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9故瞋「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菩薩犯瞋乃大忌【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9故瞋「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菩薩犯瞋乃大忌【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种不知我见与我执内容而熏习佛法的人,都是一念无明的熏习者;这种无明是属于烦恼障所断的无明,由于这种无明存在的关系,意根的心行就无法断除;意根的心行不断时,意识就无法永远消灭,纵使你很累而不得不睡着,由于我见和我执而使意识暂时断灭的,因为意识感觉到很累了,知道应该要睡觉了,或者应该要打个盹、休息一下,意根就让意识消失掉,可是意识觉知心的消失只是暂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息除贫贱诸苦因,净戒能为如意宝。鬼魅所著诸疾病,菩萨净戒为良药。人天为王得自在,三聚净戒作良缘;及余四趣诸王身,净戒为缘获胜果;是故能修自在因,当得为王受尊贵。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是故受持菩萨戒,感世出世无为果。」持戒利益很大,所以千万不要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得道呢?本期佛典故事为您揭晓,恭请各位大德切勿错过。须菩提恶性缘《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家母是一位不喜吵闹、人声鼎沸环境的人,当最后在医院时,家母总是告劝家人不要找人来探病,她想要安安静静的休息。住家周围的邻居,有许多都是环保慈善教团的信徒,平时因为要冲业绩与找下线,总会与邻居互动频繁;但是因为被慈善这两字名利所包覆,总是会发心号召左邻右舍一起做善事。于是在六月底时,号召十二位邻居,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到家母所住的病房中探视家母,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然到时候息脉停止,医生宣称已经脑死了,可是其实如来藏还没有完全舍身,意识觉知心也还在的时候,虽然那时候色身以及大脑都无法动作,也无法表示意见,但是意识还是清醒的,如果没有而被切割的时候,仍然会是非常疼痛的。如果这时候生起气来,诅咒劝你捐赠的人或是动刀的医师,因为瞋心大发而下堕恶道的话,可就真的是太冤枉了!当然,如果能照上面所说的,先做好程序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于是鹿王直接去到京城,来到皇宫,在大殿前下跪,请求国王说:我们这群卑微的牲畜为了贪求活命,因此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最好不要冀望现在世回收,因为现世所得的回报,利息很少,所以应当留到未来世。而且这一世既然有许多钱财可以布施了,还想要更多的钱财做什么?也用不着。除了这三样以外,还要加上时节施:正当众生需要时,你就像及时雨一样赶来帮助;要像宋公明一样,在众生最需要时布施。具备前三个条件了,再加上及时施,未来世得到的果报是:本来手里刚好没有钱,正需要一大笔钱做某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在未来成佛时,就会得到师子法座,这就是第六种床座施的果报。第七种布施则是房舍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应该要使他们在房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就好像说,在银行存款,是没有办法在土地银行领取利息的道理是相类似的。所以因为菩萨就是有了这样初步的智慧之后,他慢慢的可以从佛的开示中进一步明白自己继续往佛菩提道上迈进的过程中,所欠缺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它?当然就会在佛菩提道的智慧与福德的增进上更加地快速,都是因为遵从世尊的开示中,而得到了广大的利益缘故。所以依照世尊的开示而继续去作的话,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发大悲之心如火燎原,布施之渴望,如饥渴般难耐,唯有救济众生方能暂歇,但菩萨布施之心永无厌足止息之一日。由此观之,菩萨乃是以发大悲心而行布施,是以济救拔除众生之苦为己欲,非如吾人布施时多作功德福德想,行者岂能不生惭愧心焉?(原标题:如何才能使布施之行得以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病人听到这一些话,往往会生起瞋息心,自认无罪,只是倒霉而生病,就会破口大骂,说你咒他往世做过恶事,以前不是有人女儿被害死了,有人告诉她:妳女儿过去世一定是作了什么恶业,现在遇到了讨债者,所以就被人害死了!妳就别再伤心了!她听了很生气:你凭什么说我女儿过去世造恶业!她那个女儿还蛮有名的,诸位大概就知道是谁了。其实因果很难说,也许她的女儿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行施时于福田所生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侨慢施,柔濡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原标题:布施所要注意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然到时候意识还在(因为息脉停止后最快也要一、两个钟头以后,意识才会断绝)。假使息脉刚停止,意识其实都还在时,都没有先就开割器官,亡者将会极为痛苦,但是那时他又动不了而无法表示意思,那时生起极瞋恨的心,痛到极点而起瞋恨心骂天毁地、也一定会痛骂证严法师没有告知将会有这个痛苦,可能会因此而妄谤佛、法、僧三宝而下堕三恶道。一心行善的结果却是下堕三恶道,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很多人都弄错佛说的无分别的意思了,所以听到我这样子说,就骂:你这样就是有分别啦!那么我们倒是请问他们:佛有没有分别?佛如果没有分别,又怎么会说:这个人你得要教他数息法,不能教他不净观;那个人你得要教他不净观,不能教他数息法。又如外道来了,佛决定不帮助他开悟的,声闻种性的人也一样,佛也不帮助他们开悟般若实相智慧的,可见佛还是有分别心嘛!不是没有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