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上是说,要信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诸佛及佛净土,摄尽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信---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人们必须相信行善之后,在未来世将可得福报,或可才会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础,人们便很难自动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样要有净信做为基础。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一 三摩地

2018-07-20

这是世尊大慈大悲,特别为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法门。在佛法即将灭尽时,世尊以祂的佛力加持,让此法门在世间多留一百年。虽然是方便法门,若肯下工夫去修,所登之境界也不比解脱法门差。因为解脱法门要修定、慧,而未法时代不容易修。若能老实持念佛名,真心相信并迥向发愿求生极乐,临命终时,弥陀世尊一定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就相似于解脱境界了。因为在那 三摩地

2018-07-20

改变了之后就表示这个人的根性,已经可以见佛了;那个时候才会莲花开敷!或看见佛或者看见化佛化菩萨为他说法,才能开悟,得无生法忍,所以不是一到那里就万事OK。我们如果知道这个道理,何妨在今生中,以有生之年,先去修学一部份呢,将来舍报到了那边,比别人又快过好几倍。接下来说,这个水池是由七宝所造成的;七宝之中有如意珠王,他会放射出金色的,很微妙的光明;这个光 三摩地

2018-07-20

十三观之后另有三观,讲的是往生的品位高下不同,所摄化的根性的不同。证果的不同,我们在这里不作说明。想要知道的人,可以去读阅《观无量寿佛经》就清楚了。观想念佛法门主要是针对放不下形像的人以及罪障很重的人而说的修行法门。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 三摩地

2018-07-20

由此可见,净土经典亦说到理---般若的部份,根性好的人由这段就知道,念佛的人应当要层层升进、次第前进,不应老是停留在初入手的方便法门之中。有人也许会说:“祖师们不是讲‘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为什么教我们不要停留在持名里面?”我们应当知道什么是事与理?事即事修,指的是念佛的各种方便权巧法门;理即般若。般若即是智慧,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弥 三摩地

2018-07-20

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各具九品往生也。】 (原标题:02第一章绪言) 三摩地

2018-07-20

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各具九品往生也。注八、诸佛别愿:四弘誓愿是诸佛通愿。别愿者谓过去现在诸佛随其因地时之因缘互不相同、而 三摩地

2018-07-20

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各具九品往生也。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 三摩地

2018-07-20

以上是说,要信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诸佛及佛净土,摄尽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6、正信为入道之门(1)信有不同的层次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 三摩地

2018-07-20

根性不错。)念释迦牟尼佛的概信心比较够一点,也是跟过去生的愿有关系,一般多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开轮回了。只要一到极乐世界就离开轮回了,这是第一个殊胜的果报。另外我们说念佛可以了生死,是第二个果报殊胜。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参禅要悟很难,所以末法时代有一些师常常讲:末法时代要开悟很难。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看,在佛世的时候,佛陀有的时候乃是要开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要,所以示现了一种瑞相;有的时候乃是说,要说一个重要的本生因缘,所以祂又示现了另外一种瑞相;那也有的时候,乃是要说某一尊佛的世界是多么的殊胜,因此祂就示现了一种瑞相,乃至多种瑞相;也有的时候,佛陀是因为看到了某些殊胜根性的弟子,要藉由这样而赞叹这位弟子,所以也示现了瑞相让大家注意。所以,经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看,在佛世的时候,佛陀有的时候乃是要开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要,所以示现了一种瑞相;有的时候乃是说,要说一个重要的本生因缘,所以祂又示现了另外一种瑞相;那也有的时候,乃是要说某一尊佛的世界是多么的殊胜,因此祂就示现了一种瑞相,乃至多种瑞相;也有的时候,佛陀是因为看到了某些殊胜根性的,要藉由这样而赞叹这位,所以也示现了瑞相让大家注意。所以,经典上还有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我们也是要安忍于这样的现象,因为在这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本来如是,此乃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正觉学人对于情执深重、见取深重的众生,我们也一样不放弃,就如同《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的例子,贤天菩萨面对这些无缘众生的情形一样的心态与作法,现在缘缺而没有办法摄受的众生,就保持善净缘不断,留待他曰缘熟,当他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来摄受;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的摄 三摩地

2018-07-20

3、应了解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学佛应该要有不同的阶段性,依自己的阶段性施设,来决定现在应该修什么法;因为人人的根性与时机各不相同,不必要求大家都一样,也不可对别人的修行法门产生排斥;修行法门只有时机差别的问题,没有法门互相排挤的问题;只有悟对与悟错的问题,只有是否误导众生犯大妄语业的问题,不应该排斥别人不想求悟的心态;假使有排斥的心态,那就会成为外道法。譬如日本传过来的本愿 三摩地

2018-07-20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三摩地

2018-07-20

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 三摩地

2018-07-20

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智断究竟之佛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极乐世界同样有这四种净土,譬如常寂光净土,是弥陀世尊自性法身境界,唯佛与佛乃能证之、住之;实报庄严土则是上品三生人所住,摄受有福有慧菩萨根性之人;方便有余土乃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害怕生死苦而不造恶业之人;凡圣同居土则是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到初地,其余多是凡夫种性之人,因此而称为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虽然摄受造恶业大乘根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5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