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极乐佛国。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中品中生不谤大乘,声闻种性念佛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沙弥戒、或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问题是,我们从《佛说阿弥陀经》其中世尊的开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可以知道说,这个人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既然世尊开示的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就表示说,善根、福德的因缘越深厚,不但是求生西方的念佛人,自己在内心里面对于自己是不是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已经是越来越不会怀疑;并且还说,像这样一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佛人,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 三摩地

2018-07-20

还要哪个条件呢?还要再加一个条件,他还要把这些资粮的收集,还有障难的排除,这些的功德不管是在理行上、事行上的这些三福净业、或者建立定慧的知见、建立第一义谛的种种的善根的福德,要把这些的福德再加上这个品位所需要的资粮和障难的排除,以这些种种的善根来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功德也需要有!所以说,回向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我回向发愿法界有情!法界有情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要养成习惯,就是说我们在平常有所做的少善根福德,就要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近的话回向,如果你是想求生极乐佛国,你就要求生极乐佛国。这个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因为唯有你养成这个习惯,你未来生生世世就成为无作的习惯,这个无作的习惯,你就会生生世世常常把你的善净法回向求生极乐佛国,或者求生就佛道。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怎么说:【彼行者命欲终时,阿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萨,佛在经典上怎么说呢:【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这个部分,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发觉说都要善知识的摄受帮忙:前面需要自己回向发愿,以诸种善根回向发愿极乐国土;可是这里因为他的资粮就不太够,障难也会比较多,所以他需要善知识的帮忙。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而且这里其实有提到这个善知识,他得要懂得如何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以及极乐国土的种种的庄严。如果是这个善知识他不懂,乃至他根本不信,他根本无法帮 三摩地

2018-07-20

虽然他准备要往生恶业,可是因为他有这个功德,没有这个障难的功德,跟善知识有这个缘,能够加持为他赞叹大乘经典,然后有这个少善根福德,他就可以往生极乐,更何况平常行善的念佛人?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下品上生的人是因为善知识的缘来教导开示,让他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这里你看到,这是称念佛,归命阿弥陀佛,这里才是很标准的持名念佛。一般在经典来讲 三摩地

2018-07-20

】另外一部经,在《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也有一样是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毁谤及诸圣人。】所以五逆十恶的人在《无量寿经》及《大宝积经》有讲是阿弥陀佛不摄受,可是我们这里《观无量寿经》里面却有说五逆有摄受,这当中是没有矛盾的。这当中有一个很 三摩地

2018-07-20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三摩地

2018-07-20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及诸圣人。在这里又加上一个诽谤圣人。十念可以往生极乐,但是造五逆重罪、诽谤及诽谤圣人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极乐。证悟的人从来不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从宗出教,他所说的法乃是,所以不应当诽谤。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一定往生,有经为证,净土根本经典《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载,佛告阿难: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阿弥陀佛),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一念净信即可往生,乃至念佛人边念佛边怀疑者也能往生,只不过先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如《佛说 三摩地

2018-07-20

诸佛都是要众生检便宜,只要你的善根、福德、慧力够,你就可以去检诸佛的便宜,他们也都很欢喜让我们捡便宜,所以释迦佛才会告诉我们悟后去极乐世界,可以立即增上为初地以上的智慧与果证。但上品中生以下,不能马上见佛闻法、不能立即获得无生法忍,那就差很多了,何况是上品下生以下的人?可是日本古时的一向宗信徒杀了好多人,那是五逆十恶的重罪,虽然心切往生,最多只能获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净念相续,也就是要一念相续。佛号、还有佛的形相了然不生。因为净土法门以及修定法门的那个基本知见他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在精进不断的修学过程中,这样自然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 三摩地

2018-07-20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 三摩地

2018-07-20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 三摩地

2018-07-20

金底宝间池生华,善根所成妙台座,于彼座上如山王,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十方所来诸佛子,显现神通至安乐,瞻仰尊颜常恭敬,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诸有无常无我等,亦如水月电影露,为众说法无名字,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彼尊佛刹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众人至心敬彼尊,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