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 admin 2020-02-21 |
![]() |
而在佛门当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受三归依,那么就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来护佑,如果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每一戒各有五位护法神来守护,因此三归与五戒合起来,就有六十一位护法神,守护着我们,加上修十善业,有上百上千的天神护佑着。如果我们是真实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诚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萨戒,那更为无量诸佛、护法龙天所护念。这 | admin 2020-02-21 |
![]() |
也把具体的因缘告诉他,他听了以后极力忏悔,于是离开地狱,一一经历过饿鬼道、畜生道以后终于回到人间,重新获得人类的格;然后他广行善事,那他这时不但跟地狱道的意识心相不同,甚至又跟人类的意识心相不一样了,因为他持五戒、行十善,具有欲界天人的格了,于是死后就往生欲界天当天人或天神去了,那他就有天格、神格了。有时候可以看到神龛上面写了四个字神之格思… | admin 2020-02-21 |
![]() |
世尊曾经开示过: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这边又说:【从贪生者是名为妬,从瞋生者是名为瞋,从痴生者是名邪见。】(《优婆塞戒经》卷6)这边意思是说:身有三业,也就是杀、盗、淫;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业。不论是身或口所作的各种恶业道,如果是从贪所引生的就称为嫉妒的恶业道,如果是从瞋所引生的就称为瞋心的恶业道,如果是从愚痴而引生的就叫作邪见的恶业道。这十恶业道综归来说,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要来探讨无作戒。因为经由前面的讨论,大家可以了解持戒以及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可以自利利他与庄严菩提;但是这里面,大家也会很关心一个议题,那就是这些种种的功德与福德,虽然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可是出生在下一世的时候,有隔阴之迷,那如果在下一世还未受戒之前,就造作了与三恶道相应的业,那岂不是很危险!当然这个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懂得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虽遭恶时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修集忍辱;这部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犯戒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轻易完成。譬如,口业只要很短的时间,说一说就可以完成,但是其后果却可能很严重;而且业果展现时,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受报结束,这些都是法界因果律的事实。菩萨应当要信受,才能尊重戒法而不犯戒,即使是犯了小戒,也会让他的内心产生染污的熏习、让 | admin 2020-02-21 |
![]() |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之前解说的四宏誓愿,常转这个观念;依于这样的一个心行誓愿,能够如法而行,如法行故,受持是戒,而且最重要的心不放逸,就是念念在兹、念念在兹。这样的菩萨,还能够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自己身口意业的轻、重,善知道是善,恶知道是恶,轻善知道是轻善,重善知道是重善;这于自己的当下的造作当中,在摄心为戒的制约之下,马上生起的一个念头是善?是恶 | admin 2020-02-21 |
![]() |
千万不要作自己是没有办法再支撑下去想,要想众生能够在五浊恶世出现,你如果在这边能够修集一天的福德,即使是说一天之中只有三归依、念诵三归依或三归依,然后持八关斋戒乃至于持五戒,这样只有一天的功德,这么少,都胜过你供养诸佛,许多佛的功德。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心如来----自心如来藏、自心真如的缘故。你相信你有一个真如的法性,你也相信自己有佛果可成,所以胜过 | admin 2020-02-21 |
![]() |
如何才是真正供养持戒波罗蜜的人,也就是要如何才是真正供养持戒到彼岸的人。如果菩萨能够清净自己的身行、口行、意行,对众生作出有利益的事,口中说众生好的事,心里想的是对众生有益的事,不仅心地越来越调柔,而且众生也越来越喜欢亲近菩萨,这样的话,菩萨度众也就容易多了。如果菩萨不小心作了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心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相信自己所作的种种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特别举出须菩提瞋恚的习性因缘,来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若是有心想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应当要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且远离瞋恚心,以慈悲心来摄受众生,才能够快速地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68集须菩提恶性缘应断瞋恚习气>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菩萨应该具足哪些法才能自利、利他?首先说明:菩萨如果能够具足不放逸这个法,就可以自利利他。然而什么叫作不放逸呢?不放逸就是不放纵身心,随时随地检点身心,绝不让它向不正当、不 | admin 2020-02-21 |
![]() |
接着,还有六法能够自利、利他,这六个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一般来说,佛子们对于应该要念佛、念法、念僧,心中都能信受不疑;但是对于为什么还要念施、念戒、念天,则是心中有疑无法信受。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 | admin 2020-02-21 |
![]() |
第二个为世,我们可以应用惭与愧的善心所力量,来帮助我们持戒清净。一方面因为知道自己所行不如法,而内心产生羞耻心;另一方面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行为错误,无法面对他人、对不起他人而产生愧疚。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的作用,以及让自己的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 | admin 2020-02-21 |
![]() |
《瑜伽师地论》又说:众生能够修习随念佛等也是法光明,随念佛等就是随念三宝及施、戒、天等的功德,也就是六念法,或称为六念处。心随于念佛等功德,数数思惟忆念也能对治昏沉、睡眠之黑暗;或是随念法、僧的功德,或是随念施、戒、天的功德,都可以专注在这些法上面,进而对治昏沉、睡眠盖。最后《瑜伽师地论》说的依身光明,是说从诸有情的身体自然发出的光明,这需要具有天 | admin 2020-02-21 |
![]() |
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沉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沉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 | admin 2020-02-21 |
![]() |
(《瑜伽师地论》卷11)说昏沉是指修行人造作了违犯清净戒律等,毁坏善行的任何一种身口意行,其原因乃是由于不能守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或者暴饮暴食,食不知量;或者不知要减省睡眠,勤行精进等;也不能熏习修行正知正见,更无法正确地安住在正知见中;因此,凡有所作,不仅不能精勤地修种种加行来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甚至随顺一切烦恼的生起,造作身口意行,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他可以广行种种的布施,乃至他对于跟其他人相处也谨守某些戒行,可是他就不能放弃眷属;因为欲界呢最难断除的就是眷属欲,因为有了眷属才成为欲界嘛。如果生到色界天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眷属;因为已经都成为中性身,已经断除男女欲,也没有什么家庭眷属可言。所以,从欲界要出离开来,最后最难断除的就是眷属的。因为有了眷属的之后,事实上就会带来名闻利养;可是因为名 | admin 2020-02-21 |
![]() |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在这一件事情上佛陀说:你可以去思惟佛陀有种种的殊胜,你可以用念佛。这一个念佛的方法,是和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念佛方法是不一样的。怎么说是不一样呢?因为 | admin 2020-02-21 |
![]() |
在经论中,忍有不同的分类;例如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又像《解深密经》中圣教【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