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卷2)除了前面所说的七种法相之外,世尊接着又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菩萨修福,有同于一般世人、有不共于一般人的部分;一般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就移到这一次来说明。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一定要作十因缘的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段话的最后,世尊开示: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卷2)世尊作了一个结论说:因为智慧的缘故,所修的善法的福德会更庄严,乃至十善具足;其中辗转所得的福德上的财富,以及智能上所显示出来的自在,这是菩萨赖以自利利他庄严佛菩提道的妙用。如此,大家就更可以了解福德与智慧互相依凭的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甲是客客气气地奉上饮食等等,无奈对方却对所施的饮食不满意!假如你就是某甲的话,你要怎么办?相信你一定会以智慧来思惟:我之所以到这个地方布施饮食的缘故,是为了要与众生结善缘,而不是要与众生结恶缘;众生因为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会有多多少少的烦恼,这也是正常的。在这样的思惟之后,忍辱而不与众生发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从我这边弄到钱吗?我才没有那么笨!钱不留下来给自己用,还往别人的口袋里面送。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又把自己的口袋按得更紧了一些。当然,世道之中的确会有一些假名善知识他是看准佛门的乐善好施,所以说法的时候是刻意强调布施法的重要,因此也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念施,除了要系念布施法的利益之外,还有一分要能够念着时时能够布施利乐有情的意思,这也正是四正勤之中的未生善,当令生的一部分道理。念施会有福庄严的道理,对一般人而言,就比较能够了解与接受。而因为相信因果的缘故,因为念施的缘故,有缘的时候就作财布施乃至是法布施;因为自己知道能够于未来世领受这些果报,所以舍报之时就又少了一分忧愁与罣碍,这何尝也不是福!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念人天善法的部分,留到后面的念戒、施、天之中再加以说明。忆念思惟哪一些法的修证是可以得出世间果的?忆念思惟哪一些法的修证是可以得佛菩提果的?甚至于说,亲证般若之后,再来思惟观察如何进于初地等等,这一些都是离不开智能庄严的。念僧,这当然也是有层次,乃至念凡夫僧;当然,最好是不要系念谤法或者是严重破戒的僧。为什么念僧会有智庄严?假如你忆念的是四双八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一般有情不知道自性法宝,都是从自性佛宝借种种因与缘出生,因而造作种种善业与恶业,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不已。二乘的声闻缘觉知道自己的五阴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没有一处是真实的,因此观察蕴处界虚妄,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人,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菩萨则不然,不仅观察蕴处界虚妄,而且也找到一 | admin 2018-07-22 |
![]() |
一者、它代表男女交合的意思,那是肮脏龌龊、不清净的,不应该请回家礼拜供养;二者、那些男女合抱的佛象里面,还藏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与真正清净的佛象大不相同,所以要远离它们,以免受到不干净邪恶的鬼神干扰;三者、那些佛象不是金色的,而是暗色的,譬如青色、黄色、红色、黑色等等,乃至有面目狰狞恐怖的佛象,那都是不善的鬼神所化现的,会让家里不得安宁等等。既然是 | admin 2018-07-22 |
![]() |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譬如金刚,所拟之处无不碎坏,而是金刚无有折损。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所拟之法无不碎坏,而是三昧无有折损。善男子!如诸宝中,金刚最胜。菩萨所得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于诸三昧为最第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设我得佛,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輪。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位当事者问到,她有过堕胎、还有流产,这样的话,如何消除这些业报呢?我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她已经警觉到,她伤害到一些众生、伤害到一些有情,这样就是已经在悔改,就是发起了惭愧这样的善根了。惭和愧是两个善法,她就知道说:以后我不要这样继续做。因此接下来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能够如实的忏悔,然后对这件事情就不要一直记挂,她还是要继续面对自己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在因地学戒的阶段多多少少会有造作恶业之因缘,然后透过实践忏悔改过,而努力在反方向补救,进而戮力在护持正法、利乐有情的方向来努力回向,如此才是积极的忏悔功德显发,切勿追恋过去所造之善恶业而于佛道停滞不前。至于希望佛菩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部分,我们都知道诸佛世尊都愿意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此接引的功德却不是诸佛菩萨单方面可以成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