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下午拜佛时,先向佛菩萨发愿,老师叫我们跪在前面、离圣像近一点,大声说出口;发愿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是要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并遵循世尊及导师之指派,于任何时、地、任何任务,以利益有情。且由性障中最难对治的一环发愿;久没上台作法布施,发现现在还是很怯场的,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此一性障还是很重;若不克服,纵有三昧、辩才,不敢上台布施,终是枉然。这是此次禅三之突 三摩地

2018-07-20

329)非,则应无明支乃由种子识(如来藏)所藏无明随眠种子之现行而有;不应无明由虚空中无因自现而生有情,否则即成虚空外道。乃竟佛教导师之印顺法师,竟受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蛊惑,随彼邪见而否定如来藏,诬佛所说如来藏“思想”同于外道神我之说,岂真无明由虚空无因忽生耶?果如是,则印老不必持戒出家,汝修行成佛已,复将再由虚空无因忽生无明,再度沦为凡夫,持 三摩地

2018-07-20

自己在佛菩萨看来,亦如蚂蚁,如此卑微渺小,只因了菩萨之大悲大愿,助我证悟如来藏,深祈能生生世世追随导师,熏习,摧邪显正,广学差别智,断两障、过三关,效法萧老师成佛时愿号为“释迦牟尼佛”,发愿成道时,亦要名号为“观世音菩萨”,效法菩萨寻声救苦,闻名示现,倒驾慈航,逆度有情!阿弥陀佛!蔡华容谨述二○○三年五月十三日 (原标题:25 三摩地

2018-07-20

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慧能禅师跪受衣法之后,问道:“法则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该交付给谁呢)?”五祖回答说:“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 三摩地

2018-07-20

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即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一切众生都有色、法二身。色身是无常的,有生有灭。法身则是恒常的,无知无觉。经中讲‘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知道究竟是哪个身寂灭,哪个身受乐?若说是色身受乐,色身灭时,四大分解,全是苦受,无乐可言。若说是法身受乐,法身寂灭 admin

2018-07-20

”玄策禅师问道:“汝言入定,有心入邪?无心入邪?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之流,亦合得定。”智隍禅师道:“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玄策禅师道:“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智隍禅师被驳得哑口无言,良久才问:“师嗣阿谁(请问你拜谁为 三摩地

2018-07-20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道不仅仅是在深山老林里,道就在日用中;法也不仅仅是在寺院里,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有情的生命,还是无情的草木,它们都无时不在说法。关键看我们的心是否在道上。若能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能做到心不离道、道不离心,那么,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很平常的情景,都有可能成为你悟道的契机,就象宝积禅师那样。宝积禅师离开马祖后,即北上幽州,驻锡于盘山, 三摩地

2018-07-20

省念禅师“为人简重,有情识,专修头陀行(苦行)”,加上他经常密诵《法华经》,丛林中的人都很敬畏他,皆称他为“念法华”。后投风穴延沼禅师座下,充当知客。一日,省念禅师侍立次,风穴和尚流着眼泪告诉他说:“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非常不幸啊,临济先师的禅法,传到我这儿,无人继承,将要断绝了)。”省念禅师便道:“观 三摩地

2018-07-20

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多不同。既然摄律仪戒中的这些复杂的规定细微难防,加上摄善法戒中的种种要求,能实行的也很少,更何况修持饶益 三摩地

2018-07-20

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文武兼济。八、需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刻木屈曲貎)床子(禅床),受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只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你在。”后来,有一位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就得放下参禅法门,继续去修各种福业,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并且要每天把所修福德功德回向怨亲债主,将来同得解脱。魔境大多是打坐的时候,入了定境而产生,在参禅的过程里面很少产生,所以不须害怕。而且参禅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一般的有情会想:“如果是这样的话,禅定它究竟的目的是要作什么呢?”应当晓得,根本禅定可以让这个菩提法更为胜妙。如果没有根本禅定的定力,你不容易引发如来藏种种上妙的功德,所以应当来修学。正觉讲堂也将于正觉寺起造完成之后,由平实导师来演说禅定之法;到时候,人天都可以听到这样殊胜的妙法。因为禅定之法在现今的世界也已经没落了,我们所知道的近世代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者何?谓真如自性不必把握,本来自在,复永不失;假饶一神教之耶和华与阿拉,再加彼二人座下所有“圣众”之力合为一力,亦无能力毁坏一极小身有情(譬如一只蚂蚁)之真如自性;一切有情之真如自性皆是本具者,皆是本来已自清净者,皆是永住金刚性中,一切凡圣皆不能丝毫坏之、皆不能坏其自性令于一刹那之间不能运行。是故一切学佛之人,皆不须如星云一般“ 三摩地

2018-07-20

一切有情众生之真心,皆是常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境界中,从来本是清净心,不须吾人去加以清洗;只有祂所含藏的我们七识心种子,方是染污者;此七识心现行时,即成染污心。真心第八识与七识同时同处而运行,七识心于贪染境界中起染污心行时,真心虽配合运作,却从来不于六尘万法中起任何贪染心行;根本不须依星云所说之谬见而行:“你要洗,洗一洗、清净 三摩地

2018-07-20

当知一切佛法皆在有情各自本有之第八识如来藏中,由如来藏藉种种缘及无明因、业因,而有众生出现于十方三界中,此心名为空性。由有众生流转于三界中,故有觉知心之分别功能,故能参禅而得证知如来藏心,故能从亲证如来藏而了知一切法界之真实相;如是法界之真实相即是佛法,若无众生,则无一切佛法可言;若入无余涅槃,唯余如来藏存在时,则是“无智亦无得”之境界, 三摩地

2018-07-20

何以故?谓上帝自己之灵光、示现之色身、功能等,皆是从上帝自己之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者,而上帝对自己之如来藏仍然了无所知,仍然不能亲证!彼一神教之上帝,尚不能了知二乘菩提之法道,尚不能亲证二乘菩提之解脱境界,尚不能超出欲界天之境界,尚不能证得余所证得之色界定,尚不能获得往生色界天之异熟果,尚不能脱离分段生死,尚不能了知阿罗汉之解脱境界,更不能知平实所证 三摩地

2018-07-20

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 三摩地

2018-07-20

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 admin

2018-07-19

凡在有情安得无咎。夫子圣人也。犹以五十学易无大过为言。契经则曰。不怕念起惟恐觉迟。况自圣贤以降孰无过失哉。在善知识曲成。则品物不遗矣。故曰巧梓顺轮桷之用。枉直无废材。良御适险易之宜。驽骥无失性。物既如此人亦宜然。若进退随爱憎之情。离合系异同之趣。是由舍绳墨而裁曲直。弃权衡而较重轻。虽曰精微不能无谬矣灵源曰。善住持者以众人心为心。未尝私其心。以众人耳 三摩地

2018-07-19

”又道:“佛性堂堂显现,住相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殊佛面。”“心是本来心,面是娘生面。劫石何移动,个中无改变。”有者只认个昭昭灵灵为宝,只是不得其用,亦不得其妙,所以动转不得,开拨不行。古人道,穷则变,变则通。“拈灯笼向佛殿里”,若是常情可测度得;“将三门来灯笼上”,还测度得么?云门与尔一时打破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