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实地修学无相念佛,有在如实地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回向,日日如是,从比较放逸到慢慢的小放逸,到慢慢的能够日日的礼佛、供佛、忏悔、回向、随喜、赞叹;这一些都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色受想行识的这一些干扰少了,未到地定慢慢生起;有未到地定生起,你的忆佛念绝对是很坚固的,一定是有 admin

2020-02-19

再来说受菩萨戒,如果你想要受菩萨戒,那么你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第一,先受三皈依,然后发四宏誓。发了四宏誓以后,你就取得受菩萨戒的资格。那么你还要注意第二件事情:不可以在不是正法的道场受三皈依及受菩萨戒,哪些不是正法的道场?第一个:它是破坏佛法的道场。譬如说他们主张大乘非佛说,如果大乘非佛说,一个人受了菩萨戒(当然是要修学大乘法),然后又说大乘非 admin

2020-02-19

但是,如果您还是想要当个在家菩萨,就得要有心理准备:譬如像平实导师弘法二十多年来,努力地讲经说法、着书立说、弘法护教、续佛慧命,为了救护众生远离邪说、邪见,不惜得罪诸方大师,以无比的智慧和勇气矗立正法幢,显示唯一佛乘如来藏正理,不眠不休、无怨无悔;乃至有少数弟子忘恩负义,前后发动三次法难,诽毁平实导师所弘扬的宗门正法,一再地打击,都无法动摇平实导师 admin

2020-02-19

所以,您如果想要获得出世间乐,又可以不避世间乐,那就应该发当大乘的菩萨,可以如是随意自在;但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生生世世常住世间来自利利他。因此,当菩萨虽然可以同时拥有世间与出世间乐,但您可得要有心理准备喔!必须是意以三大无量数劫来为众生奔忙才行。你如果是真的当菩萨了,最名贵的轿车买来开都没有关系;只要是自己作生意赚来,而不是受人供养的钱财,再贵 admin

2020-02-19

既然是这样,对于菩萨来说,一定会以至诚心来持守戒法,除了不犯戒行恶去伤害众生之外,反而生起意乐自要承担利益无量众生的如来家业。在这样的作意之下,当然就会产生持守戒法的极大力量。上面我们主要依据《优婆塞戒经》卷6,与平实导师之《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七辑的开示,来探讨能够帮助自己持好戒法的三个要点。诸位菩萨如果能够好好去思惟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对于大家的 admin

2020-02-19

然而菩萨却不介意,我为众生感到欢喜,应当想说,这生死中有很多的难过的地方,生死中有很多艰困的地方,所以众生能够得到好处,意能跟你分享,这样的话你就应该为他来欢喜;乃至于听到有人得到这样好处,你都应该能够产生随喜的心。第三者就是菩萨在这过程中,要常常自己修集,修集什么呢?要对于六念处这样来作观行,就是除了端念三宝的功德以外,还要念戒、念施、念天,从 admin

2020-02-19

甚至有的人他布施的时候,如果说有人还不意看到他布施而生起随喜的心,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让自己的未来生就会障道。障道的因缘所产生的就是因为当初心不随喜,而在后世所成就的果报,就是资生会非常困难,生活上会种种的障碍。如果菩萨在生活上产生这样障碍,就不容易可以持续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而且在这部经里面又有提到:于诸众生,起嫉妬心;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admin

2020-02-19

什么叫作度众生?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够度得了这位众生,而那位众生却不肯被我们度?为什么这位众生意被我们度,另一个却完全不信任我们?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在《杂宝藏经》里面说到:有一次,佛出去托钵,在到了居荷罗这个国家,就在路上路边的一个树下坐下来;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罗,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奴婢,这个时候她正提着水桶在路边的水井上面 admin

2020-02-19

而且菩萨他即使证得菩萨的初果,他也会发说,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他一定会意在人间继续修行,继续在人间度化有情,而不会想要生天去享受天福。因为生到欲界天,虽然能够享受天福,可是享受天福那是自己的受用啊!众生在人间受种种苦,而没有种种的正见,让自己又沦堕于三界的流转,那不是非常的可怜吗?所以,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一定会思考到这样的问题,他一定会对于 admin

2020-02-19

因为他不遵守自己所界定的那个分寸,不去遵守他自己所约束----跟佛菩萨所誓要遵守的这个界限。因为界限损坏,所以说他就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因为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所以叫作没有戒体。所以戒体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个范围,我能够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体;如果没有清楚明白,这个范围跟内容,那就叫做没有戒体。所以有戒体、没戒体就在于:对于所受的这个戒法----应 admin

2020-02-19

没想到他身体被这个残暴的歌利王所割解、所断去他的两手两脚,还能够发起慈悲心,意摄受憍陈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非常的震撼。所以现场总共有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人、非人,这么多的众生当场就发起了菩提心。所以说,哪里是只有度憍陈如一人呢?因此,佛法不可思议,也应当来思惟,任何菩萨在任何的情况底下,你所摄受的并不是只有当前一位的众生。因为人是道器;这句话就显征一个意义: admin

2020-02-19

还有菩萨要不惜生命的,尤其当菩萨看到有些佛门外道,假借佛法来敛财,却又把邪法给众生,很容易就误导众生,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所以菩萨就应该要不惜生命,勇于破邪显正来救度众生;而不应该因为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而就乡不敢摧破邪说。当具足了这六个条件,也就是求大智慧、欲知一切法真实、大庄严、心坚固、多度众生,才能够说真的是要修行大乘法的菩萨,如果没有这六个条件,就不 admin

2020-02-19

佛经上说:当我们真诚发要往生西方的那一剎那,西方的莲花池里面,就已经出现了一朵属于我们的莲花。随着我们在这一边的福德增上、道业增进,我们的莲花也会越长越庄严。那如果我们开始去接受了外道法,说:某某法师说大乘非佛说,没有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西方净土,只有人间佛教。这样子我们对于西方的心开始改变了、开始退转了,那么我们的那一朵莲花,就会越来越枯萎。这代表了什么 admin

2020-02-19

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心,回向发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着真实的这个去修证的话,必定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能够上品上生。所以 admin

2020-02-19

但是如果是念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可以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他有信心、有力,发往生,并且要真实的去念,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大家想想看,犯了五逆重罪的都能够往生了,何况我们不造作恶业的人,而且我们学佛人在世的时候又不断的布施行善,不断的念佛,那么我们更可以去嘛。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 admin

2020-02-19

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人来说----毕竟就是有许多人,会希望靠着佛菩萨的力量,能够解除自身的灾患;所以像这种状况来说,菩萨就会透过自己神通自在的力量,去宣说一些章句,让有缘的有情众生透过诵持这样子的咒陀罗尼,跟这位菩萨相应,乃至于之后一直追随着这个菩萨修习。所以,其实我们如果从更广的 admin

2020-02-19

再来看关于密语的部分,许多人就说密语是佛菩萨为了利益度化众生,将祂的无量劫修行的力功德总结为一句的密语,教弟子们只要专心持念就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同样也是在倒果为因,因为所有一切的陀罗尼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修学佛法;如果说光是一句密语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那佛陀为什么还要花四十九年,留下这么多详细解说的经典呢?所以,透过这个立场你可以想像到 admin

2020-02-19

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行。信、、行是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资粮,就可以让我们逐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到其他的清净世界,乃至要明心见性,都可以逐步来完成。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求生诸佛净土的三资粮,首先就是要谈到信。信是信、、行三资粮里面的首要。我们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比是我 admin

2020-02-19

而且我们也要相信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诸佛祂们的智慧,因为祂们就可以依于祂们的四智圆明让这个力成就。在我们五浊恶世里面,很多众生造恶之后沦堕到恶道去,可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祂的力非常广大,祂乃至可以让如果有一些恶业的众生一样可以在纯一的清净世界里面安住,而能够让他逐渐清净而没有恶缘,让他能够逐渐迈向解脱。所以说我们也应该要相 admin

2020-02-19

净土五经它是属于这个宝积部的,在这个《宝积经》里面还有一段祂说: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生无量寿国者,随皆生,得不退转。----《大宝积经》卷十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在净土五经之外,还有在其它经典里面,都有说这个事情。而且也不是只有在《宝积经》这个部类里面有这个记载,在经集部还有另外一部经叫《佛说道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