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正觉电子报的刊头说明其宗旨为弘扬佛的正法。请问编辑大德是否认为鼓励特约这种报导,是方便有效的弘法,还是为了使考虑离会者恐惧上榜?答蔡正吟师兄系于禅一中作心得报告,亲教师认为,他所作的报告,能够利益广大的读者,所以请他将禅一的心得报告整理成文字,刊载于《正觉电子报》。以如此因缘,将此篇名为〈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优婆塞戒经》的种种的深奥的道理,这是属于大乘第一义谛法,今天子题是更有四事来求菩提。我们来看看经文: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那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看到世间人,有得到他的利益好处的时候,不管菩萨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可以心生远离,已经不再缠缚于这世间法的利益 | admin 2020-02-19 |
![]() |
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心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心,心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梗,让他处处都没有办法得到这利益,或是得到利益会予以减损。而自己反而说这样的话:我是在让他经历一些苦处,让他不要在生死中那 | admin 2020-02-19 |
![]() |
那位儿子回国之后,到处去找他的妈妈,然后想尽办法准备钱财,把这个妈妈赎回来,然后两个人又这样子共同的相依为命。当时那一位被人家抢走的老妈妈,就是现在的迦旦遮罗,那个时候的儿子就是我的过去生。所以我在过去生当中,已经常常的与这一位这个老母亲相依为命。那我们可以想想看:为什么这位老太太她进入僧团之后,能够快速的证得阿罗汉?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她过去生就已经 | admin 2020-02-19 |
![]() |
那到底有哪四个法?经典说:一者,轻慢他人;第二个,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方便来追求;第三个,散乱自己的用心,如同走在危难的地方;第四个,对于眷属一心来贪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轻慢他人。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分裂整个 | admin 2020-02-19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 | admin 2020-02-19 |
![]() |
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戒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戒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 | admin 2020-02-19 |
![]() |
这样不是不合乎佛法所说的因果吗?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憍陈如他那时候作为歌利王,他因为对于他的嫔妃残余的贪着,所以他会去想要继续在我所上作种种贪欲的追求,这跟我们众生无始以来是相应的。我们从无始以来的贪瞋痴并没有比歌利王还少,甚至大家几乎是差不多,许多人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谁能够说,自己当一位天下的大王,一切的荣华富贵,都在手上的时候,还会对一个寂寂无名的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性也是像这个样子,虽然一切众生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而且如来藏中本来就都有菩萨性的功能,可是仍然得要假借熏习法理的外缘,菩萨性才会出现。所以,在他的菩萨性显现之前,我们不可以说每个众生都有菩萨性。要是这位众生他的心中生起了善法欲,想要证得佛菩提或者想要利乐众生,当他心得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菩萨性了。如果他只是为了自己想要了生脱死,才来发菩提心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个意思是说,还没有具备菩萨种性的人,虽然有的也能发起菩提心,并且非常精进的修行,但是他终究是没有办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由此可以见得,菩萨种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世尊在这里的开示,更是提醒我们一定要努力,以发起菩萨性为最首要的目标,否则佛道的修学是绝对不能圆满成就的。弥勒菩萨又说:菩萨修行从初发菩提心,到初地的清净意乐地之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心,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前面说过,学佛要进步,必须具有在正确佛法----也就是在正法之中,所培植的大福德。这样子的福德呢?它必须在佛法之中为众生做事情,才能够得到的。一切善事的完成。它需要有因有缘,过去培植的善因,今生遇到了善缘,所以善种子才能够显发。就好像佛菩萨衪会为我们安排各种因缘,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学佛;不管是世间、或者出世间的各种善缘,都要依靠佛菩萨为我们安排。譬如说:各位为什 | admin 2020-02-19 |
![]() |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说念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缘、自己修学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击、互相的批评、互相的排斥。那么已经有实相念佛的,有因缘就帮对方拉一把,有因缘就告诉还在持佛名号的告诉他念佛是可以转折的,没有因缘那就算了,不需要互相的排斥、互相的批评。在这边,我们也要藉这个机会,要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这些学佛人,要告诉他们: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的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 | admin 2020-02-19 |
![]() |
念佛法门之殊胜----三、现世得利。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世俗的事物太专注了,没办法放松所以会失眠----念佛可以对治失眠,因为可以让你放松。另外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 | admin 2020-02-19 |
![]() |
在佛陀住世弘法的那个时候,僧团里面其实是禁止比丘随意地展现神通的。比方说,佛陀在摩揭陀国弘法的时候,有一次就有一个在家人,当时他居住在这个摩揭陀国〔※藏经中大都用揭〕里面的一个城市(我记得应该是那烂陀城),这个城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这位在家人他见到这个城里面有这么多富足的人们,所以他就想说,如果佛法在这个城市能够传播开来的话,能够发扬开来的话,必定 | admin 2020-02-19 |
![]() |
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编案:第2集〕,我们有谈到说,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编案:《大智度论》的开示乃是针对陀罗尼来说这些字音是根本,故此四十二根本字音,不必然与现今学界对梵文字母的研究看法完全一致。〕,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用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 | admin 2020-02-19 |
![]() |
前面几个单元,已经由陈正源老师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殊胜的地方。念佛法门既然是这么殊胜,而且有那么多好处----可以让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是往生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乃至可以帮助我们实证佛法明心见性----既然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来修集、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信、愿、行是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前面讲过,陀罗尼它就是总持,是帮助众生学习佛法的一个善巧方便,所以就有各式各样的陀罗尼。那说到了《瑜伽师地论》之中,也有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的忍陀罗尼,跟菩萨的咒陀罗尼。我们前面也有跟大家讲,陀罗尼在最初的用义,就是要帮助大家学习佛法的善巧方便;可是后来你可以看到,在弥勒菩萨讲的菩萨的咒陀罗尼里面,已经又加入了一个元素,就是为了 | admin 2020-02-19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6集三资粮之信>正礼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可是对于说看到寺庙就去礼拜的人,我们还是尊敬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是相信有因果,还是相信确实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这是善法。可是如果我们要求得解脱,我们还要把神跟佛把祂分清楚。可是这种神佛不分的这种迷信,我们说迷信只是因为他还没有对于佛法有正信。可是有些人他也是迷信,虽然他是在佛法中,他们一样神佛不分、一样是迷信。譬如说有些人他就会认为释迦牟尼佛说有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