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何乐而不为呢?菩萨修福德是努力修,修到成佛了还是乐修福德。譬如,有一天阿那律尊者他的袈裟破了,想要缝补衣服;可是他的眼睛看不见,当时旁边没人,他就开口说:哪一位阿罗汉想要修福的,来帮我穿针吧!佛在远处以天耳听见了,就说:我来帮你穿针吧!阿那律尊者听到是佛的声音,觉得奇怪:佛啊!您还要修福吗?佛说:修福还会嫌多吗?佛都乐于修福了,何况是我们当然更要修 | admin 2020-02-21 |
|
|
你应当让佛菩萨释放祂的光明,用光明智慧来安乐你的家中的眷属,以及你这亡故的父母;不应当让你全家的人----生者和亡者----都面临这样的痛苦,你应当用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就问:那我可以作什么吗?你说:可以啊!你就在佛前,你可以诵经,你可以将经典念诵出来,然后可以回向给你的父母,也回向杀害你父母的这个仇人。他又说:回向我父母我可以理解,我父母可以因此而得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可以说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菩萨,他叫安世高,他在前一世的时候,他一个同学,跟他在一起有二十几年,他这同学也非常地认真修行,智慧也很高,然后他的同学还很喜欢布施,所以这位同学是有福德的。那他既然是出家,他当然也会持戒,所以你想:这样的人,他一定也很规规矩矩地在修行中,所以他一切都很好;但是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哪一点呢?他就是在乞讨食物的时候,对于一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2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下)>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1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上)>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个能执持众生业种的主体,既然称为识,是有识别功能的心,那会不会有选择性地只执持能成就善果的业种?又会不会自行舍弃能成就恶果的业种呢?其实玄奘菩萨已经在《成唯识论》中说: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性摄。(《成唯识论》卷3)就是说,众生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是无覆无记的清净性,所以祂永远不在六尘万法上起分别,自然就不会对业种有所取舍,永远依着祂自己的平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0集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一)>周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1集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二)>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0集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一)>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为什么再加上一个贤字呢?因为贤位菩萨从初回向位开始,绝对不可能生起杀害众生的意业,也绝对不可能生起窃盗和邪淫的意业,在十住位内被引诱或被逼迫的时候还有这个可能的;但是初回向位开始的菩萨,宁可自己死掉也不愿意去犯,除非为了住持正法,而不得不忍辱负重,所以贤位菩萨中,也有不得有作罪及无作罪的人。那什么叫作何因缘故名作、无作?这个说的是,什么因缘而说作罪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经中记载了一位在家菩萨虽有杀心,但只是为了守护弘扬正法的比丘,所以他拿起这个刀剑与破法者拼命,后来被破法者杀死了,往生到净土。到净土去以后成为不动如来座下的第一个弟子,那被守护的说法比丘后来往生后却变成了不动如来的第二弟子。所以虽然同样是杀,同样是得有作罪及无作罪,但他却是不下地狱的;但因为这个双得有作及无作罪,性罪的果报是将来缘熟相遇时,还 | admin 2020-02-21 |
|
|
老实说,那些有宿命通的人他如果能够看见前三世、前五世,那就很值得他炫耀了!但是在了义佛法中,这个其实是不算什么的,还不如没有神通的胜义菩萨入定以后撞来撞去、碰来碰去,却能看见很多劫前的事;所以世人的宿命通其实是远不如胜义菩萨种子现前的时候,可以看见和了知某些因果,而不会再犯了。所以十恶业道对于修行人来讲,千万不可以轻易去碰;因为十恶业道作了以后,不 | admin 2020-02-21 |
|
|
那什么叫作失掉戒体呢?譬如说诽谤方广正法,破菩萨十重戒。怎样叫作谤正法呢?譬如有人否定如来藏,谤为外道的神我或梵我,这个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业;譬如有人跟着喇嘛学双身法,身为比丘却跟女弟子暗中上床合修双身法,这些都是无间地狱罪,他的比丘戒跟菩萨戒的戒体就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已经不是僧宝了;那个时候,你说他的所有不如法事,都不会有事,而且有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继续来跟各位说明《菩萨正行》。我们所依止的是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我们前面已经说明完了十恶业道的根本、方便、成已,还有十恶业道所谓的有作色还有无作色的这样子的差别。接着我们要来说,十恶业道的轻重差别,还有十恶业道的引生原因,还有十恶业道的报果跟余果。那我们现在看一下,十恶业道的轻重差别。《优婆塞戒经》说:【是十业道,有轻有重:若杀父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90集十恶业道之作色、无作色>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完整的佛法是什么?有人说:完整的佛法,很单纯啊!就是要行菩萨道啊!去利益众生啊。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因为佛在经典上也是讲说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可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有哪些(内容)呢?有人就会把利益众生的事局限在譬如我去慈济众生啊!去救护众生的贫苦啦、生病啦、灾难啦、风灾啦!或者造桥铺路啊!甚至收集捐款、来募款啊!这个就是完整的佛法吗?实际上不是,因 | admin 2020-02-21 |
|
|
人类也是一样,有些人不相信有鬼道,不相信有天界,更不相信有佛菩萨,因为他们看不见鬼道、天界,所以他们心中生起了邪思维,认为造恶没有后世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后世善报,也认为地狱只是圣人方便设教,用来劝众生去恶修善;也有人以为世界就只有人间,因此相信舍报后,一定又会出生为人;因此,因为不明白正理,而相应于种种的恶思维,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恶思维,是非常具有危 | admin 2020-02-21 |
|
|
业种的展现除了业的自身力量,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其受报的先后,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4中,无着菩萨的开示说:【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21集如法财施的果报>章正钧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苦的世间利乐众生,但是因为转依如来藏的关系,便能够忍受众苦,而法喜充满地行菩萨道。而不管哪一种世间,都是属于生灭变异性、无法长住,这是学佛者所必须要了解的基本道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五阴世间,也是因为众生造业的关系才能够出生。同样在《大方广佛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