议施>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由我来为各位菩萨讲解断三缚结。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 | admin 2020-02-21 |
|
|
】上面引述众生造作欲邪行、妄语等所引生之各别的增上果,供大家参考,论中尚有其他八种不善业的开示,诸位菩萨可以自行查阅恭读。因此众生所造的十善业与十不善业,与他将来要投生之处的外在生活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器世间是众生共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因为众生所造的业有各种不同,因此相应的区域性环境便有不同;或者即使出生在同一个地区,也因为各人造业及福德的不同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们想要在佛菩提路上顺利前进,一定要知道:我们绝对不能远离三宝及善知识,这是修学能够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也可以再从道理上思惟:自己是自愿受戒的,也发心要在戒法及佛道上能够成就,而自己也是深信因果的。那如果犯戒作恶,岂不是将来要去承受恶业的果报,或者落入三恶道中;那与自己当初设定要成就佛菩提的目标,岂不是违背了吗?因此有智慧的人,不应该去作这种矛盾 | admin 2020-02-21 |
|
|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舍离 | admin 2020-02-21 |
|
|
另外,对于佛门乘愿再来的菩萨们而言,当看到和自己有缘的父母正在和合的时候,他们不会起贪爱心,而是起乘愿再来要救度众生的悲心,以此悲心的作意,而逐渐趋近入住母胎。以上是佛门大乘菩萨入胎的过程,属于投胎到人道的菩萨乘愿再来的正知入胎。以上,在有情众生生死轮转的六道轮回之中,关于中阴身现起以及当中的境界,我们已经说明了天道、地狱道、畜生道以及人道四种状态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今天要来继续为大家解说马鸣菩萨在论中说: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大乘起信论》卷1)论中的这句话,我们想要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来举证,一方面举证,一方面作为解释。经中说到: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 | admin 2020-02-21 |
|
|
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装饰、玩乐等等的摄受滋养而没有缺乏,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而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追问:那么,生而为人,为什么会生而不平等呢?小儿时期的个性,有的小朋友顽劣、有的小朋友温驯,长成后,资质发展,不肖贤良,个个的发展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更常有的现象是:有人是含着银汤匙出世,享乐一生;有人是贫穷出生,艰苦一生;又有人是豪富出世,中年破败;更多人是贫困出生,晚年有成;做奸犯科者,竟然得果善终;循规守法者,往往颠沛流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