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接下来,菩萨因为智慧的关系,可以逐渐深入了知因果,因此不行恶业,乐行善业,饶益有情;并且因为有智慧,知道如何正确的持戒,也知道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普遍利乐一切有情,知道要以利益众生为原则而不住于种种法相;并且转依如来藏而心无所得,如此可以增广持戒波罗蜜之清净与功德。在上面《优婆塞戒经》卷6中,也开示我们要乐于多闻,这是因为透过多闻,才能让自己的智 admin

2020-02-20

第二个特性是善法是安隐的,能够令人往生善处,与获得修学之成就,而且善法也能够让菩萨饶益有情,作种种利他之行;相对的,恶法的自性是颠倒性的,属于不安隐性。而持戒是佛子所应遵守的,它的目的也是希望让佛子的善法能够快速增长。 第一部分《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内容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既受戒已,口不说恶,耳不乐闻;不乐说世,亦不乐闻;终不放心 admin

2020-02-20

……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五)虽然无戒相可持,但当中却有道共戒存在,因为菩萨在见道后转依于所证,摄心住于正道为戒,依见道、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 第四种“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这是属于一般世俗人的布施,既无 admin

2020-02-20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 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 admin

2020-02-20

另外慢心重者要修界差别观,界差别观者指的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要让弟子众能够观察说,一切有情无不是由这,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地、水、火、风、空、识,没有常住的真实体,这样就能够对治于因为有我而生起的慢心。另外对于心散乱者,要修安那般那,所谓安那般那就是说,缘于出息、入息来止息其心,让心能够安住、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有止观的能力 admin

2020-02-20

我们再来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77中的开示:“若见有情多憍慢者,深生怜愍,方便令其修界分别观。”这里的开示就是说,从观察有情的蕴处界,这一些法都是由六界和合所成,这六界就是包括:地、水、火、风、空、识。这个界分别观就是用分析的方式,让修学者能够深刻地体验五蕴我的虚幻,都是和合所成,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这样修学者就能够远离对于我跟 admin

2020-02-20

”就是如来有七种胜妙事,第一个就是说如来的色身胜妙,因为如来的色身显现出来,祂有三十二种大人相,有八十种随形好来庄严表饰,所以说如来身胜;而且如来的身力大无比,祂的一个一个的指节,都可以胜过一万零八十只象王合起来的力量;而且众生都非常的喜欢看到佛陀,看到了佛陀不会有满足的感觉,就是会想一看再看,希望一直跟在佛陀的身边,所以一切的有情,都非常乐 admin

2020-02-20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admin

2020-02-20

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 admin

2020-02-20

那你会说:那娑婆世界,不就是称为堪忍的世界,那为什么众生不是应该很堪忍吗?然而众生不能堪忍的是:对于佛法不能堪忍,对于善法难以接受;而唯有菩萨行的这样的众生有情,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末法世界来堪忍这样的种种善法的受持,以及不善法的逼迫。所谓不善法的逼迫,就是当你受到一些是非的因缘被卷入其中,这也算啊!如果是小乘人,他就完全不理会这些事情,但是菩萨是有 admin

2020-02-20

另外有一个相关的法义,就是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譬如在《优婆塞戒经》卷三中的开示:【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优婆塞戒经》卷三)造作大恶业者会使这个世界,农作物收成减少,灾难增加。相反地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清净,这个就是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因此有情众生的 admin

2020-02-20

乃至警察在处理酒驾时,酒驾者常常有情绪失控的情形发生。如果这位酒驾者是菩萨的话,众生又如何看待菩萨呢?当然不会有好的印象,也失去了菩萨应有的威仪,菩萨未来又如何度众呢?更何况菩萨饮酒,在戒律上乃是犯戒,不论是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菩萨戒,都有很严重的果报,不能不慎!又这一件事,对自己及家人都不好,常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有人喜欢,乃至好赌成 admin

2020-02-20

既然都说菩萨由大悲心生,那佛也应该慈悲我们这些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啊!祂为什么要我们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乃至看到我们堕落于三恶道,而没有办法立刻加以拯济呢?因为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要自力、他力两种力,佛只能帮助我们指示出来正确的法门、正确的修行方法,只有在我们起心意乐要修行的情况下,才能够帮我们来铺设这一个三乘菩提的道路,可是走还是要靠 admin

2020-02-20

所谓的慧力,就是要具有正确的佛法知见,譬如真心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根本,本身离见闻觉知等等,如是建立了佛法的正知见以后,未来才有机会证悟。所谓的福德,就是多生多劫以来,努力为众生无怨无悔的付出所培植的福德,以及护持正法、摧邪显正等所培植的福德等等。于上面所说的三资粮具足圆满以后,未来就有因缘遇到真善知识,而于座下修学参禅的正知见,真善知识也 admin

2020-02-20

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 admin

2020-02-20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 admin

2020-02-20

但是,这样中国民间传说的这个讲法,虽然已经流传非常非常的久远,可是实质上这样的说法它并不是与法界的事实相吻合;真正的法界事实不会有所谓的三魂七魄而在舍寿以后长时存在,乃至分别在三个地方;当然更不可能会有所谓的一个有情把他分割成三魂,这样有情可以一直分割下去,这其实是违背法界事实----不生不灭的道理。正信的佛弟子应该信受佛所说的正理,因为佛陀所开示的内 admin

2020-02-20

虽然这些烧纸钱的行为,可以安慰一下鬼道的众生,同时祭祀者也能够生起慎终追远乃至饮水思源的孝心;但是,实质上要帮助堕落在鬼道的眷属,除了摄受不知情的众生因此而随顺他们这些民间烧纸钱的方法之外;但是正信的佛弟子知道,真正要帮助这一类的有情众生,应该是要依据圣教的正理而行。也就是说,如果因缘成熟,佛弟子也要能够为他们教导基本的知见,应该以佛教的仪式或者超 admin

2020-02-20

乃至于说能够眼见佛性,那么已经到达了实相念佛的地步的话,这个时候时时刻刻都能够照见自性弥陀,时时刻刻都能够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的佛性在显现,当然不会再去思索世间的琐事,那么如果有所思索的话一定是为了佛法、一定是为了众生,这个我们就称为理一心,这样不念世间法,说它叫作理一心的定。以上说明的念佛法门可以具足事一心、理一心的定学,接下来就是慧学。经由念佛的 admin

2020-02-20

 大德所谓:“玄奘大师本生,为毗卢遮那佛,慈悲喜舍之舍心所化”,与西藏密宗的说法相类,同是主张一有情可以衍生多数有情,违背《心经》“不增不减”的明示,亦违背真悟者的证量,大德不可轻信。 ------《正觉电子报》 <第009集般若信箱>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