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大乘别教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明心开悟不退的菩萨,虽然由所证恒不生灭的如来藏,能现观蕴处界的生灭无常无我,也能观照如来藏的从来不起我念、从来不作我想、从来没有我的认知,也是彻头彻尾的无我,但所证也只是人空,也并未证法空。必须是菩萨见道通达入地了,成为初地以上菩萨,依诸地所修道种智,现观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从如来藏而来。所以证实如来藏即是一切法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而成就佛道。我们首先要想释迦牟尼佛祂能够明心见性而成佛,祂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是很明显的,就是佛菩提乘!也就是说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的时候,祂所修学的就是佛菩提乘。我们也可以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五下分结、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般涅槃、解脱、四阿含、二乘、声闻、缘觉、辟支佛、阿罗汉、缘起性空、蕴、处、界、观行、修证、世俗谛、人间之佛教、出家僧众、上座部、表相住持、出离观、安隐观。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所证的第八识心阿赖耶识为基础的,所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七住位的开悟,就像一道门槛,七住位开悟见道以前的持戒、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初住位开始布施,乃至六住后转入七住,透过参禅的方式而明心见性,成为明心的菩萨,亦名七住菩萨。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所说:【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2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三摩地

2018-07-22

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 三摩地

2018-07-22

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大乘的见道。由已亲证自心真如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七住不退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邪见,都不能容忍、包容,因为祂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邪见,所以释迦牟尼佛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这个道理,佛陀希望每一个众生成就佛道;佛陀也用这样的道理,来将护众生,来保护众生,让众生离开邪见而不要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就是对于一切的内容完全了知,对于法界 三摩地

2018-07-22

翻阅大乘经典,从一开始在序分的时候,就必须以第一人称「如是我闻」来演述莅临的诸大菩萨的功德,这不是直接由法主佛陀而说的话,而是必须第一人称者以适当言语来赞叹诸大菩萨的证量与功德,如是要二乘人加上几句根本自己都无法实证的证量来称赞菩萨,请问这样的评论,哪一位小乘圣人可以来作?不要说现前正觉讲堂的诸君已经开悟明心见性的菩萨们都没有办法,即使是八地满心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世界上许多众生都无法认清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大乘佛法是由菩萨所宏扬的,大乘是由菩萨所扛下的担子,菩萨才是荷担如来家业真正的佛,不是佛世出家的二乘比丘比丘尼!所以真入室,不是声闻圣人,这还只是于娑婆世界之表相,要真正入室,要有修证,即使是七住位明心的菩萨,都不可说自己是入如来家,更何况是连正确知见都无有的声闻人呢?9.如是出家二众,若不回心向大,根本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入灭前宣讲《无量义经》、《法华经》而教导菩萨们贯通一切佛法,也宣讲《大般涅盘经》,宣讲十住菩萨的见性乃至佛地的见性成佛;这是因为最后身菩萨明心时只能发起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还没现起,还不能成佛;得要到后面眼见佛性的时候,成所作智才能现起,那时才算是成为究竟佛;所以佛陀入灭前,必须要讲《大般涅槃经》的眼见佛性。《大般涅槃经》说完了,《无量义经》、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以大乘法所说的是实证之法,所说的「明心」、「见性」之理,可以道理无碍之外,现今也有明心见性之证悟之人,所以此之道理法义皆未记载于小乘经典,如何可以说佛陀说尽一切应缘之佛法呢?如以小乘法说此即是,则不当有二转法轮、三转法轮,乃至世间还有有情可以证悟大小乘所说的如来藏,也不应该现观其体性如大乘经典所说,无有过失;所以大乘经典之说处处皆需要实证,以大 三摩地

2018-07-22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 三摩地

2018-07-22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中的菩萨,才刚明心者所说的法,不回心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们就已经听不懂了!可是这些明心的菩萨敢继任佛位吗?也不敢!因为上面还有眼见佛性的菩萨,证量不是他所能知道的,所以他也不敢。那么见性的菩萨敢自称成佛吗?也不敢,因为上面有十行位的菩萨。十行位菩萨上面还有十回向位,十回向位上面还有十地菩萨,当然都不敢宣称绍继佛位。就算有人已经修到 三摩地

2018-07-22

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年的自己,看到了佛法的智慧与价值观逐日注入自己的生命中,也慢慢看到自己人生观念的改变,且反映到日常生活中的处世与抉择,对生命的意义、自我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个谈的是真如佛性的事情,最起码就要等到我们——最起码要破参明心、要能够眼见佛性之后,才能够来谈什么是不思善,什么是不思恶。在我们还没有开悟——还没有破参之前,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应该要先把它供起来,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任意去解释这个。要不然的话,善、恶的分际模糊了,这个对我们接下来未来的事,会是很大很大的遮障!请各位观众务必 三摩地

2018-07-22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三摩地

2018-07-22

从表面看来,佛菩提道的实证好像是有得,譬如说明心了:哎呀!现在终于获得明心的境界了。可是请问:你又得到什么了?没有啊!那个真心是你本来就有的,一直就存在着的;我只是帮你找到你自己本有的心,我又没有给你另一个心,所以还是无所得。并且明心以后,不再认取五阴自己了,还是舍。那么眼见佛性呢?见性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哎呀!我现在得到见性的境界了,山河大地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