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天买书以及询问上课讯息的民众很多,令人高兴。 二○一○年十月五日我收到禅三通知,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欢喜。禅三第一天的拜愿法会里,我抬头时刚好看到导师慈悲的脸庞,想到导师不舍众生的大悲心,我竟泣不成声。难得有机会能和导师相处四天三夜,我们真的非常的幸福。导师开示时说,本梯次有将近一半的同修是第一次来参加禅三,因此导师鼓励大家,能不能破参是急不得的 | admin 2019-09-02 |
![]() |
”彼贫宅主以贫心思惟故,虽终日于伏藏上作息,却不闻、不知、不见地下大伏藏。 善男子!如是一切有情之执取作意犹如家宅,其下有如来藏,亦即佛法—力、无畏、不共法—大伏藏,然彼诸有情耽著色声香味触故,流转于痛苦之生死轮回中。彼等不闻彼大法藏,故无所获,亦不勤于修炼之。 复次,善男子!如来出世,于菩萨众中正开示此大法藏。菩萨胜解大法 | admin 2019-09-02 |
![]() |
至若大乘法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实证,般若智慧之发起,种智之进修与实证,同皆不在此书中说;故于此书中唯论三乘圣者所证涅槃之正理,旁及现代佛门中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者息息相关之大乘见道内涵,欲令佛门四众各生正见而得建立实证之正确方向,是故少说实证之方,非欲令四众读之即得实证涅槃。谓涅槃要须实修,非唯具足涅槃之正见者即是亲证涅槃也,是故实证三乘涅槃 | admin 2019-09-02 |
![]() |
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 | admin 2019-08-29 |
![]() |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 | admin 2019-07-29 |
![]() |
又见众生知五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饥者食于毒饭,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在恶世遭值虐王,多受苦恼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饥渴寒热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恶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生 | 三摩地 2019-07-20 |
![]() |
建立网络佛法群组聚众的弊害分析由于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得以快速交流,因此许多学员藉QQ及微信建立或加入群组,以便能够彼此交流佛法信息及学佛心得,此发心让人赞叹。但几年群组发展下来,我们是否应回头审思是否有逹到初衷?道业是否因此增长?个人习气是否断除?定力是否因流涟网络有所增进?福德是否因加入群组而增长?佛法群有利有弊,不能否认利的部份,但是利大于弊? | admin 2019-06-28 |
![]() |
) 因此,今天就以一、三、五,这三个题目为主轴来讲,并以“人间佛教”为主题;因为这几个题目,其实都跟人间佛教有关,也是跟现在台湾的人间佛教息息相关。将来也会整理成文字,印出来给大家闻熏受用,所以不如直接把未来会整理出来印行的书名,就定为“人间佛教”。这也是因为“人间佛教”的真正意思,几十年来已经被错解、误用了,所以 | 三摩地 2019-06-25 |
![]() |
先说童女迦叶的久修菩萨行事迹,仍以他们所信受的小部经典印证之: 小部经典五—二四四 五三二鸠摩罗迦叶【 十万劫之昔,世间导师出,巴多穆塔拉,济世之勇者; 我为婆罗门,为知通吠陀,日中休息时,徘徊见奉佛; 说明四谛理,觉含天弟子,称赞大众中,巧说者第一; 尔时我心喜,招请施如来,种种彩色布,庄严饰假屋。 有德宝光佛, | 三摩地 2019-06-25 |
![]() |
我们不禁叹息,这“绿度母”崇拜愚民手段的缜密设计,是何等恶毒与可怕的啊! 正因为“绿度母”崇拜可以愚民而广弘,有利于喇嘛教的发展,因此,历来曾经修持度母法门的喇嘛教祖师不可胜记,著名的有:帝洛巴(宁玛派的始祖)、那洛巴(帝洛巴的弟子)、安慧(《大乘广五蕴论》的作者)、月称、月官(安慧的弟子)、清辨、阿底峡等等。经过这些密宗祖师的弘 | admin 2019-06-19 |
![]() |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 admin 2019-06-19 |
![]() |
[转]导师法语: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 | admin 2019-06-19 |
![]() |
忽闻莫管他时,如何将息?欲效野狐礼拜,怎料伊:不许作揖!发白也,最心急,只是我慢难敌。赵州远来寻迹,背向伊,如今有谁相悉?见伊礼拜,却入方丈凭几。西山弥猴示迹,多伎俩,分明无欺;这次第,眼明早目晨曦!3、仰山好雨真心从来本是真,何须将妄变真心?每日除念枯坐禅,镀金黄铜岂真金?若会好雨便识心,真心从来不自矜;欲识好雨臣中君,何妨烟雨步绿茵?4、洞山衣下 | admin 2019-05-05 |
![]() |
想要煮食或休息,也找不到干燥的地方可以停留。因此吃饭时,就只好悬锅而炊;晚上睡觉,也只能把毛毡铺在冰上,将就些休息。就这样经过了七天七夜,总算度过了崚山,到达热海南岸。在这次艰难的过程中,冻死的徒侣、力夫,大约有十之三四,驼马尤甚。【2.5过素叶城达可汗(西突厥)】=>《慈恩》=>《行状》奘师一行下山后至一清池,又云热海(今伊西克湖),因其接邻崚山而 | admin 2019-04-29 |
![]() |
2不取嚫施】=>《慈恩》玄奘法师在天皇寺讲经的消息一经传出以后,引起全城轰动,不只是各寺的佛门人士,就连汉阳王李瑰也亲自率领一批官吏和僧侣前来听讲。一时之间,道俗各界前来请益问法的人,络绎不绝于途。玄奘法师对于前来问法之人,均一一为他们解答疑难,善巧譬喻,应对自如,使问者无不心悦意服。其中有深刻领悟的,甚至当场感动落泪,相见恨晚。总而言之,奘师这次 | admin 2019-04-29 |
![]() |
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身乐境界;贪爱四禅等至位中,离微细念,离身乐触,离心喜,离息脉,无苦无乐亦无极细念之舍念舍受境界,以为无余涅槃而贪着之。如是四种色界境界贪 | admin 2019-04-24 |
![]() |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观察时,得不受后有,观第一苏息处涅盘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正法眼藏‐护法集》 还未至阿罗汉、辟支佛、或八地菩萨境界者,其发业无明有二︰第一,凡夫众生之发业无明,都是属于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不与无始无明相应。第二,佛子已了解第一义而探究真如佛性,欲求明心见性者,其发业无明有二,即一念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观察时,得不受后有,观第一苏息处涅盘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正法眼藏‐护法集》 还未至阿罗汉、辟支佛、或八地菩萨境界者,其发业无明有二︰第一,凡夫众生之发业无明,都是属于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不与无始无明相应。第二,佛子已了解第一义而探究真如佛性,欲求明心见性者,其发业无明有二,即一念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就是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的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心喜涌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以及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的心喜、身乐境界;乃至贪爱四禅等至位中离微细想微细念、离身乐触、离心喜、离了息脉、无苦无乐、也无极细微的舍念舍受境界,误以为就是无余涅槃境界。这四种色界境界的贪爱,就是被色界境界所系缚,不 | admin 2019-04-24 |
![]() |
这话怎么说呢?譬如说有些修行人证得四禅舍念清净定,然后安住在四禅定境当中,只有意识清净心独住的境界;在这个意识清净心独住的境界当中,因为是四禅,所以这位修行人他的息脉俱断,也就是说在四禅定境的这个人,他没有了呼吸,心跳也停止了;可是这个四禅定境息脉俱断的修行人,往往因为这个意识清净心偶尔会飘过、会现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不知道是什么,这个念头也没有语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