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三乘佛法的正知见建立起来之后,对于三乘菩提的见道条件便将随之具足,于是声闻解脱道的见道也就水到渠成;接著大乘见道的因缘也将次第成熟,未来自然也会有亲见大乘菩提之道的因缘,悟入大乘实相般若也将自然成功,自能通达般若系列诸经而诚实义菩萨。 自序 由于对佛法的喜爱,我的一生拜过许多师父,其中如证法师对我关爱有加,特地买了一套《妙云集》送我,叫我 | admin 2019-05-01 |
|
|
内容试阅 第一章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 第一节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 | admin 2019-05-01 |
|
|
相传佛陀在行菩萨道之第二僧祇时,在此遇燃灯佛。他为佛敷鹿皮衣于地,更以自己的长发布地掩泥,让佛行过,如此的敬重佛法,燃灯佛因此当场为他授记。虽然历经劫坏,但遗迹仍然存在,天人常在此散花供养。奘师至此,礼拜施绕后,巧遇一位老僧人为其诉说建塔的因缘。于是奘师说出他的疑问:“无量劫里,世界经过无数次的成住坏空,就像火灾起时,连须弥山都要化成灰烬了, | admin 2019-04-29 |
|
|
“菩萨会保佑我的。”玄奘说。于是奘师一面准备计划出发的路线,和筹集路费,另外还每天在寺中,向菩萨礼拜,表明自己求经的心愿,请求菩萨保佑一路顺利。(其实,早在玄奘大师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曾经梦见身着白衣西去求法,这也可以说是法师西游的先兆。)【1.2.5夜梦宝山】=>《慈恩》=>《行状》一天夜里,奘师在梦中,忽见大海中有一宝山,发出闪闪光芒。可 | admin 2019-04-29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今天从第六辑第196页中间那一段开始讲起。马鸣菩萨在接下来的论文中说: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可愍。(《大乘起信论》卷2)而在这一段之前,马鸣菩萨说:“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 | admin 2019-04-24 |
|
|
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者,唯有诸多已悟之菩萨方是分断无始无明者,唯有诸佛方是完全断尽如是无始无明者。如是无始无明,函盖全面之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是无始无明之存在,乃至现 | admin 2019-04-24 |
|
|
这四种住地烦恼断除了,就是大乘的解脱道,成为无学菩萨。《甘露法雨》 没有烦恼以后,打坐时就不用与妄想、妄念对抗了,就轻松了,要入二禅中久住,也就容易多了。这意思就是说,妄想及妄念之所以会产生,就是由于对世间法有挂碍——对三界中的法有贪爱,对自我有贪爱,对眷属有贪爱的时候,就会常常有许多的妄想及妄念升起,就会妨碍我们修习禅定,所以说,妄 | admin 2019-04-24 |
|
|
此无始无明,《菩萨璎珞本业经》云:「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亦即:在凡夫众生尚未明心见性之前,所会生起的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都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所以都只有起烦恼,起烦恼则是从四种住地无明而产生。在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生起,没有任何无始无明现起,除非开始修学大乘法而想要究明实相,因此称为无始无明住地。也就是说:无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从这一集开始,“三乘菩提之概说”中“三乘菩提之异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的差异。今天首先要来探讨:什么是无明。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有这样说:“无明普于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一)可见,佛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概说”在前一集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佛法中的无明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以及唯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与通教的无始无明。这一集之中,我们要进一步来探讨一念无明相关的问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在前一集“三乘菩提概说”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一念无明。这一集我们要来探讨无始无明。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叫作烦恼障,所断的惑(惑就是烦恼)就称为见惑或思惑,思惑又称为修惑。无始无明则是所知障,所断除的惑是“尘沙惑”。无始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涵,众生自无量 | admin 2019-04-24 |
|
|
正元老师(视频开示文稿)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上集。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就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 | admin 2019-04-24 |
|
|
正元老师(视频开示文稿)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上一集我们谈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有办法不再造作会招感后有生死的业,众生在这一世受报以后就能够得解脱。但是众生为什么会一再的造业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常住众生的觉知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会不断的起惑造业,所以就必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3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上)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上一集我们说到断我见的本质,就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就是要断除那觉知心常住不坏的我见,当然得要深入了解识阴六识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4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下)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继续上一集讲的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杂阿含经》卷3,佛告诉比丘们说:【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 | admin 2019-04-24 |
|
|
但这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只有菩萨随佛修学而证以后,才可能确认;所以二乘圣人执着外法实有,菩萨则认为众生所认识的外法,其实都只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所以就从外法不曾被自己所触知的事实,而说外法非实有。(三)六识六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即识蕴(识阴);《杂阿含经》卷三第61经云:“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各位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前面一集当中,我们讲解十二处,十二处已经讲完了六根,对于六尘还没有作详细的解说。因为十八界函盖了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十二处也函盖在十八界当中。虽然我们在十二处当中没有详细地介绍六尘,但是我们在十八界当中,会把六尘的部分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在这个单元的主题所要讲的是:略说十八界。我们先来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上一集当中,我们对于六尘的介绍,介绍到法尘,法尘只介绍了一部分。我们继续介绍法尘。法尘事实上不是只有五尘上面的法尘,事实上法尘函盖了心法跟色法,但是法尘的范围函盖很大,所以我们就用另外一个方式,来说明到底法尘函盖的范围有多大?法尘又有个名称叫作法处。我们用百法来说明,百法当中到底有哪些法是属于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6集五阴的概略内涵(一)正娴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您正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解说法义内容,传达正法、闻熏正见、思惟正理,可以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今天这一集要谈的是“五阴的概略内涵”,我们从《中阿含经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7集五阴的概略内涵(二)正娴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您正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解说法义内容,传达正法,闻熏正见、思惟正理可以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我们继续上集所谈论:“五阴略说内涵”。其实五尘也属于五阴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