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只是解脱於欲界刺、声刺、觉观刺、喜刺、出入息刺……等,不是说修定可以得解脱三界生死;但是定力可以伏住我执,所以修定可以助成灭尽定的取证,故亦因此而方便名为定解脱。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度色,灭息,若干念,不念无有,要空受空行,是为四解脱。一切度空无有,要识受行,一切度识,无所识,有不用受行,是为五解脱。一切度无所有不用,无有想,亦非无有想受行,是为六解脱。一切度无有想亦不无有想行,是为七解脱。灭想思身知受行,是为八解脱。】《(长阿含部十报法经))卷下)这意思与上一段经文意义完全相同。八解脱的亲证,得要实证四禅与四空定,并在已 | admin 2020-06-08 |
|
以上所说睡眠会使行者心识暗昧障碍修观,因此说睡眠是不善心所;但是相反的,由于欲界有情的异熟果报所出生的色身,在睡眠以后大脑皮层会呈现微弱且自动趋向休息的状态,色身因此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补,所以适度合宜的睡眠是善法。世尊也常教导弟子们:初夜、后夜经行禅坐,中夜小眠以开智慧。虽然如此,但仍然是不可以贪着睡眠的。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优婆塞戒经》<息恶品第十六> | admin 2020-06-08 |
|
嗅报发起亦有二相,鼻息通畅者受诸恶气熏极心扰;鼻息不通者则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鼻息时,或受质押或被践踏;嗅气冲眼见时,为火、为炬;嗅气冲耳听时,为没、为溺、为烊、为沸;嗅气冲舌味时,为馁、为爽;嗅气冲身触时,则身裂糜烂,为大肉山,千疮百孔,受无量虫咋食;嗅气冲意思时,则为灰、为瘴、为飞砂走石,击碎身体。四、味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世界被铁网及炽烈猛炎 | admin 2020-06-08 |
|
143,c4-5)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必远离,观此淫欲犹如火坑一般。此为贪着及广修双身法的西藏密宗师徒,应该特别警惕的,因为藏密无上瑜伽双身法的三昧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8集息恶法则三--了知如来十号功德>何正珍老师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 | admin 2020-06-08 |
|
[8]亦无法解释四禅中息脉具断与死亡的差异何在?亦无法解释死亡丶昏迷丶植物人丶眠熟无梦之八识心王不具现起之差异。[5]佛世时,古印度和中国诸多修习禅定有成就者自称涅槃,然而皆是外道五现见涅槃;若外道已证如来藏,则不名外道(如来藏心外求法),当无须世尊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依涅槃非断灭空而说如来藏真实,依如来藏真实而说涅槃非断灭空。二乘与大乘,皆依如来藏 | admin 2020-06-08 |
|
143,c4-5)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必远离,观此淫欲犹如火坑一般。此为贪着及广修双身法的西藏密宗师徒,应该特别警惕的,因为藏密无上瑜伽双身法的三昧 | admin 2020-06-08 |
|
四、妄语增上果:从事农作、渔捞、行船等世俗事业,不能温饱滋养生计,更无余息可得;就算偶尔有稍少便宜之利,也唯独一次,而且有很多令人恐惧害怕的因缘产生。五、离间语增上果:外在环境中,地面坑洞不平,丘陵深坑阻隔险峻,乃是寸步难行,而且有很多令人恐惧害怕的因缘。六、粗恶语增上果:外在环境中,地面很多枯枝烧木、荆棘毒刺、瓦石沙砾,没有水池涌泉,河床干枯,田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成佛之后,不会永灭有为法而入住无余涅槃中,而是到处去示现成佛,到处去利乐众生,永不休息。这是依初地入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来履行的大悲愿,这就是佛地所证的四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这个时候一切种智已经圆满了,自然就具足佛地的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而成为究竟佛。佛陀的四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从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第九识的这种异熟性,在凡夫位中也是具足存在的,所以异熟识的名称,是函盖阿赖耶识的阶段的,是函盖异生性的凡夫阶段的;但因阿赖耶性的烦恼特重,比起异熟识的异熟性来,严重太多了,所以导致众生的生死轮转不息,因此就把凡夫位的第八识,再别立一名,说祂为阿赖耶识;但其实阿赖耶识也是还在异熟识体性所函盖的范围之内的。所以,阿赖耶识也是异熟识;但是分段生死现行 | admin 2020-06-08 |
|
而这四种食跟我们的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因为这个饮食段食,跟我们的六尘的触的食,还有对于生活未来世的希望的意思食,乃至对于六识的贪着,都是我们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的关键。而我们要获得解脱,特别是要获得声闻的解脱,就是要从这四种食的降低,对它的贪着的降低,认识它的内容之后,这个内容一一把它降低,然后把它断除,这样就可以获得解脱。而这个就是佛教徒对于饮食所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观察时,得不受后有,观第一苏息处涅盘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正法眼藏‐护法集》还未至阿罗汉、辟支佛、或八地菩萨境界者,其发业无明有二︰第一,凡夫众生之发业无明,都是属于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不与无始无明相应。第二,佛子已了解第一义而探究真如佛性,欲求明心见性者,其发业无明有二,即一念无明之四住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 | admin 2020-06-08 |
|
刚开始进入佛法中修行的时候,因为烦恼粗重,妄心攀缘不断,所以无法克制去造作恶业的冲动,而难以止息烦恼。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 | admin 2020-06-08 |
|
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入无色界,故名无色定。佛子于四禅中,若思证超无色界而出三界,便舍四禅,入无色界。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 | admin 2020-06-08 |
|
总合来说,信、精进、轻安、不放逸等四个法,可以使人建立起正确、乐观、勤奋的价值观;而行舍和不害,则可以消除人们的暴戾之气,长养慈悲的胸怀;无贪、无瞋、无痴等三法,称为三善根,则可以使人从根本上去除贪、瞋、痴三毒,而不会去造作身口意三恶业,这样就可以免除未来无量世的痛苦果报;而惭和愧两个法,则是藉由内心的自觉与外在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可以止 | admin 2020-06-08 |
|
![]() |
便主张应止息妄心,以妄心不动而处于无语言文字妄想状态为真心,故主张十种止息妄想妄念法门以为禅法,乃曰:“以上十种做功夫法不须全用,但得一门功夫成就,其妄自灭,真心即现。”殊不知见闻觉知之妄心从来是妄,息灭妄想妄念后依旧是妄心,即使灭却觉知,依然是妄。真心并非灭除妄想妄念的妄心转变而成,真心一向与妄心同时并存;吾人开悟而找到真心时,亦不妨碍 | admin 2020-04-15 |
![]() |
这一段日子以来,我们不管是从电视、网络、报章杂志、乃至市井言谈里头,在在充斥著很多有关新冠肺炎的讯息,我相信同修们多少有有一些了解。今天末学想要用佛法修行的角度,提出五个字。(老师依次举起五张A4纸,每张A4纸分别写著“平”“静”“转”“安”“乐”,五张纸,五个字)来跟大家分享。这五个字用一句话就是&ldq | 三摩地 20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