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详细内容请见以前写的这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用智慧善巧方便来求财,日子自能过得平安又喜乐,用智慧来求财,财富就会自然而然增加,如同许多河流汇归大海。详情可以看以前写得这篇:【元宵大礼】佛陀教导在家菩萨的理财之道那现在我们求财的职业当然又更多种了,总之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努力以及福德!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39〈9施品〉中也教导我们要:「少用功力,多集财宝施诸众生。」(CBETA,T30 三摩地

2018-07-22

大众一般对生活于快乐之中的定义,不妨是说都一直能够常常有种种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譬如说:可以唱唱卡拉OK、享受美食、旅游一番、大睡一觉,然后还有喜爱的人相伴,可以事业顺利、可以饶有财富。所以问题就是: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前面所说的这一些种种的快乐?那么要了解这个问题,当然就应该要先明白:能够在人间享受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说凡事是必有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一般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当中是有这样的说法,而且在华人居住的地区也流传很久的时间、也应用了很久,这是在民间习俗流传中所说的:在世的人要烧大量的纸钱、银钱这种种之类的纸钱来给往生舍寿的人,让亡者可以使用;而一般的人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亡者就能够得到阴间的财富。乃至可以衍生出到整个世俗的习俗当中也流传着说:很多的公司他必须在每逢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七月 三摩地

2018-07-22

而所谓示现在家相,也并非是因为不能够舍离贪慾、名闻、眷属、财富;而是因为亲证一切种智妙法的人,都需要在这样子的境界当中来修学、来实证。如果离开了世俗烦恼的境界,就很难发起一切种智的亲证因缘,那么就无法证得一切种智的妙法了。而且,这同时也是为了断除微细的习气种子,因为现在家相就会有许多的逆增上缘,所以可以很容易一地一地的来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另外, 三摩地

2018-07-22

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所谓烧大香就发大财,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佛教导我们的,是要最终悟入佛的知见,成就解脱、菩提二道。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为了祈求赦免自己所造的罪过;或者只想着到宫庙寺院去烧香供养,希望求得财富、福报,求多子多孙,乃至求健康长寿、家庭平安的,那就所在多有彼彼皆是了。果真应验了!当然很好;但是这么一来,罪福的果报与过去是否行善布施、是否与众生结善缘就全然无关,那么公理正义就不可能实践了。综上,主张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及无因无果,都是不符世间真实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 三摩地

2018-07-22

最近笔者曾听到某些慈善团体,经常定期发动会员募捐,然后到慈善机关布施,每次布施的金额都非常庞大,动辄数百万元,这种热心行善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然而非常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团体的一些负责人却认为他们长期行大善的结果,上天必将赐给他们一笔数千万的大财富,因此经常都在求神赐明牌和找明牌,并且鼓励他们的会员踊跃签大家乐和彩,以便接受这些财富后用来建道场,直到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这位富人就想到:我本来是个乞丐,无意当中听到长者的教诲,才成就了今日的财富,那我应该要回报长者。所以他就打造了一只黄金做的老鼠,用各种的宝石塞在这个老鼠的肚子里面,放在银做的桌子上,上面铺着璎珞,然后拿来供养给长者。长者知道以后就很高兴的说:善哉!大丈夫,你是一位能够接受教诲的人。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继承了长者的家业,从此以后呢,敬奉佛法僧 三摩地

2018-07-22

能够经常像这样子做的人,一定是已经三业端正的人,那么他的财富以及寿命就都会不断地增长,而具足进入佛道中修学的福德资粮。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为了祈求赦免自己所造的罪过;或者只想着到宫庙寺院去烧香供养,希望求得财富、福报,求多子多孙,乃至求健康长寿、家庭平安的,那就所在多有彼彼皆是了。果真应验了!当然很好;但是这么一来,罪福的果报与过去是否行善布施、是否与众生结善缘就全然无关,那么公理正义就不可能实践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6集浅谈因果(上)》陈正源老师(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当他看见众生有痛苦,却不愿意帮助,心中没有怜愍心;或者看见众生被世间财富、权势、名位所系缚,他们正在系缚之中却仍然不知有二种系缚,仍然乐在其中,我们也应该有怜愍心来救度他们;换句话说,对于别人要有怜愍心。怜愍是上对下的一个观念,在中国有一句古老的名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本来是没有错的,但是被错用了!本来是说自家门前的雪要赶快扫除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这些所谓的恐惧跟苦,它都是一种情绪,以心理学上来讲的话,它就是一种情绪。那么我们要告诉大家,在心理学上他们认为: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学他们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他们找了一岁的婴儿、找 三摩地

2018-07-22

当他看见众生有痛苦,却不愿意帮助,心中没有怜愍心;或者看见众生被世间财富、权势、名位所系缚,他们正在系缚之中却仍然不知有二种系缚,仍然乐在其中,我们也应该有怜愍心来救度他们;换句话说,对于别人要有怜愍心。怜愍是上对下的一个观念,在中国有一句古老的名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本来是没有错的,但是被错用了!本来是说自家门前的雪要赶快扫除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却感受不到一份真实的快乐,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拼死拼活半辈子,该有的全有了,唯独没有幸福,我们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眼睛里只看到自己房子不如别人大,乌纱帽比别人小,太太没有人家靓,票子还比别人少……,既看不到我们已经拥有并且弥足珍贵的何在,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么?一位名叫梭罗的西方哲学家说”大多数 三摩地

2018-07-22

缺乏安全感:世人多从外法去建立安全感,譬如财富,或是名声、地位、权势、感情、健康等;但是这些都是暂时而有,是无常法,终会毁坏。唯有如来藏永远伴随我们----是真实心、不坏心;永不背弃我们----是慈悲心、平等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就像诸佛永不背弃我们,我们永远在诸佛怀抱中,这才是最大而且真正的安全感。七识心了知这个道理,虽仍照样工作、赚钱、吃饭、维 三摩地

2018-07-22

懂得这个道理了,也要知道,既然是自己过去的造化让今生得到相应的苦乐果报,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所以对苦乐、对财富名誉地位,对身边至亲至爱的伴侣小孩,乃至对自己这个身体,都不必太执着,因为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总归是要缘散而坏灭的,来了就好好应对,走了也了无牵挂,如此才能活得自在洒脱。我听得入神,便继续问老先生:这样说来,人为什么这么容易执着,让自己活得 三摩地

2018-07-22

但实际上我们的五蕴身包括意识心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可依止的,那么这些财色名食睡又隶属于谁呢?对本质是生灭无常的、虚幻变异的世间财富、名声、地位及眷属、情爱产生贪爱执著,其结果必定会带来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的苦受,而众生的五阴身心也无可避免终要面对老、病、死等苦受,有了苦受,当然就不得自在。因此要自在,首先还是得从观念认知上去转变、去调整。您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