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因为贫穷的因缘导致常常作恶多端,所行皆是与十不善业道相应。如果有修行布施,那未来就会有很多财物,就不会因此做非法造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福而五尘充足,因此于此心中是无所乏短的缘故。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布施的果报就是富裕,如《佛说罪福报应经》云:为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佛教的戒律当中,无论是五戒、十善业道还是菩萨戒,都将杀害同类有情列为重罪,是不应该随意违犯的,否则将会自招三恶道的长劫受苦的业报。世尊甚至在《梵网经》当中说,即使别人杀害我们的父母、兄弟、六亲或者国家元首,也不可以因此去寻仇报复。除此之外,菩萨也不得拥有一切刀杖、弓箭、长矛、斧头等鬪战杀生的工具,当然也包括现代的枪炮弹药等等各式武器,这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持五戒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布施钱财济世救贫,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饶富资财、眷属和乐,培植修集这些善业是名福德。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道经》中讲了十善的果报后,特意又加了一部分,讲保持十善的基础上布施会有什么果报,就是在讲这个道理: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优婆塞戒经》里也讲: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有这几种事情,恶缘众多,感召聚集恶果。现世就难以增长福报。当然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弟子,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正面临下面这些情况:当你诚实地做报表时,上司要你修改数据,欺骗上级。当你与客户洽谈时,上司要求你行贿或做些****安排。当你埋头工作付出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转轮圣王所有四轮金银铜铁,七众受戒求三菩提,亦因十善业因缘故。是十善业道因缘故,一切众生内外之物,色之与命皆有增减,是故智者应当具足修十善道。若诸众生少壮老时、春秋冬夏所起烦恼各各别异,小中大劫所起烦恼亦复如是各各别异。众生初修十善业时,得无量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经中说恶律仪:一者畜羊、二者畜鸡、三者畜猪、四者钓鱼、五者网鱼、六者杀牛、七者狱卒、八畜猎狗、九作长弶、十作猎师、十一咒龙、十二杀人、十三作贼、十四两舌、十五以苦鞭靻、枷锁押额、铁钉烧炙加人,国王大臣受寄抵谩,不知恩者,恶性恶心大恶村主、典税物者,毁戒比丘心无惭愧,如是之人皆无戒也;虽复不名不善业道,而得大罪,何以故?尽寿作故。如是等事,若不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衰恼不适意苦,亦无不善恶业道名;彼国众生色力寿命、五欲众具皆悉快乐,胜于他化自在诸天;彼诸众生纯一大乘,诸有修习善根众生皆集于彼。胜鬘夫人得受记时,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十受章〉第二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种种业道无明。迷没彼二是故名障。于三地中。求欲法无明。满足闻持陀罗尼无明。迷没彼二是故名障。于四地中。爱三摩跋提无明。爱法无明。迷没彼二是故名障。于五地中。于世间正念思惟。非一向背世间。非一向现世间无明。于涅槃正念思惟。非一向背涅槃。非一向趣涅槃无明。迷没彼二是故名障。于六地中。不如实知有为行现前无明。多集诸相无明。迷没彼二是故名障。于七地中。微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生死行业道地。得心定解脱慧愿藏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智不灭入思惟神通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不生思惟法藏得入神足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甚深十智入无畏行法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大云见法不可思议功德藏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入十种众生语言修大行法方便不断解脱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神通所入生行有行行藏光王法门。此经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三界有当中,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以无色界有的四空定,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我们称它为第一有定,是三界还在轮回,还在业道不断的沉沉溺溺当中的众生而言,这是最殊胜的有情,他已经是入于非想非非想定了。欝头蓝弗,跟佛当世的一个著名的外道,他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他有神通;他每天中午依于他的神通,飞行到王城接受国王的供养。结果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个三界六道是在轮回,可是从佛、菩萨、辟支佛或是阿罗汉祂们是解脱的圣者,所以有这个四圣的法道,是跟六凡业道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说解脱的话要说佛法的实相,讲这个世界的实相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分清楚三界六道的这种六凡业道跟四圣道是不一样的,跟这个四圣的法道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分清楚众生就是众生,解脱的圣者是解脱的圣者。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就初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二地入地心中,广修二地菩萨诸善法、十善业道、严持戒行。又进修二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二地所应修证的一切种智),于因缘成熟时,成就光影现观(了知如何使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变清净的道理,亦即了知如何转变自己内相分之观行),永不毁犯清净戒律,是名真实持戒,便满二地心。成就二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三地入地心,广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现在就来稍微说明,什么是五十思呢?五十思的内容是如何呢?我们看论文问:‘何者是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也就是说,要修这个百福庄严的时候,要先起五十思——修心五十;这个修心五十,事实上都一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因为如是见解,不是正见,是颠倒见,是能够引生未来一切苦果的见解,所以不如实知如来的究竟义,也无法有小乘的解脱果,更不可能有大乘受用的如来身,因此无有利益故,因此于此不说,于此中不道,以佛陀所说的诸小乘法,以此问道者尚且不知,何能够开启正问?所以多有置答不答,然如果可以受此小乘法理者,则佛陀则是为之说,此诸妄想,无有利益,因此而为说此为结使见解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