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如来如果见到众生,修习成就佛道的正行时,就会任运无碍地与众生乐,让众生安隐地往成佛之道迈进,这样自然地救护摄受着众生;反之,若见到众生修习背弃佛道的邪行时,也会任运无碍地拔众生苦,令众生能舍离种种邪行,自然地救护摄持着众生。从这段圣教,我们也可体察到诸佛如来的慈悲,不着眼于众生表相上,一生一世受到的苦乐。因为众生表相上受到的苦乐,都是自己过去造 三摩地

2018-07-22

话说回来,婚姻中每个人想要的不同,在婚姻中我们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爱护对方!也就是我们摄受众生时,要用对方能接受与对方喜欢的方式来摄受!也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小时候十五岁时读过一本书叫做《爱的心理剖析》,内容提到:「成熟的爱是要帮助对方成长,而不是要自私占有!夫妻双方必须至少有一位是成熟的人,才能帮助对方成长!往的路迈进。」〈与老公幸福 三摩地

2018-07-22

刚好之前与菩萨讨论到男女欲的问题,有的男性菩萨认为对异性(女人)不要相视而笑,以免异上自己!关于这一点葛格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当菩萨的当然要尽量减少男女欲,乃至往离欲的道路!但看见异性也不能故意不看对方,因为这样很没礼貌!应该还是要有礼貌性的微笑乃至互动!因为我们当菩萨的目的是摄受众生,而转依如来藏后应该不落在男女相,只是依照发起少分或多分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菩萨要结婚也是非常好的!如此摄受的众生多,佛土也会比较多!这样成佛的速度也会比较快!那菩萨要结婚的时候,如果遇到不好的眷属,那也会过得很苦!不好的眷属譬如说他会把菩萨的钱都拿走或骗走!或者他都不让菩萨来学正法,或者遮障菩萨护持正法!那这样都算是不好的眷属!所以菩萨要结婚时也要慎选对象!那最好发愿时就要想说要找好的对象!譬如葛格我以前单身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杂阿含经》中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而众生恋爱的感觉不离触食、思食、识食。简单讲,抟食就是通常所说的吃食物,以此来滋养身体,而后三种食,是滋养我们的心灵。眼睛看见美丽的面容,而心生愉悦。因为能看,不断的看,这个不断生起看的过程就是识食,而眼光接触美丽容颜的 三摩地

2018-07-22

卷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6中*****若有众生味著男女妻妾诸女,当知即是味著砾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热铁丸,即是味著坐热铁床,即是味著热铁机邓……若有摄受妻妾男女诸女,当知即是摄受一切众苦忧愁悲恼之聚。——《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大正藏》第十一册页258中11。《观佛三昧经》云:多淫众生,命终感一高铜柱,状若火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对于菩萨而言,口业很重要,因为要去跟众生互动,要去摄受他人,都是透过口业来表达;所以对于在家众,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这个部分也是属于不放逸行之一,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04集菩萨应如何教化(四)>孙正德老师  (原标题:语言很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五、念摄受。』」(CBETA,T27,no.1545,p.889,c8-23)稍微白话解释一下,百福就是百思,也就是菩萨在造作增长具足各种善业的时候,要先有五十个思,让自己色身和道器清净调柔,接着再起五十个思让这个善业更圆满!.....其实就是每一个善业,我们都要先有五种思惟,就是离杀、劝导、赞美、随喜、回向这五种思惟。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个善业也要劝导众生离开杀业,并且劝导众生往佛道迈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捨嗔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陷,于佛法僧,起决定信。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4修行十善是往生净土正因《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 三摩地

2018-07-22

五、念摄受。』」稍微白话解释一下,百福就是百思,也就是菩萨在造作增长具足各种善业的时候,要先有五十个思,让自己色身和道器清净调柔,接着再起五十个思让这个善业更圆满!.....其实就是每一个善业,我们都要先有五种思惟,就是离杀、劝导、赞美、随喜、回向这五种思惟。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个善业也要劝导众生离开杀业,并且劝导众生往佛道迈进,并且要爱语赞美众生,而且面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否定了如来藏,那是谤方广正法、谤菩萨藏,不能往生极乐的,弥陀世尊不摄受这种人。诸佛世界有很多解脱的众生,那些菩萨们十方世界来来去去,不都是解脱的众生吗?纵使不能来来去去的三地满心以下菩萨,或如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还住在莲苞中的下根菩萨(那莲苞很大,可别想成水池那么小;那莲苞其实就是一个大宫殿,方圆五百里,住在里面不会沉闷;五百里能让人步行很久了)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如同笔者一样,在深入了解经中所开示之佛法正义以后,自能发觉事情很严重,此时就应该赶快远离藏密诸邪法,并且努力改正、发露己过、殷重忏悔一切罪业、痴业,更能反过来努力弘扬,破斥邪说以救护仍被邪见笼罩之众生,如此改正之行,祈使诸佛菩萨冥祐加持摄受,以此功德回向恶业清净,如此诸善业才得快速增长,最后才能花开见佛,终于证得自性佛。往往有一种愚人,由于自 三摩地

2018-07-22

杀人犯至心念佛就是常怀善法的心、常怀忏悔之心,若他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缘条件具足下也是可以下品往生的,因为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连「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者,祂都愿意摄受。往生极乐世界后在莲苞中,因极乐世界乃纯一清净世界,所以受恶报的缘不具足,在极乐世界闻熏正法多劫之后,心转清净以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后有能力酬偿此世恶业种子,然此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嗔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陷,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 (原标题:华严经十地品护持十善业道)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嫉妒别人,当然就与众生结怨;与众生结怨,就难与众生亲近,就无法摄受他们,当然成就佛国土自然就会很缓慢。倘若别人很优秀,我们应当抱持随喜态度,这样是与人为善的意业心行;你再口出赞美,这样就是身口意都有的善行。行善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就可去作,只要心性调柔,多行善业即可广结善缘。在经文也这样善教导,《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 三摩地

2018-07-22

一者是因为应身佛已经示现入灭,再者则是众生的福薄,所以只得借著仪轨来摄受之,所以现在散心三归依的状况才会那么明显。世尊赞叹释提桓因说:由于可以在即将舍报之际,归命三宝,所以罪对已毕,不更勤苦。说的是因为至心三归依所得的福德,转变了他过去生所造的一分即将下堕驴胎的恶业,所以不更勤苦,而又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了,这表示说至心三归依的福德是很大的。三归依是 三摩地

2018-07-22

想要学佛,佛的摄受很重要!因为三地未满心之前,都有隔阴之迷,除非有宿命通,否则来生就会忘了今生姓什么、名什么。我们把佛经翻开来,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连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更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胜鬘经》卷1胜鬘夫人发愿说: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便方广经》)即使修到十地,还是需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如同笔者一样,在深入了解经中所开示之佛法正义以后,自能发觉事情很严重,此时就应该赶快远离藏密诸邪法,并且努力改正、发露己过、殷重忏悔一切罪业、痴业,更能反过来努力弘扬,破斥邪说以救护仍被邪见笼罩之众生,如此改正之行,祈使诸佛菩萨冥祐加持摄受,以此功德回向恶业清净,如此诸善业才得快速增长,最后才能花开见佛,终于证得自性佛。往往有一种愚人,由于自 三摩地

2018-07-22

79得不到善知识摄受之苦、时节改变寒热不适应之苦、无有房舍遮风避雨之苦、所作事业不顺、休废之苦,以及色身变坏与老病死之苦。亦有一苦、三苦、七苦、八苦……等之分别,所以在人趣中受生之有情,若想要修学解脱之法,或者成佛之法,对于苦的问题就必须面对,且需如实探究清楚。《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又说,诸天人将死之时,有五种衰相出现:一、所穿天衣脏 三摩地

2018-07-22

亦不见有人摄受慢者。彼人如是观察义故。无慢可得。无起慢者。与慢相应境界。亦不可得。亦不见有人能舍慢者。如是观已无一法可得。复作是观。以恶摄受自诳己身。他亦如是。作是观时。能见诸法悉无自性。以见诸法无自性故。见法非有。以非有故知不成就。不成就故知即不生。若不生者知彼不灭。若不生不灭者。彼非可说。若解不可说者。则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三世不可得。若法三世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