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在《梵网经》当中,世尊曾经开示说:菩萨应该以慈悲心来进行放生这件事情。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不断的从生生世世的父母来受生,所以一切有情都应该当过我的父母,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杀害众生来吃的话,就是在杀我的父母,也是杀我过去生在畜生道的身体。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杀害畜生的时候,应该要想方设法来救护牠们, | admin 2020-02-20 |
|
|
声闻和缘觉,在证得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解脱之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可是仍然不证不知佛菩提的内涵,仍然不能晓了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真如与佛性的内涵。但是,大乘菩萨却一样可以证得声闻、缘觉菩提而出三界,但因大悲心的缘故而留惑润生。由此可见,解脱道是三乘与共的法道;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萨修学佛菩提,要圆满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这却是不共二乘的。佛 | admin 2020-02-20 |
|
|
安忍的法,然后是一直遍三界,遍菩萨种种的位次而存在的。安忍,忍的极果是什么?就是佛,佛地。所以,菩萨的忍,有举凡:内忍,就是身心所受的一切苦创的,不论是冬天、夏天,种种这些忍;然后,以及受人家这种伤害忍,叫作外忍。外忍就是说,有人来骂菩萨,然后或是骂到兄弟姊妹,或骂到亲缘眷属,这也都属于外忍。那有一种外忍是还要忍的,就是骂到三宝,骂到佛法僧,侮辱佛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菩萨对于就事论事的,就应该还是就事论事,然后用种种方便;那些不愿意就事论事的,我们就可以减少自己的言论,那也不用说什么忍气吞声。就是说,只要对方能够堪忍你离开现场,你就应该直接先告个假,然后方便从那里脱身,不要让他的瞋恚之心再起来。所以,忍辱就是看自己的瞋心是不是能够降伏。本来,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这样我们就要知道说,应该来安忍众生的种种 | admin 2020-02-20 |
|
|
当确定以后,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五阴是虚妄的,把自己灭了以后,那是不是断灭了?因此这时候要相信,有一法是常住不灭的,就是所谓的第八识!虽然还没有证得第八识,但是菩萨都证得第八识。只要相信有这一法常住,就敢依照自己的观行而相信五阴是虚妄的。一旦确定五阴是虚妄的,我见就断了。再检查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施设不如理的戒禁,想要藉由这样的一个戒禁,来修 | admin 2020-02-19 |
|
|
接下来,再来跟大家讲的是最后一个(弥勒菩萨讲的最后一个)叫作菩萨的咒陀罗尼2。这个咒陀罗尼讲到的部分,就是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皆悉神验无所唐捐。这个部分,诸位菩萨看到了弥勒菩萨的讲法之后,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啊!因为,菩萨的咒陀罗尼开始讲到了能除有情灾患,这里就表示说,这一类型的陀罗尼,它的目的是在透过一些方法,能够有效地 | admin 2020-02-19 |
|
|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真正的菩萨看到众生这样追逐世间法,而不晓得要来佛法中正确地努力的时候,菩萨因为不忍于众生苦的关系,所以一定会出来呼吁大家、教导大家,要学习真正的佛法。可是这个时候,总难免就会碰到原先在世间法上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所以菩萨常常不得不出来进行法义辨正。也就是菩萨经常会讲出来(或者写出来),说哪些人讲的法不对,哪些人讲的法有问题,什么才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上次讲到的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也就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的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的咒陀罗尼。这每一种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我们上次讲到菩萨咒陀罗尼,我们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大乘起信论》卷1)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或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来教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在这个讲次里面要跟大家说是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第八辑第125页开始的内容。我先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先念一次,这个是在第八辑第125页:【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界身时。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优婆塞戒经》卷7)我们就先看看这个部分。我们说当 | admin 2020-02-19 |
|
|
有人问说: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学蕅益大师在佛前退戒,先持五戒,等以后境界提升时再受菩萨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如不如法?我们暂且不说。先来看看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里面的开示: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菩萨戒戒本所依 | admin 2020-02-19 |
|
|
什么样的佛弟子造了什么样的罪会成为恶律仪呢?比如说身为佛弟子受了菩萨戒,却去开牧场畜牧牛、羊,目的是要养大以后卖给别人杀了取肉,居心不良所以是恶律仪,是因为心地不善而显示出身行的律仪不善。开农场而养鸡、养猪,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恶律仪。又如钓鱼,钓鱼时不正是残害鱼类的生命吗?纵使现代人讲环保,钓了以后又放生,不正是欺负鱼类吗?所以钓鱼也是恶律仪。因 | admin 2020-02-19 |
|
|
因此发菩提心就正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所说的【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经》中记载说:(祂是)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9)因为菩提心是长养众生白净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够乘载一切世间;如同清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垢;如同大风一切世间都 | admin 2020-02-19 |
|
|
善恶戒都一样,一定要口支与身支具足;在佛法中受戒时,得要礼佛三拜、信顺、归依,然后正受菩萨戒、比丘戒等等,这样才叫作支具足。并且要把戒的内涵,一一说明以后再问:能持否?他得要答:能持!口若不能答,身若不能表示意思,就是支不具足,戒体就不能得,所以佛说: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则不得戒。又譬如钻火,想要钻木取火的人(因为古时候没有打火机、火柴,一般都要用 | admin 2020-02-19 |
|
|
但是当他们批评佛教出家人犯戒的时候,我们可以质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受比丘戒?有没有受菩萨戒?有没有遵守佛法的戒律?或者你们有没有在传戒法?或者在持戒法呢?大家可以先问他们这一点,一定是要先受了戒以后才能有戒可以犯的,但他们从来都不受戒,连一戒都没有,当然不犯戒,那根本都还在解脱的门外混,哪能跟佛门持戒的人相提并论?问题就在这里:有戒可犯才是佛门的出家 | admin 2020-02-19 |
|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佛提到无心犯也,也就是说,诸比丘没有心犯罪;从这里也可以很清楚地界定,声闻戒和菩萨戒的不同。比丘们受的出家戒是声闻戒,如果说有犯罪,只有身犯和口犯,没有心犯罪,因为单只有心仍不能杀人,一定要动身才能够杀人;如果有恶口的罪,也一定是动口了才有恶口罪,单单只有心中造恶并不得罪。但是菩萨戒却是以心为根本,心动了念想要杀人、计划杀人, | admin 2020-02-19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0集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一)>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佛念,先以定动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菩萨戒这件事情?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就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就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菩萨《优婆塞戒经》主要是讲在家菩萨,所以在家菩萨弘法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两件事:首先是要善知世间事才能有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其次是要为众生做事,在为众生做事的时候,不能想从众生身上去获取世间法上的利益。佛说:在家菩萨如果知道这两种方便法门,就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就没有办法自利,也没有办法利他了。所以说,在家菩萨不太容易当喔!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