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我们知道在宗教界确实有一些宗教它是有这种邪愿的:譬如有一个宗教它就有这种修法,他们的修法叫作息增怀诛,这个息增怀诛里面的诛法就是去诛杀他人。也就是说他对于其他人如果他觉得不满意,他就可以进行他们的仪式,然后他们就会驱使鬼神去把另外一个人杀害。那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如果有一些宗教它是在修这种诛法的,你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它不是佛教,因为佛教是慈悲众生 | admin 2020-02-21 |
![]() |
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再来看到第三个法:就是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因为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我们成佛它的一个必然性,《法华经》有说:如果一个人即使是用散乱心来到这个塔庙之间,他这样一称南无佛,就是称佛的名号或是称佛,然后这样就可以成就佛道。因为以佛眼来观察他未来的果报,就是最后会成就佛果。我们知道这样的道理以后,就知道因果它是如实,因果是不二的。以这种礼佛的因,即使是心没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的作用,以及让自己的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因此,对于自己的不如法行为,心怀惭愧心,乃至菩萨都要以上位菩萨为学习目标,常 | admin 2020-02-21 |
![]() |
进而,也要以忆佛念佛行门修习令心止息,以对治昏沉、掉举和散乱的原理原则,能够如理作意去思惟理解;然后,还要如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一书中,引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的开示,实际在历缘对境中,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去除或降低行者对于色身、名号、声音、妄念的执着,多所修习忆佛念佛这个光明相,这样对治昏沈、掉举和散乱,才有成功 | admin 2020-02-21 |
![]() |
(《瑜伽师地论》卷11)说掉举是因为修行人正在修清净行之时,心中却怀着染污贪欲,或者寻求思念自己的亲人眷属、妻子儿女;或者对于所处居处和周遭环境的染净,以及自己色身的盛衰离合,感生欣喜忧戚,因而心中不断筹量思虑;或者寻思着自己年纪尚轻,应该多多享受世间五欲,而不必急着修行;或者随着一时忆念起往昔所曾经经历的戏笑、欢乐、愉快的那些身口意行,因而心中生起 | admin 2020-02-21 |
![]() |
以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是在和自己佛性打招呼,也知道在众生、在山河大地上皆可看到自己的佛性,但最近看到别人总觉得是看到自己、和别人讲话就像和自己讲话,常常会吓一跳;虽然知道是如来藏所显现之法,从未见到外法,但又觉得和每个众生息息相关,不像之前的疏离感;自己的如来藏像一面镜子,众生的如来藏也像一面镜子,众生的佛性又和自己的佛性互相辉映着。以前眼见佛性所体 | admin 2020-02-21 |
![]() |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 admin 2020-02-21 |
![]() |
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渐生起实际的功德受用,而在种种法上面心得决定。定的引生之后,有利于智慧的证入,因此持戒之后修定,当然能够提升庄严菩提的层次;相同的,在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当然也能够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让自己在佛菩提道上能够顺利前进,也能够利益更多 | admin 2020-02-20 |
![]() |
另外对于心散乱者,要修安那般那,所谓安那般那就是说,缘于出息、入息来止息其心,让心能够安住、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有止观的能力;或者说也可以教导弟子众,修学念佛法门;或者说在于大乘的般若实相,能够修学般若实相的止观法门,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心止于一处、制心一处,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智慧来观察,能够心止于一处以后,能够现起这个观慧,来观察这些法的内容,进而修学 | admin 2020-02-20 |
![]() |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 admin 2020-02-20 |
![]() |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讲“息恶品”,为什么要讲息恶呢?就是我们虽然知道学戒很好,我们也想办法要把戒持清净,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我很想把戒持好,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因缘,让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所以在《阿含经》当中,有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一件事: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 | admin 2020-02-20 |
![]() |
”(《六门教授习定论》)也就是守持住最基本的生活作息来研习。世亲菩萨的解释说:“修定的住资粮者,谓戒即是无边功德所依止处,必先住戒,戒行清净无有缺犯。若求戒净,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六门教授习定论》)第一种是善护诸根。弥勒菩萨开示:“如果要勤加修行,就 | admin 2020-02-20 |
![]() |
要去想:是非到我这边,就可以止息,因为我不是要作世间的是非之人。娑婆世界的众生往往对于很多事情不能堪忍。那你会说:那娑婆世界,不就是称为堪忍的世界,那为什么众生不是应该很堪忍吗?然而众生不能堪忍的是:对于佛法不能堪忍,对于善法难以接受;而唯有菩萨行的这样的众生有情,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末法世界来堪忍这样的种种善法的受持,以及不善法的逼迫。所谓不善法的 | admin 2020-02-20 |
![]() |
若器世间农作行船,世俗事业不甚滋息,殊少便宜多不谐偶,饶诸怖畏恐惧因缘,如是一切是妄语增上果。】(《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上面引众生造作欲邪行、妄语等所引生之各别的增上果,供大家参考,论中尚有其他八种不善业的开示,诸位菩萨可以自行查阅恭读。因此众生所造的十善业与十不善业,与他将来要投生之处的外在生活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器世间是众生共同的居住环境, | admin 2020-02-20 |
![]() |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息下来,求得定 | admin 2020-02-20 |
![]() |
这故事是说:佛世的时候,有一天只洹精舍的比丘们,如同往常一样到城里去托钵;因为还没有到中午的时分,时间还早,就借坐外道的讲堂稍作休息。那么这个讲堂中的外道们正不停地互相诤辩着说:“我讲的才对,你哪懂得什么法?”“你这样空洞无知,哪听得懂我深奥的道理!”他们之间舌枪唇战、互不相让;如果被中伤,就回以更狠毒的话。比丘们听到外道 | admin 2020-02-20 |
![]() |
首先,第1卷里面提到:世尊告言:“善男子!是观自在菩萨救度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恒无间息,具大威力,过于如来。”(喇嘛教密续)卷第3里面提到说:“善男子!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位居菩萨,功德如是,乃至诸佛如来叹未曾有如是功德。”(喇嘛教密续)卷第3里面又提到说:佛告善男子:“我亦不见如是微妙寂静,彼无相故,而现大身,具十一面,而百 | admin 2020-02-20 |
![]() |
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的存在和生起呢?则都是因为无明的缘故,因为对生命实相无所了知,对烦恼本质无所了知,所以才会不断在苦海中轮转而无法止息。所谓对生命实相无所了知,就是指无始无明,对烦恼本质无所了知,则叫作一念无明。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念无明的意思是说: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心动,就导致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现在有许多人,是为了求明牌(明牌指彩券开奖前,媒体或消息灵通人士甚至通灵人士预测的中奖号码)或是种种的所求,才去祭拜鬼神的;那么这和世尊所说的,以慈悲心来布施给饿鬼道的众生,而得到福德的道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还有许多人认为,要祭拜这些鬼神,一定都是要杀猪、宰羊,用鸡鸭鱼肉等三牲五礼来祭拜,这样这些鬼神才会欢喜,自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