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看到他请你帮我向他问讯,顺便告诉他姊姊的讯息。于是差摩又往前走,果然又见到了分那奇,她就告诉了分那奇两位姊姊的意思,而且告诉他你的大姊刚刚生了五百个小孩,身体轻盈、安隐,都非常的吉祥。分那奇听到两位姊姊都很平安,心中生起欢喜,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啊?回答:我叫差摩,也就是安隐、圆满的意思。这一位罗刹恶鬼就说,哎呀!你的名字真好,然后又替我传来了姊姊 | admin 2020-02-19 |
![]() |
若想要进入远离生死轮回,而得不生不死的涅槃法,则要对于三界都已无贪爱的人,清净持守禁戒的人,才能够止息而不攀缘,不堕于六情与五尘中,亦不在于六情五尘中作意,全然地只是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一切解脱与生死,都是自心如来所出生、所显现的境界相,本来无生亦无死,才能成就圆满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两大甘露法门。祝福诸位福慧增长,道业精进,学法无碍。阿弥陀佛!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这样的发心,是没有休息停止的念念不去心,直到成佛。 成就佛道要学习的一切无量善法当中,这包括了广修供养来培植福德而证悟菩提,也正是正行供养的第一要务。能作正行供养的前提就是求证菩提,这样的供养才是真正地具足供养;因为能解如来真实义,能以此智慧功德,方便善巧广施大众,救护众生于生死流转之中,令有情众生时常获得殊胜善法的利益。《宝云经》说:&nbs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追求世间的真理,希望能够得度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要信仰三宝,报三宝恩德呢? 三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在漫漫长夜当中,利乐有情无有休息。其中,“佛”能为我们开示正确的解脱正法。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培植成佛的福德与智慧。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 | admin 2020-02-19 |
![]() |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 | admin 2020-02-18 |
![]() |
此为云何?谓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风界。诸贤!外风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外风界起,风界起时,拨屋、拔树、崩山,山岩拨已便止,纤毫不动。诸贤!外风界止后,人民求风,或以其扇,或以哆逻叶,或以衣求风。诸贤!此风界极大、极 | admin 2020-02-18 |
![]() |
优陀罗罗摩子如是见、如是说:‘有者,是病、是痈、是刺;设无想者,是愚痴也!若有所觉,是止息、是最妙,谓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彼自乐身,自受于身;自著身已,修习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身坏命终,生非有想非无想天中。彼寿尽已,复来此间,生于狸中。此比丘正说者:‘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云何比丘正观耶?比丘者:知六 | admin 2020-02-18 |
![]() |
复问曰:贤圣!云何灭自身耶?法乐比丘尼答曰:色盛阴,断无余;舍、吐、尽、不染、灭、息、没也;觉、想、行、识盛阴,断无余;舍、吐、尽、不染、灭、息、没也。是谓自身灭。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复问曰:贤圣!阴,说阴盛。阴,说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耶?为阴异、盛阴异耶?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这法界诸法,却能够在三界中生生不息,从不断灭。所以依照这个道理以及诸佛菩萨的教导,必然知道要有一个法─要有一个心─能出生这十八界法,而使得这十八界法能生灭不已。那么这个心就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而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所以说,由如来藏来出生这种种十八界法。我们从欲界来说,举例来说:如来藏藉父母之缘,藉四大养分出生了五根,然后再藉五根触五尘来出生了这个六 | admin 2020-02-18 |
![]() |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这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2013年3月15号英国的每日邮报报导了一则消息说,塞尔维亚有一位28岁在法庭工作的职员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患有一种天生的缺陷,所以从小她看到的世界就颠倒了180度,与常人所见的世界刚好是上下颠倒,所以小时候她为了适应学校老师的教学,她就把课本倒过来看,新闻图片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正在看着报纸,只 | admin 2020-02-18 |
![]() |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4]第六识意识意根触法尘而生意识。由了别性的意识所拥有的世间智慧及出世间智慧——本来就是六识心王所拥有的法性,特别是说意识觉知心所拥有的法性;一切世、出世间智慧都是意识所有的法,不能自外于意识心而存在,都是附属于意识心的。[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 | admin 2020-02-18 |
![]() |
[8]亦无法解释四禅中息脉具断与死亡的差异何在?亦无法解释死亡丶昏迷丶植物人丶眠熟无梦之八识心王不具现起之差异。[5]佛世时,古印度和中国诸多修习禅定有成就者自称涅槃,然而皆是外道五现见涅槃;若外道已证如来藏,则不名外道(如来藏心外求法),当无须世尊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依涅槃非断灭空而说如来藏真实,依如来藏真实而说涅槃非断灭空。二乘与大乘,皆依如来藏 | admin 2020-02-18 |
![]() |
布施者很高兴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被布施者很欢喜地接受布施,及被布施的财物,对双方而言有得也有失,布施者虽然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是为有失,可是得到的是欢喜的布施以及未来可以成为有钱人的果报;被布施者虽然现在得到布施的财物,所以很欢喜地接受布施,是为有得,可是未来还是要偿还布施者的财物,而且还要加利息来偿还,是为有失;所以说,布施这一件事,在现象界 | admin 2020-02-18 |
![]() |
又五色根为吾人意识之所依,当五根之功能羸劣时,意根便不令祂现行,让五根休息,故意识非是恒时不灭而是夜夜断灭的识。尚有其他状况意根亦会不令意识现行,此处略而不说。(四)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非恒非审,只能了别五尘粗法;如眼识之了别青黄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别细相,因此只能配合意识、提供意识所需而使意识能作更微细之分别判断;其余四识也是 | admin 2020-02-18 |
![]() |
这也说出了一个重点,如果想在意识觉知心的层面,运用数息、或者看空、或者放下一切我所烦恼,制心一处要让意识不在六尘攀缘,远离妄念而灵明觉了,仍然是属于境界差别相;因为灵明觉了,它就是透过修定的方法,降伏种种杂念而让它成为制心一处;种种杂念也是境界,制心一处也是境界,只不过一个是什么?一个是比较散乱的境界,一个是比较制心一处、比较轻安的境界,所以这两个 | admin 2020-02-18 |
![]() |
那睡觉以后呢,因为你在这个思惟当中,意根已经了解说,明天早上五点起床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意根祂又没办法分别到底时间经过了多久,能够知道时间经过多久、能够看钟的意识跟眼识已经在休息了;这时候意根在休息当中祂觉得重要,祂又不知道几点,所以祂就三点就起来,然后把意识、眼识叫起来去看,看什么?看现在到底几点。那分别完成以后,还没有到,然后四点又把你叫起来 | admin 2020-02-18 |
![]() |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 | admin 2020-02-18 |
![]() |
又譬如菩萨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入了灭尽定,此时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而《阿含经》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意思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不离身的识,所以有根身才不会烂坏。也就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七、八二识存在,这仍然是不离于八识心王啊。以上所说的是佛以及入灭尽定圣者无漏有为法的情形,接 | admin 2020-02-18 |
![]() |
总合来说,信、精进、轻安、不放逸等四个法,可以使人建立起正确、乐观、勤奋的价值观;而行舍和不害,则可以消除人们的暴戾之气,长养慈悲的胸怀;无贪、无瞋、无痴等三法,称为三善根,则可以使人从根本上去除贪、瞋、痴三毒,而不会去造作身口意三恶业,这样就可以免除未来无量世的痛苦果报;而惭和愧两个法,则是藉由内心的自觉与外在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可以止 | admin 2020-02-18 |
![]() |
以上所说睡眠会使行者心识暗昧障碍修观,因此说睡眠是不善心所;但是相反的,由于欲界有情的异熟果报所出生的色身,在睡眠以后大脑皮层会呈现微弱且自动趋向休息的状态,色身因此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补,所以适度合宜的睡眠是善法。世尊也常教导弟子们:初夜、后夜经行禅坐,中夜小眠以开智慧。虽然如此,但仍然是不可以贪着睡眠的。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