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一类三果人,他的根性最为猛利,因为他们本来的修证,就已经快接近四果的原因。第二类叫作生般涅槃,意思是说要经过中阴身之后,下一生投身到五不还天,才刚刚出生,就有能力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第三类叫作无行般涅槃,是说升到五不还天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第四类叫作有行般涅槃,是说下一世出生于五不还天,不但要经过一段时间, admin

2020-06-08

  所谓为人悉檀,是说佛随着众生根性之差别,而施设种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及开示种种不同的知见。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无法一体适用,因此,必须要依人设教;也就是说,主旨虽然都一样,但施教却可以有种种的不同,这就叫作为人悉檀。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 admin

2020-06-08

  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 admin

2020-06-08

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和伯乐呢?这就必须要有能够鉴照众生根性,和引导不同根性众生的智慧了。第三、公平对待不偏袒。由于每个孩子过去生和父母所结下的缘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和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存在。虽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孩子,如果对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们马上就会察觉出来,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受 admin

2020-02-21

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和伯乐呢?这就必须要有能够鉴照众生根性,和引导不同根性众生的智慧了。第三、公平对待不偏袒。由于每个孩子过去生和父母所结下的缘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和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存在。虽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孩子,如果对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们马上就会察觉出来,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受 admin

2020-02-21

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本心是真实而如如、本不生灭的,如果能找到这个出生万法的本心,则一真一切真,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而无有凝滞;如果能找到这样的 admin

2020-02-21

所以不管你是那一种根性都可以学念佛。只要你肯学,念佛法门里面,都有东西满足你的需要。 此外,念佛这个法门,声闻人也可以学,声闻跟在应身佛身边转来转去,离不开佛,所以常有念佛心,他也可以学。将来,他终究有一天要和缘觉一样回小向大,还是要学念佛法门,终究要修菩萨行,所以他也可以念佛。菩萨根性的人更可以学念佛,因为菩萨不是开悟就不念佛了,乃至一直到十 admin

2020-02-20

想要利乐一切众生,就必须具足不同根性众生的摄受能力,所以菩萨必须修证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才能利乐求出生死的自了汉;也必须修证大乘菩提的成佛之道,才能利乐菩萨根性的有情,所以大乘佛法的内涵是极为广泛的。因此大乘佛法必然就包括了二乘菩提,也包括了法界实相的修证,以及实相心所含藏一切种子的修证。正因为有一切种子的修证,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可以使人成就究竟的 admin

2020-02-20

所谓为人悉檀,是说佛随着众生根性之差别,而施设种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及开示种种不同的知见。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无法一体适用,因此,必须要依人设教;也就是说,主旨虽然都一样,但施教却可以有种种的不同,这就叫做为人悉檀。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 admin

2020-02-20

所以,就会视众生的根性,而以各种方便来摄受众生以及调伏众生。因此,在向佛菩萨一心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了解,佛菩萨会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摄受我们;而不是只会依照我们因为贪瞋痴等烦恼而对世间境界产生各种杂染的欲求,来满足我们。所以,在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例如:遭遇劫难未必是祸,丧子未必是凶,重病痊愈未必可喜,延寿未必 admin

2020-02-20

因为瞋它会阻碍许许多多好的因缘,对于许许多多的因缘,它会断了这个菩萨的善根性,它会让一个人在修学佛菩提道的过程中渐渐无法安忍。无法安忍什么?无法安忍:众生怎么这么无理,众生这样没有道理的话,他难道不晓得吗?也就是说,在这种无理又无理,无理的不断地过了日子,最后这位菩萨就可能会退堕。退堕不是说他堕入三恶道,是说他最后不想修学佛法了,他只想修学佛法中的 admin

2020-02-20

那么这一种的这个状况,我们从众生的根性来说的话,我们也不能不接受地说:众生本质上就是如此。但是,如果您现在在电视机前面,听到了我这样说明之后,也希望多少能够给您一点建议,那就是说:学佛不是在希求这一些的事情,学佛其实追求的是无上的解脱跟无上的菩提;所以您如果用到处希求的心态去学佛的话,那么您在学法的过程中,就会处处(甚至是说常常会)遭遇到遮障。这也 admin

2020-02-19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admin

2020-02-18

那么这一种的这个状况,我们从众生的根性来说的话,我们也不能不接受地说:众生本质上就是如此。但是,如果您现在在电视机前面,听到了我这样说明之后,也希望多少能够给您一点建议,那就是说:学佛不是在希求这一些的事情,学佛其实追求的是无上的解脱跟无上的菩提;所以您如果用到处希求的心态去学佛的话,那么您在学法的过程中,就会处处(甚至是说常常会)遭遇到遮障。这也 admin

2020-02-18

所谓为人悉檀,是说佛随着众生根性之差别,而施设种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及开示种种不同的知见。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无法一体适用,因此,必须要依人设教;也就是说,主旨虽然都一样,但施教却可以有种种的不同,这就叫作为人悉檀。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 admin

2020-02-18

因此,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11中圣教开示:【若诸众生具不堪任非法器根性,如来了知无所堪任非法器已,即当捐弃。若诸众生有所堪任是法器者,如来即为宣说正法。】(《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11)从经藏经文显示,世尊摄受众生的时候,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次法开始循序渐进说起;但是说法的同时,世尊也会观察众生是否是法器,是否踊跃欢喜、心无狐疑,再决定 admin

2020-02-18

 文章中释惟护的凡夫恶根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你不支持我,我就要毁掉你,为了掩饰自己不能真正开悟而退转的事实,释惟护说:正觉想垄断佛教,正觉法义是错误的,正觉同修会是骗钱的,正觉见钱就让开悟,跟萧导师关系好就能开悟,自己被忽悠了,作为佛陀弟子,必须站出来揭露正觉! 更为恶毒的是,释惟护说:他背地问了几个也开悟的人,发现这几个也说是萧导师帮忙,否 admin

2019-09-09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admin

2019-08-29

”   看看净空的论调,佛经不要了,祖师大德的论著不要了,一切的修持方法不要了,多学一样这个根性就下降一级。还有谁比净空的灭法意图更明显?还有谁比净空灭法的话说得更露骨?如果不是绝对愚痴,完全昏愦的人听不出来,看不明白的话,那就是魔子魔孙对净空灭法言行的响应。   很明显,净空这是要把佛教这座百花园踩尽踏绝,他不但要毁 admin

2019-07-30

所以弥勒菩萨在世尊教法中,位居补处,职弘大乘,恒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诸大菩萨辅助世尊,教化大乘根性众生。在《华严经》,弥勒菩萨故现楼阁,令善财童子入于法界。在《法华经》,弥勒与文殊共任流通正法。在《解深密经》,佛以了义教传授弥勒,令其于九百年后,弘传于世。弥勒菩萨与慈心三昧据《一切智光仙人经》介绍,弥勒过去值弥勒佛(慈氏佛)发愿名为弥勒,值佛说 admin

2019-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5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