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呢,菩萨他能够解脱于三界的系缚,就是因他愿意布施一切的所谓世间的财富,乃至种种的爱语,乃至种种的法宝,他都愿意布施出去。所以说菩萨就因为他对于这些世间的财富、名声等等眷属他都不贪着,所以他愿意行布施。所以从菩萨行布施,就可以看出来,菩萨他是有解脱的,只是他的解脱的方式,跟声闻不一样。声闻他是把他抛弃之后,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呢,他是继续去获得人 三摩地

2018-07-22

即依诸法的本来如是的道理来讲,世间的长寿、相好、财富、安乐、辩才等功德和出世间的无怨对、无灾横、无烧恼、断后世大苦,得大解脱等功德,皆有自己勤用功力修诸正行而获得,并不由于事天神等而可得彼恩赐。若不勤奋用功力,虽于天神等极申敬事,亦不能得。此即说由法尔道理,一切功德皆依自力成办,非他力赐予,故知天神,非是所皈依处。(五)由因果故,诸天神等非所皈依。 三摩地

2018-07-22

再说鬼神更无能力干预个人的因果,因鬼神福报不如人故,哪里有在下位的鬼神能改变在上位「人」之命运的道理;如果有人为了自身长命百岁而祈求鬼神帮忙,如同贫穷人说能大施财富给比他更富有的人,正是痴人。如果,个人有所求于鬼神而行广大供养,彼鬼神必定也只能以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利益而回报之;如同人间一样,某甲有恩于某乙,某乙必定会以能力范围内的其他方式回报某甲,是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呢,菩萨他能够解脱于三界的系缚,就是因他愿意布施一切的所谓世间的财富,乃至种种的爱语,乃至种种的法宝,他都愿意布施出去。所以说菩萨就因为他对于这些世间的财富、名声等等眷属他都不贪著,所以他愿意行布施。所以从菩萨行布施,就可以看出来,菩萨他是有解脱的,只是他的解脱的方式,跟声闻不一样。声闻他是把他抛弃之后,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呢,他是继续去获得人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法则不然,譬如华严五十三参之初地至十地菩萨,多现在家相,少现出家相;非为不能舍离贪欲、名闻、眷属、财富,实乃因为一切种智妙法之亲证者,皆须在此中修学实证故,若离世俗烦恼则不能发起一切种智之亲证因缘故,则无一切种智妙法可证故;亦为求断习气种子,以在家相为之,多有逆增上缘,故易于地地修除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初地以上在家菩萨云何亦得名之为僧?此因初地 三摩地

2018-07-22

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在这五项里不管是财、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只要有所匮乏时,我们就会觉得产生了烦恼。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半碗饭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随意浪费不会折福吗?实际上,因果丝毫不会空耗,浪费财富是损减自己的福报。因此,想起物品来之不易、业果不虚,我们不能不珍惜福报。古时候,雪峰禅师和钦山禅师一起在溪水边洗脚,钦山见到水中漂有菜叶,很欢喜地说: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们可以沿着溪流去寻访。雪峰禅师回答他:你眼光太差,以后如何辨别人?他如此不惜福,为什么要居山!入山 三摩地

2018-07-22

社会上不少人觉得学佛要减少对名、对财、对美色等等的欲贪,所以学佛的人就不需要财富,就应该很穷,怎么穷怎么好。实际上,这是对佛法的误解。和欲贪是不一样的,减少欲贪不是说要把自己搞得很穷很苦来磨练。正如《大庄严论》所说: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这就是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不但如此 三摩地

2018-07-22

】(~《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意;于是他就很生气,经常跟这一个哥哥抱怨说:我们同样是兄弟,父母早早就过世了,应该要互相努力来振扬家族的财势,让父母所留下来的名声、财物、财产愈来愈炽盛,这样子才叫作是孝顺啊!结果你反而掷弃这个家业,去追逐在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一个人经商失败,他所拥有的原来的财富也会离他而去,这就是娑婆世界。然后再来,有时候你不愿意碰到的人他每天会出现,他每天出现的话,你又躲闪不掉,你不论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可是你看到他,你心里面就产生厌恶,或是沮丧,或是失望,所以这些焦躁等等的心情、这些失落的心情,会让我们在不喜欢的境界相里面会不断的产生,这就是怨憎会苦。你愈不想要遇到的人,愈不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到说:佛法之中求财富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我想到世间法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佛法之中说求财富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由此可知,听经闻法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听闻!所以我们应该要想尽办法空出时间来听大菩萨的讲经,就算您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也比不过遍满四天下的金银财宝吧!因此听闻大菩萨讲经比较重要!几百亿美元对地球来说,不过只是一点点的财富!(全球一年的GDP—生产总值─是50兆美元左右)而且只能暂时享用一世。究竟布施供养一位持戒比丘一碗饭,这功德有多大呢?是不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这位富人就想到:我本来是个乞丐,无意当中听到长者的教诲,才成就了今日的财富,那我应该要回报长者。所以他就打造了一只黄金做的老鼠,用各种的宝石塞在这个老鼠的肚子里面,放在银做的桌子上,上面铺着璎珞,然后拿来供养给长者。长者知道以后就很高兴的说:善哉!大丈夫,你是一位能够接受教诲的人。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继承了长者的家业,从此以后呢,敬奉佛法僧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的因果,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又或者是怎么样子的求财富,才可以真的得到财富?世间人求财的多不多?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多,而且是多得不得了。在商场上,正当与不正当的求财,或者是说之中,也有运用种种的手段来求财,这一些我们都先不说它;单单来看,为什么现在大街小巷之中有那么多的彩劵行,就可以明白求财的人真的是很多。然而是不是每一人 三摩地

2018-07-22

摩纳!是什么因、什么缘,令男子、女人财富无限、富裕多金?如果有男子或女人慷慨大方、欢喜布施,他(她)乐于惠施饮食、衣被、医药、房舍、床榻、明亮的灯光、奴仆劳役等等民生必需用品与僧伽、离欲清净的修行人、穷人、病人、孤苦无依的人、从远地方来的人等等,这样的人造作并累积了这样的善业,死后便会往生福乐富饶的地方,往生到天上,若转生到人间时,将财富无限、富裕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弟子,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2

法施者,即是为人说实义,能自利利他,施者未来生能获大福德、大功德,亦得法、财二报,能令施者在未来生佛道之修证有大增益,听法者也能获三十二种功德,财施者,即是把悭贪布施出去,能令施者远离我执烦恼,心得调伏,未来世得丰饶财富,能令受施者远离苦恼,心生欢喜。无畏施者,谓观有情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生离怖畏,心安定,尚以身命而救拔之。布施有后世的深细果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财富,一般而言是指金银珠宝以及房地产;但因时空之不同,财富之定义亦异。譬如古时以贝壳为通货,可以换取一切物,贝壳即是财富。后来以布帛为财富,以布帛可以换取一切物;有时皇帝以布帛赏赐臣民。再后来则有银两及碎银,复有以铜所铸钱币;亦有银票发行,方便携带收存,则似现代之支票及银行存折。然而今日康藏蒙古及非洲农牧地区,仍有许多人以牛羊马之数目多寡为财富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