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言:佛子!若、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返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三摩地

2018-07-23

」02、自飲酒、方便飲酒(攝屬重戒5酤酒戒)知酒飲酒,方便飲酒,教人飲酒,有障聖道,犯輕垢罪「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亦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ㄧ切酒不得飲,若故自飲、教人飲者,犯輕垢罪。」03、故食肉(攝屬重戒1殺戒)食眾生肉,斷大慈悲,得無量罪,食一切肉,犯輕垢罪「若佛子故食肉, 三摩地

2018-07-23

」】《佛本行集經》卷38根本、方便、成已【善男子!是十業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優婆塞戒經》卷6〈24業品〉【是十業道,復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復有人能勤禮拜供養父母、師長、和上、有德之人,先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專著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業 三摩地

2018-07-23

1殺戒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返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塗故。………佛告諸比丘:「犯殺有三種奪人命:一者、自作,二者 三摩地

2018-07-23

其余敬请参考《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注意事项《梵网经》菩萨戒戒相:十重戒1、杀(若自作、教作、方便赞叹作、随喜亦然)佛言:「佛子!若、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返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2、盗(自盗、教人盗、方便盗)「若佛子自盗 三摩地

2018-07-23

善戒不容易得,因为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才能得到善戒的戒体:如果没有五种善根,就无法具足得到善戒: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学密宗邪法的那些弟子们,他们要受持金刚戒时很容易受,而且是个个都很欢喜受,叫他们发誓:我要一生努力修双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时的淫乐第四喜境界。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 三摩地

2018-07-23

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三个条件,来判断未来受报业道的程度、关系与结果,《优婆塞戒经》卷六:「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念无明十二因缘法,不会有十三因缘、十五因缘、二十因缘,不会无穷无尽;若有超过十二法的,那是为人悉檀中的增说,是为某些人单独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所以不论增说了多少法,仍然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对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关联所作的细说)。在十因缘法中推究名色的由来时,逆推到出生名色的本际识的开示中,佛其实已经密意告诉我们有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3

若依成佛之道来说,其实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因为声闻戒只能使人获得声闻极果的阿罗汉果,不能使人成佛;但菩萨戒可以使人成佛,而佛教以成佛之道为中心,不是以声闻之道为中心,所以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所以应该说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声闻法是世尊方便施设接引声闻人的方便法,因此而设的出家戒当然应该说为别解脱戒,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假使声闻道是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返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为保养色身,方便修行,必须喝药酒是可以,但必须在定时、限量、限次数的条件下喝。不可借口治病,就一日三瓶而不知节制。喝药酒时要仰头往口中一倒就下肚,不要起心动念品尝味道,这样才叫服药酒。学了念佛就不要再饮酒划拳、打牌、下棋、抽烟,因这些与念佛不相干。尤其是,呼三吆六,遭致倾家荡产身败名裂,而且心在贪念上更与念佛不相应。学佛后不要进出声色场所,在那种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举办年度皈依外,是否还可以请每个道场都定期礼请法师传授三皈、五戒和菩萨戒,以利益和方便学人修行?2.是否可以请每个道场都定期(如每月十五、三十)举办诵戒和布萨,以利益和方便学人修行?3.是否可以都请每个道场逢佛菩萨圣诞等纪念日、六斋日、周日等礼请法师传授八关斋戒,以利益和方便学人修行?答:本会已在规划,最近几个月,将会传菩萨戒。传菩萨戒之后,每二个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这样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根据佛陀圣教开示,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平实导师也常常教导我们,爱语是度众生非常重要的方便善巧,《瑜伽师地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18〉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根本大论圣弥勒菩萨说:在种种摄受众生的事项中,以爱语来和众生同事利行所获得的效果是最殊胜的。如果布施时却不能以爱语施,那这种布施已失去摄受众生的功德,虽有福德却也打了很大的折扣。因为众生的我慢(表现在自尊心上面)都很炽 三摩地

2018-07-23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民间传说自杀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那是他们想象,也是因事施设的方便,以免世间动荡不安;因为自杀的人并无恶意对他人,所以无罪可说,当然不必入地狱中受苦;枉死城是民间信仰者的想象施设,法界并没有这种处所。菩萨若自杀,则是违犯戒律的,因为菩萨没有自杀的权利,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宁可为众生辛苦受苦而死,也不愿为逃避痛苦自杀而死。即使是故入难处,都是犯 三摩地

2018-07-23

你真的懂得一门深入?一般人所说的一门深入,个人是觉得说,其实是还有一点讨论的空间;但是不妨说,也有方便地受持,可以作为达到阶段性的目标而来运用。先要来看看一般所说的一门深入的意涵,再来思惟如何一门深入的问题。《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 三摩地

2018-07-23

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就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多无量行,原来在地前修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更需要增进为增上三学,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回向成佛是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