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样继续不断的静中也练习、动中也练习,忆佛的功夫很好,而本身性障很细微的话,即可发得念佛初禅---念佛善根发,受初禅身触之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念佛初禅境界里面。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很重要的一个行门,即无相忆念拜佛;若只靠平常去提忆佛的念,功夫不容易强,功夫不容易成熟。我们鼓励大家以“无相忆念拜佛”的方式来锻炼,那么无相念佛的功夫便可以迅速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有一段说:“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譬如:有的人到道场去,赞助一百万,赞助一千万,然后心中常常记住这件事情;就希望每次去时,法师都要奉茶。不但要奉茶还要奉好茶。去了就希望法师请他坐,不但请坐,还要请上坐。这就是执著布施的福德,心中就取相分别,执著于这种人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善根极厚之人,于接获该寺发行之月刊时,欣见刊物中夹有此一短文,阅后极生欢喜,如文修持,早已习熟。自能参话头,常住禅疑之中,此乃第一位仅凭一篇短文修行成就无相念佛的人。至于一般念佛人,请务必耐下性子、仔细阅读本书。勿因前述无相念佛之境界难以想像,而以为极难修持,便生退心。当知前述修成无相念佛法门者,多是念佛人。可见念佛人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具知见善根,此时即知放舍佛号,安住无相念佛之境界。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中并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执持圣号,一心不乱或时时系念,心不颠倒才得往生,故也不是人人有把握的。至于经中所说九品莲花往生,其中上品三生及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皆需具备特定条件始能往生。若一般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往生极乐世界者,多属中品下生,需于莲苞中住七日,始得花开,见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初果)。再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然,持名念佛亦可能到达这种层次,但必须具备正确而具足的禅定知见和工夫始得,除了极少数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一般人几乎可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无相念佛的工夫,至此即将成就,应当珍惜,不可放逸自心,回到持名念佛的方法。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无相念佛,虽然常常会忘失此念,犹如一般持名念佛者一样。但是对于学佛十余年而仍不得力者,当他练习到这一阶段时,心中已知因缘之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能信受此说、依文修持者,我信此人多生学佛、信根淳熟、善根深厚,不久必能修成无相念佛工夫。六、末学修禅,虽有少许境界,而所得浅薄,犹需潜心修持,因此不能到处演述。行者阅后若仍未解,可于佛前忏悔过罪,勤修三福净业,时时用意思惟。亦应护持佛教弘法机构、流通本书等。并虔诚于佛前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度化众生;若此法得成,愿推广此法,帮助众生修成此法,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中品中生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 | admin 2018-07-20 |
![]() |
」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开示:「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所以只要是念弥陀世尊,一定可以去。5、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在别的宗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世界就数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五经它是属于这个宝积部的,在这个《宝积经》里面还有一段祂说: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大宝积经》卷十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在净土五经之外,还有在经典里面,都有说这个事情。而且也不是只有在《宝积经》这个部类里面有这个记载,在经集部还有另外一部经叫《佛说道称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下来,佛为父亲讲解《量摩波罗本生经》,净饭王此时专心一意,边听边观行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 | admin 2018-07-20 |
![]() |
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弥勒,是名菩萨 | admin 2018-07-20 |
![]() |
同时,恒常地种植许多善根,这个意思就是经常对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甚至于精进地去让自己怎样来念佛,这是一种;接着就是让自己能够受法、听法、忆持不忘,同时心决定不动摇,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不落入常见或者是断见中;以这样子经常来熏习众多善根要愿意回向生极乐国,这种情况之下,舍报以后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第二种方法,就是也是一样要发无上菩提心,发起要成就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宝积经》里面说得更清楚,说到:众生只要听闻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乃至于能够发起一念对于如来的净信、欢喜、爱乐,愿意以自己所有的福德善根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则必能随着其愿而往生到西方,而且未来还可以得到不退转位。听起来好像是非常便宜的事情,可能有人会不相信,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讲到:“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听闻《阿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及诸圣人。在这里又加上一个诽谤圣人。十念可以往生极乐,但是造五逆重罪、诽谤及诽谤圣人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极乐。证悟的人从来不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从宗出教,他所说的法乃是,所以不应当诽谤。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够度脱众生。如果有菩萨想要救度众生,其他的三昧,没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样能够迅速消除一切罪恶。有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菩萨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诸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别蒙受皇上的恩宠护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们的君主。菩萨们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欲界定的发起有持身法,所以一者拜佛的动作不会停下来,再者全身会有轻安的觉受现起,也就是欲界定的善根发,轻安的觉受会遍满全身,不一定是由头顶开始。那轻安的觉受,我们可以以一个比喻,就好像女众洗完脸以后,在脸上拍上化妆水,那时候就会有着一层清凉无负担的薄膜在脸上很舒服,而轻安的感觉就类似于此。当轻安的发起时,全身就会有一种完全没有负担的觉受,完全没有负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