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即使有翻译说是寂灭、灭度、解脱、圆寂,以及种种描述,可还是让我觉得涅槃这概念太难以捉摸,完全不知它具体本质到底是什么?涅槃实质既是「死了」,为何它会很重要,值得经典一说再说?又说小乘人能入涅槃,菩萨不入涅槃,那菩萨有没有涅槃可得?死亡不是实质性能拥有的东西,要是「不入涅槃」,还说菩萨会有涅槃,那是很奇怪的吧!同时对菩萨这种明明有涅槃可入,却选择不入 三摩地

2018-08-09

十方三宝就包括了诸佛、诸菩萨、诸圣贤以及诸凡夫僧。侵占了三宝物的人,等于同时去亏欠了十方的贤圣,所以这个罪非常非常的重,罪业的这个恶报,重到从迦叶佛到现在都还承受不完。所以各位要记得:千万不要去盗取、侵占三宝之物!哪怕是一点点都不可以,那样的后果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所以有这样子重罪的人,当然不可以接受他受菩萨优婆塞戒。 ……正受优婆塞 三摩地

2018-08-09

若再攀缘别人送书即学,否则退出……要挟吗;轻贱吗?   寄语群内悲心菩萨:末学叮嘱再三,建言屡次,我等襄助弘法,不是拉人头式的传销;不是求为表相的道场兴盛、人多势众;也非是为某些也象我们一样在为此事默默背后付出开网络书店素昧平生的菩萨增加点击量……有缘则来,无缘则去,仅此而已!  据我所知,正法书籍一书难求。辗转索求书源,甚是不 三摩地

2018-08-09

第二大卓越贡献:厘清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没有人知道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些词已经成了摆设,随着每个人想当然的解释而解释,无人知道其真实内涵和外延,平实导师以目前90余册的巨作,让三乘菩提的区分变得清晰可见,让佛弟子对佛教的全貌有了认识。第三大卓越贡献:把成佛之道做出了全次第的铺就成佛,是佛弟子的目标和愿望, 三摩地

2018-08-09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执着行善和功德,也是一种贪欲;不执着不等于不做,因为菩萨随心而为,凡夫随欲而行。七、放下与大德法师结缘的“资本”。大德的智慧和成就,并不代表你自己的境界。光环是老师的,就算你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如果自己不认真修行,仍是自欺欺人;有善知识说明你少走了弯路,学正法说明你因缘成熟,但这不是鄙视众生厌恶他人的资本,跟佛菩 三摩地

2018-08-09

”八个奇妙的心----后记《八个奇妙的心》一书是依据玄奘菩萨的著作向所有读者介绍佛法所说的八识法义,第八识名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禅宗名之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无心(无见闻觉知)、真心、金刚心、佛、法、莫邪剑等。佛教基础与核心的教义,以及佛弟子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如来藏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 admin

2018-08-09

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 4、《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众生依怙相。为诸菩萨。说一切众生依怙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 5、《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众生悉有如来藏  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 admin

2018-08-09

在《辨法法性论》当中弥勒菩萨说:“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外境离识即无义,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别所取境,应即他心所缘事。”(《辨法法性论》)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老师!我承认我们的大脑中所感知的内相分,的确那个不是外相分,我也认同每个众生心中的内相分是各自有所不同的,因为不是同一个大脑嘛!但是毕竟它们是同一个外境,所以 admin

2018-08-09

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内涵,或许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但是在每个层次的修行中,都需要仰仗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护念,使我们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修道中,得以减除烦恼障难之干扰,而顺利的修学各种成佛法道,因而获得解脱与般若之功德受用。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透过教化的力量来转变被加持者的心灵,因而产生转变有情众生因缘之力量。所谓神力的加持 admin

2018-08-09

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圆满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若是要叙述其定义,那就得要举例,而由一个事件上的一个外相上来显现 admin

2018-08-09

所以平等心很重要,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无差别的心来布施,如此功德将殊胜无比!等视一切众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众生总是活在分别当中(能分别的是意识心,只要存在就必定会有分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与比较当中;殊不知当菩萨以无所得心来布施时,就已经有“有所得&rd admin

2018-08-09

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圣,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象是已住在家中了。”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 admin

2018-08-09

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原理与方法上有很多说明,很注重布施的原理与果报。既然细谈布施的因与果,就一定会谈到法供养;这在供养三宝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供佛与念佛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供养法。什么叫作供养法?佛开示说:供养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 admin

2018-08-09

这样子心性不得决定,于佛菩提道法、解脱法的修学趣向,是随其因缘而产生差别的;一者也是由于福德资粮的不具足,所以与善知识的缘分不契合,因此就难以发起菩萨性。末法的众生很难度,度了也很难安住,而很容易就退转了,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正是这个。乃至于,有时候因为恶知识的错误教导,认为说每一个人只要一天嘻嘻哈哈、快乐地帮助人,就是在学佛;然而,这一种人却是最容 admin

2018-08-08

菩萨底忧郁CD歌词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侧难舍;愿您世 admin

2018-08-08

大乘菩萨所证无生之法,乃是亲证从无始劫以来一向不曾坏灭、本来就在之自心如来藏,有灭之法才有生故,既然不曾灭过即无有生,亲证并能够忍可自心如来藏之无生,才是大乘无生忍;由于现见万法都从如来藏出生,附属于如来藏故说万法无生,忍可如此的万法无生,才是大乘无生忍。而此一向无生之自心如来藏,一世一世的依有情之业,聚众缘生起阴界入万法,与阴界入万法和合运作;执 admin

2018-08-08

正信的佛弟子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就必定会由原本的贪著世间五欲之乐,而逐渐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这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位菩萨是不是已经满足十信位了。如果有一位菩萨,仍然非常贪著于世间五欲之乐,完全没有办法舍离的话,那么可能就显示,他还没有满足十信位的修学。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 admin

2018-08-07

《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ldquo admin

2018-08-07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 admin

2018-08-07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 admin

2018-08-0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