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修诸善根,感此实智法身,次第渐修至九地已,应缘能现六道有情凡夫身乃至佛身度众生,随意变化,是名应化法身,即是妙相庄严圣种类身,由实智法性身生故。……戒定直往菩萨于六住位中已得三禅定力,并修得五神通者,入第七住真见道已,无漏妙慧与定相应者,唯得第一种菩萨摩诃萨意生身;戒定直往之未入地菩萨于等持位中所能现者,其意生身之大小及庄严相,随其 三摩地

2018-07-21

十地菩萨无漏善根所资熏故,身形转大,如经广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灭一切障善根势力、量无边故,所得色身充满法界遍实净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所变身土无限量故。】《佛说不增不减经》的中如是说:【尔时世尊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亦是如来心所行处。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 三摩地

2018-07-21

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 三摩地

2018-07-21

《楞伽经》中佛亦再三告诫说: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善根永断故。若认为唯识和中观有矛盾者,请参阅太虚大师的千古猛文《阅<入中论>记》。四、佛教内诤导致佛教衰败、异化、灭亡佛教史上最神秘的就是佛教在诞生地——印度消失这一事实。印度佛教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及成因,如《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三摩地

2018-07-21

又如色界天的天人们,头部是空无一物而只是如云如雾一般而已,又没有头脑,可是他们的意识心却仍然现起;如果意识心是单靠头脑就能现起的话,那么色界天人就不可能存在了;可是借着初禅的善根发,一切修行人在初禅突然遍身发起时,都会看见身中如云如雾的现前,所以色界天人是没有人类头脑的,但是意识心仍然功能具足的现前,所以头脑不是意识心出生的根源,头脑只是意识心在人 三摩地

2018-07-21

《楞伽经》中佛亦再三告诫说: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善根永断故。若认为唯识和中观有矛盾者,请参阅太虚大师的千古猛文《阅<入中论>记》。佛教内诤将会导致佛教衰败、异化、灭亡----佛教史上最神秘的就是佛教在诞生地——印度消失这一事实。印度佛教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及成因,如《佛临涅槃记法 三摩地

2018-07-21

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个善根因缘下,得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而发起菩提心修学正道,这样经由修学佛法熏习转变种子,并且能实证佛法,一步一步如实的修证,最后还是会成就佛道;但因为此世造作大恶业,因此未来修行至成佛之时间将极为长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 三摩地

2018-07-21

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i、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坐视佛教正法被诸大法师转易为常见丶断见外道法,导致佛教名存而实亡,终至走上天竺密宗灭亡佛教的旧路;反不如直接破斥诸大法师之邪说,尚能在此世中救得具有慧根丶善根之佛弟子;虽然被公布密意之後佛教不免灭亡,但却不是灭在吾人手中;这种情况也仍然胜过被全面外道化的佛教。五丶本会如果接受了此次的夥胁,以後任何退转的人皆可如法炮制,以同样手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导师为了救护被邪见所误导的众生,以无比的悲心和深妙的智慧,撰写《宗通与说通》,来阐述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正义,普愿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萨们,都能因此书而离开邪见罗网的笼罩,大步的迈向成佛的康庄大道。末学很高兴能够再次的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在前面的一个讲次里,由本会郭正益老师为大家讲述弘法与——从宗出教单元。今天我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 三摩地

2018-07-21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是一个 admin

2018-07-21

而经典一直看以后,又不用自己的不正见来思惟,用正知正见来思惟,开始归纳排除「这些」「哪些」不是真心,如果因缘凑巧,又知道有些真悟的人的为人作略的故事,虽然其中好像很奇怪,但是因为学人的善根成熟,所以心中相信,这其中禅师的作略,这些举止虽然特别,但是一定有慈悲为了「开示真心」,来引导故事中的弟子,因此心中充满恭敬,也同时充满疑惑,天天偶尔也会想一想, admin

2018-07-21

如果有人主张“六识足矣”,你就知道,他是在谤佛,已经成就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最后作个结论:成佛之道有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也是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不断的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然而要成就佛菩提道,主要的关键在大乘见道明心见性,它是外门修六度万行、内门修六度万行的主要关键,因此明心见性真的很重要。此 admin

2018-07-21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admin

2018-07-21

此童子者,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常乐清净,近善知识,身口意净,修菩萨道,求一切智,修诸佛法,心净如空,具菩萨行。从善财童子出生时的种种瑞相和文殊师利菩萨对善财童子的观察,他已经“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常乐清净,近善知识,身口意净,修菩萨道,求一切智,修诸佛法,心净如空,具菩萨行”,这显然不是地球上作为凡夫的“人”的表现。 admin

2018-07-21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或者有一些菩萨,当他安处在寂静处的时候,因为不受干扰,忽然间就和过去生所修学的善根种子相应,所以因此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看到有亲人或者是陌生人忽然间死亡了!他感受到生、老、病、死苦,他看到生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以及生死的过患,希望自己和众生都能够远离这些生死的过患,所以他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他看到或听到有众生造作恶业,知道他们将 三摩地

2018-07-21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净土五经它是属于这个宝积部的,在这个《宝积经》里面还有一段祂说: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大宝积经》卷十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在净土五经之外,还有在经典里面,都有说这个事情。而且也不是只有在《宝积经》这个部类里面有这个记载,在经集部还有另外一部经叫《佛说称扬诸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