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肚子饿,这个老婆婆其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就要去跟她买油糍。那个老婆婆就问他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个德山宣鉴禅师就把他要往南方的原由,跟这个老婆婆来说明这个原委。老婆婆就说:你懂得这个《金刚经》,那我问你一句话,你如果答得出来的话,那我这个油糍就供养你;你如果答不出来的话,那就非常的抱歉,就没有办法供养你。她就问他说:《金刚经》里面不是说&lsquo admin

2020-02-20

请问各位菩萨们: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有什么看法?我想每个人都有意见,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没有道理!因为佛所说的都是在心上用功,不是在事相上用心。同样的道理,佛坛的摆设方位也是如此,只要心诚则灵就可以了,而不是在摆设的方位等事相上用心。由于现在家庭空间并不大,所以只要能够安置佛坛,而且佛坛不要面向不净的方位,譬如厕所、房间等等,就可以了 admin

2020-02-20

从此以后,自己就能渐次通达般若系列诸经,依于亲证第八识心之本觉,而说七转识在这个阶位之中即是始觉位的菩萨。天台宗圆教之判教,就说这个阶位是相似即佛位。这个阶段的菩萨,已经能够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虽常恒、不断、不坏,但是在不生灭心体中,却有生灭相存在,恒时流注一切种子,而出生意根与六识心等生灭法之现行运作;六识心等种子流注生灭法,与不生灭之第八识本觉心 admin

2020-02-20

回向之所以列为最后分,可以显示,菩萨在广行一切善根之后必须回向早日成佛。因为成佛时福德与智慧都已庄严圆满,所以才能广利一切众生,因此,回向是应该常常作、时时作的事。您如果能够常常如法回向,心量必定会增长广大,这一世学习正法的因缘,当然也将更快速的成熟。所以,不仅在诵经以后可以回向,在您所作的一切善净行之后,皆可回向成就佛道,或者回向与冤亲债主的解冤 admin

2020-02-20

因此,世间人如果是为了求世间安乐,当可依《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使回向之层面得以增长广大;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之修证没有遮障,那么我们不妨这样回向:愿以修学正法、护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扬正法之殊胜功德,回向弟子○○○之累世父母、师长、冤亲债主,得蒙诸佛菩萨加被,归命佛法僧,悉发无上心,早生善处,修学佛法,同证菩提。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 admin

2020-02-20

我们来举述《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我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的理地在看这个佛像的,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在修观像念佛的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的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的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非觉非知,如来藏也是没有觉知的。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 admin

2020-02-20

所以,当你把这个佛菩萨,或是说这些王爷,或是说天公,或是妈祖的这些神像,当成你的信仰的基础的时候,当成一个崇拜对象的时候,其实这就是社会力的投影或升华,把社会力投影到你所需要的人神的结构上面去。宗教信仰的需求,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投射;透过你对于心灵的安慰,去投射到你所虚妄想出来的譬如神像上面,或是说你所投射出所谓的上帝,或者说十字架,或者说 admin

2020-02-20

如果能够度化一位有情成为真菩萨的话,因为他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而摄受无量的众生,所以佛说:如果度化一个人成为菩萨的功德,是远远胜于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但是同样的,如果是尚未实证诸法实相,不懂得佛法的真实义,而胆敢高座来说法,就必定会错说佛法,从而断送了佛弟子的法身慧命,或是误导佛弟子退失菩提心。像这样就将会使得世界上少了许多佛未来出世的机会,也将会导 admin

2020-02-20

堕入黑绳大地狱的人呢,是因为对于父母、诸佛、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人,以恶言恶行不善法来对待;或者本来应该要教导别人种种的正行,他却教导别人不正确、谄曲的种种行为;看见他人造作友善的事情,他却想要破坏;像这样的人死后就会进入到黑绳地狱。再来是堕入堆压地狱的人,是因为他喜欢造作三种恶业,譬如说喜欢杀害众生、偷盗众生的财物或者和人邪淫,修这三种不善行, admin

2020-02-20

在这个同时呢,另外一个修行往上增上的人,说不定已经成为地上菩萨了。所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的。由此可知,佛教关于地狱的说明与民间阴曹地府的描述并不是一回事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20集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这个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既然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对于六尘当然就没有分别,所以祂是没有六尘境界的。如果是有六尘,或会与六尘境界相应,那么就表示祂不是真实心,祂是属于妄心七转识所 admin

2020-02-20

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槃的本际。由于声闻相信世尊的开示,知道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个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只是独处于没有任何一法独存的寂静、寂灭、清凉的境界当中。而缘觉是观察 admin

2020-02-20

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下当中,佛陀曾经为我们开示,授记有四种的差别不同,经文如下:【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佛陀对于菩萨的授记共有四种,第一种是对还没 admin

2020-02-20

譬如,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曾经为当时已经成为初地菩萨的摩诃迦叶、大迦旃延、大目犍连、富楼那、憍陈如、阿难、罗睺罗等诸大弟子以及其余五百位大阿罗汉详细地授记,说某某弟子在过了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当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会在什么世界成佛,佛国叫什么,佛号叫什么,会有多少的声闻弟子、多少菩萨弟子,正法时期会有多少年,像法时期有多少年,末法时期有 admin

2020-02-20

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 admin

2020-02-20

就连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已经到了等觉位,都还是只能称为法王子,而不能够称为法王。而且,佛陀也授记弥勒菩萨当来下生绍继佛位,所以娑婆世界在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之前的这段期间,并不会有其他的佛陀出世,现在这个时代哪里会有法王在世上呢?当我们以佛陀正法来检视他们所说的法义的时候,却可以很明确地确定:这些人连世间我见、我所见都没有断,可以说是十足的凡夫。但 admin

2020-02-20

有些佛教信徒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在世间功名、婚姻、健康、财富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常会到佛寺里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庇祐。甚至有些人,只带了少量的供品,所求的却比天还要大。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法会,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 admin

2020-02-20

但其实龙树菩萨并不是这么说的,龙树菩萨所说的是:诸功德中,不杀第一。龙树菩萨的说法和世尊是完全一样的。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因为一切凡夫众生都不了解自心本性如来藏,是从无始以来就是不生不灭、本来清净的;一般众生也没有足够的智慧以及福德来找到祂;所以就会非常宝惜自己每一期的生命,很害怕会失去生命。也因为众生最为看重自己性命的缘故,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是最 admin

2020-02-20

在《大智度论》当中龙树菩萨说:【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以是故,佛说十不善道中,杀罪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考掠以护寿命。】(《大智度论》卷13)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因为一切凡夫众生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