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 admin

2020-06-08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 admin

2020-06-08

  不是说他没有了欲的行为,而是他心里面绝不想念淫欲和世间的财富、眷属、名声、权力的。贪欲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欲,是不行欲的行,菩萨断贪欲,是在欲而断欲。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圆满,也就不能成佛。佛 admin

2020-02-21

因此,为了祈求神佛赦免自己所造的罪过;或者只想着到宫庙寺院去烧香供养神佛,希望求得财富、福报,求多子多孙,乃至求健康长寿、家庭平安的,那就所在多有彼彼皆是了。果真应验了!当然很好;但是这么一来,罪福的果报与过去是否行善布施、是否与众生结善缘就全然无关,那么公理正义就不可能实践了。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16集浅谈因果(上)>陈正源老师&nbs admin

2020-02-21

譬如说,我们也经常看到报导,有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家,他们如果没有很多的金钱的话,他们也许家里面不会产生纷争;可是就是因为家中有很多的珍宝,有很多的财富,所以父母死亡之后,就为了争夺家产产生了纷争,产生了纷争岂不就是忧恼了吗?所以说,这些世间的宝物虽然是凡俗所认为尊贵的,可是它会招来忧虑,乃至会产生灾患。譬如说有些更激烈的,为了要获得世间的种种宝物跟金 admin

2020-02-21

首先应该知道布施时的不如法心态:1、虽然布施的心很恳切,但因为在修学布施法的时劫不久,仍旧期待着未来世得到饶有财富、色身强健、人缘殊胜或希望布施后声名远播。这样是在追求有漏的法,一世的果报受用之后,可能同时又造作种种贪执的因,无法向布施到彼岸迈进。既然相信了布施的果报,未来世缘熟的时候自可受用,所以就不需要再有这些不清净的执取。2、因为要达成其他的目 admin

2020-02-21

可是呢!同行的另外一个商人起了慢心,心里生起了一念说:这个国王真是愚痴啊!他拥有如此大的财富、权势、地位,人间法中已经无所求了,为什么要对佛陀这样恭敬供养呢?因为佛陀好比一头牛,那么他的弟子们好像牛车一样,牛拖着牛车南北在奔波居无定所,他们身上也一无所有,那佛陀又有什么胜妙的法道,值得国王这样来承迎、礼拜、供养呢?之后两个人就一同离开了,走了三十里 admin

2020-02-2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佛?是为了求平安、求财富、求生天?还是为了逃避世俗?这些都是世间有为法,不离三界生死;既然叫作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与福德,乃至最后究竟成佛。也许有人说:我学佛是为了了生脱死。什么是了生脱死?就是中国禅宗祖师所说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问题。生从何来呢?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父母只是提供藉缘,其实是自己的如来藏生了这个 admin

2020-02-21

那这些苦不妨也依于我们有了色身所伴随而来,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福业差别不同;所以因为色身强壮与否,财富的多与少,相对受这种苦的状况就也有差别。而真正的修苦行,其实应当是讲说:从心上来着眼的,是要能够先不贪着世间的五欲,然后进而不执取自己的五蕴身,这才是真正的苦行。因为这样的修证,是远比前面的克服寒热风雨、饥渴病痛等等还要来得更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先从 admin

2020-02-21

因为现见一些饶有世间财富,而且也真的是为世间人所尊敬的那些人,却仍然没有能够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因缘;尤其是对佛菩提道的亲证而言,其所欠缺的部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他庄严的福。换句话说,当自己能够修学,乃至分证三乘菩提之后,要努力帮助有缘的众生也能够修学、亲证;而帮助这些有缘的众生修学以及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却是一般众生所无法修学成就的,除非他也开始 admin

2020-02-21

同样的我们所执著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说明过,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 admin

2020-02-21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这些所谓的恐惧跟苦,它都是一种情绪,以心理学上来讲的话,它就是一种情绪。那么我们要告诉大家,在心理学上他们认为: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学他们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他们找了一岁的婴儿、找了三岁 admin

2020-02-21

】(~《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意;于是他就很生气,经常跟这一个哥哥抱怨说:我们同样是兄弟,父母早早就过世了,应该要互相努力来振扬家族的财势,让父母所留下来的名声、财物、财产愈来愈炽盛,这样子才叫作是孝顺啊!结果你反而掷弃这个家业,去追逐在这个 admin

2020-02-21

因为贪爱钱财,因为钱财的系缚,恐怖自己这些财富没办法累积、没办法持续为自己所拥有,对于自己已经所拥有的财宝,一直还是不断地想要有更多。赚了十万还想要有一百万,赚了一百万要一千万,一千万还要一亿,一亿不够还最好两亿、三亿,一生当中永远是被这财宝所系缚;又怕花了一分就少了一分,只是恒常地一直在求财富的增加却都不受用。像这样子一个吝啬—悭吝—的 admin

2020-02-21

因为如此,许多人即使有了亿万家财,但是心中呢,经常还是很焦虑、很担忧,怕一不小心他的财富就忽然减少了,或是怕身边的人在图谋他的财产,所以他的心总是无法安住下来,就像猕猴一样的躁动不停。而人命短促呢,是说人命大多难超过百岁,就犹如闪电一般的一闪即逝。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 admin

2020-02-21

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施,他就觉得很刺耳。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 admin

2020-02-20

所以不论这一世自己拥有多少财富,都得要安分才好;只管努力经营,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都是往世的自己修来的。如果修集福德时,是你单独种下的福田,未来世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夺取它。譬如未来世,有人小的时候出生在贫穷的家庭,而且是老么,但其实他将来是很有福报的;等到他长大成家立业,开始赚大钱时,大家却都已经分家了,所以除非他愿意帮忙,否则任何人怎么也拿不走他 admin

2020-02-20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 admin

2020-02-20

对于汲汲于追求今生财富的人,应该要了解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世尊在诸经典当中有告诉我们:世间财只有在这一世才可以受用,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法财以及圣财,因为这是可以带到未来世去,而且是会生生世世跟着我们直到成佛的。所以世尊说:没有得到圣财的众生,就叫作极贫穷的人。那么什么是圣财呢?世尊在《大宝积经》当中说: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