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如数法,其实也可以在动中修,但偏于静中修;持名念佛,可以动中修,也可以静中修,在心中心念心听来念佛;禅宗的看话头,可以静中修,但一般是动中修。其他的修止、修观、止观双运、持咒等等法门,也大多如此。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在动中修定力,最多只能修到初禅的功夫,无法进入二禅,因为从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动中可以修到,而进入二禅,先要修无觉有观三昧,只有在静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一、学佛者修习定力的重要性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2、净土宗修行不离定力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2、定力与定境的区别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4、动中定与静中定5、禅定通外道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7、定力与神通的关系8、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三、禅定修行的次第1、禅定修习的次第2、禅定次第 三摩地

2018-07-23

身四威仪常修如法,修善法时心无懈,失身命时不舍如法。若能到于六事彼岸,悉是精进之因缘也。若自读诵、书写、思惟十二部经,名自为法勤行精进;若能以是转化众生令调伏者,名为他法勤行精进。若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毗婆舍那,读诵、书写十二部经,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是悉名为正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起信论》讲记--论文:〖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众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讲解:这一段论文是说初学的菩萨们,跟前面那一段所讲的稍有不同。前面那一段讲 三摩地

2018-07-23

又五色根为吾人意识之所依,当五根之功能羸劣时,意根便不令祂现行,让五根休,故意识非是恒时不灭而是夜夜断灭的识。尚有其他状况意根亦会不令意识现行,此处略而不说。(四)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非恒非审,只能了别五尘粗法;如眼识之了别青黄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别细相,因此只能配合意识、提供意识所需而使意识能作更微细之分别判断;其余四识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心里面想着:很累!我应该减少出去作义工的次数,多休。这个想要多休,就是懈怠。假使是出去救济贫穷众生呢!心里面想:每天为了救济贫穷众生,又是调查、又是送钱送米等等,好累喔!就懈怠了。有时候就讲:下一周换你去吧!我想休。这就叫做懈怠。甚至于后来心里面想:我不要再做了,真是傻瓜一个。这就是懈怠而退转了。如果修诸善行而且心不懈怠、不退失,那就 三摩地

2018-07-23

猕猴因为费尽力气来救人脱困,所以非常疲惫地躺在地上休。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有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被鲜血染红了。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 三摩地

2018-07-23

猕猴因为费尽力气来救人脱困,所以非常疲惫地躺在地上休。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染红了鲜血。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 三摩地

2018-07-23

猕猴因为费尽力气来救人脱困,所以非常疲惫地躺在地上休。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染红了鲜血。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他骂:“你某某是浑蛋!”可是他只能骂到色身,心是骂不到的;即使是觉知心,他也骂不到,“四阴不现则不可骂”,所以他骂到的只是色身,“色身又是十分和合而有,不断的生住异灭,念念生灭不曾停顿过,那他骂的这一剎那的色身?还是下一剎那的色身?当他五个字骂完了,已经不是这一刹那的色身了,而他所骂的前几剎那的色身已经念念生灭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要为他们开示五阴不是常住的,告诉他们要于五蕴生厌离、要灭尽,才能证得涅槃本来、清净、常住、不变异,就有许多人听了世尊这样的开示,就可以证果了。涅槃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开了第八识的根本因,没有涅槃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此应该都没事了!那追根究柢就是因为这半年来葛格我太常在网络上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原因是因为我在半年前(2015.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遇到王子上山打猎,一群猎人向猕猴栖的山林围捕过来。这时有著正确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善猕猴,就向另外那只知识经验不丰富、不正确的恶猕猴说:我们现在应该赶紧渡过大河,到河的另一岸,这样就能免除所要面临的大灾患。但是恶猕猴却说:河太大了,我们都过不去。善猕猴对它说:河边那棵毘多罗树的枝干很长,足够让我们渡到河去。恶猕猴还是不听,于是善猕猴就带领著它的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三摩地

2018-07-23

人活在世间纵然要遭逢许许多多违逆或顺适的境界,大多数的情境还是堪能忍受的;尤其是南阎浮提洲人有伦常观念,不像旁生道的畜生无羞耻、无惭愧心,因此能断除淫欲;又因为意识微细,所以思辨力及记忆力都很强,并且能够发起精勤勇勐的心志,六道众生之中,就属人类最能够止意识心的烦恼恶乱,进而分别虚实、增长智慧,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说人是圣道正器,如果能保有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法:一者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间不,虽受是苦,心终不悔。复有三法:一者未除爱心、能舍所爱施与他人,二者未除瞋恚、有恶来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痴心、而能分别善恶之法。〗〖复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二者知善方便、能教众生令修善法,三者化众生时心无疲悔。复有三法:一者为令众生离身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二者为令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除贫贱诸苦因,净戒能为如意宝。鬼魅所著诸疾病,菩萨净戒为良药。人天为王得自在,三聚净戒作良缘;及余四趣诸王身,净戒为缘获胜果;是故能修自在因,当得为王受尊贵。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是故受持菩萨戒,感世出世无为果。」持戒利益很大,所以千万不要轻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法:一者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间不,虽受是苦,心终不悔。复有三法:一者未除爱心、能舍所爱施与他人,二者未除瞋恚、有恶来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痴心、而能分别善恶之法。〗〖复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二者知善方便、能教众生令修善法,三者化众生时心无疲悔。复有三法:一者为令众生离身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二者为令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