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9故瞋「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菩薩犯瞋乃大忌【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戒不容易得,因为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才能得到善戒的戒体:如果没有五种善根,就无法具足得到善戒: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学密宗邪法的那些弟子们,他们要受持金刚戒时很容易受,而且是个个都很欢喜受,叫他们发誓:我要一生努力修双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时的淫乐第四喜境界。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今生还没有求受菩萨戒,可是总觉得自己过去生应该是受过菩萨戒的;若是有受过这尽未来际的菩萨戒,那么今生肯定犯戒了!各位菩萨慈悲,请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才好?答:您看到平实导师书中对戒律的开示以后,而能够相应菩萨戒法,知道自己此世与以往的愚痴造恶之行而悲泣耸动,表示您乃是大乘善根深厚的菩萨种性者,听受法要后即与「惭、愧」两善法相应。我们知道菩萨戒乃是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戒及摄根戒,但是这五种戒并不是每人都具足的;所以有人得到一戒,叫作波罗提木叉戒。波罗提木叉叫作别别解脱,有时简称为别解脱戒。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命解剖学的再现性,系以人类所具有的善根与智慧,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培养适当的能力,则可以再现生命解剖的方法,验证生命结构的普遍性与辨伪性。例如氢和氧燃烧成为水,在全世界任何地点或太空中,都能普遍成立或检验这项事实。若有任何主张违反氢和氧燃烧成为水的立论,都可以经由实验辨别其虚伪性。氢和氧燃烧成为水的普遍性与辨伪性,则建立在每个人都可以实验燃烧氢和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回向成佛是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世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人善根都很深厚,而且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都很清净单纯,生活步调很慢,很适合修学禅定,所以有很多的修行人,发起了宿命通或是天眼通。只是外道所修的通力比较有限,大多只能看到过去或是未来一两世的情况,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而如果是禅定功夫深一点的,能够知道过去未来十世、百世,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了。 但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 | admin 2018-07-23 |
|
|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此世空有财富而毫无作为,真是缺乏善根之人,最后只剩下诸业如影随形。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法,不能慧舍,秘吝为性。悭心坚固之人,对于已得之财物或种种法,都把它秘藏起来极为吝惜;即使有贫苦无依之人来请求,也不愿意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或帮助别人。这在菩萨道里面是很不好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二、布施之内涵──以布施心情记事〈就像是今天的我一样〉为例以上略述布施之定义及其所引发之功德,而如何才能使布施之行得以成就?则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者有一些菩萨,当他安处在寂静处的时候,因为不受干扰,忽然间就和过去生所修学的善根种子相应,所以因此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看到有亲人或者是陌生人忽然间死亡了!他感受到生、老、病、死苦,他看到生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以及生死的过患,希望自己和众生都能够远离这些生死的过患,所以他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他看到或听到有众生造作恶业,知道他们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3)这十种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赖耶识心又是菩萨藏的根源,菩萨藏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为中心而宣说的;所以他们这一诽谤,就是谤菩萨藏,成为一阐提人,已断善根了嘛!他们所诽谤的菩萨藏都是方广诸经所说的中心法义,却在后来想要藉念佛而求生极乐世界,希望免除诽谤大乘方广经典的地狱罪,但是这种人,慈悲无比的弥陀世尊是不摄受的,往生无望,只剩地狱一条路;这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已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行为了。可是积极努力行善的人,舍报后将感应到人天福乐果报,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与发菩提心,他将会往生欲界六天,成为他化自在天主(天魔)统辖下的子民。如此「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魔业了。(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