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文部分,我们就不为大家读诵,直接为大家介绍故事的内容。 这故事是说:佛世的时候,有一天只洹精舍的比丘们,如同往常一样到城里去托钵;因为还没有到中午的时分,时间还早,就借坐外道的讲堂稍作休息。那么这个讲堂中的外道们正不停地互相诤辩着说:“我讲的才对,你哪懂得什么法?”“你这样空洞无知,哪听得懂我深奥的道理!” admin

2020-02-20

我们先举个例来说: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它的一天是人间的五十年,它的寿量是五百岁,所以这五百岁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是九百万年。往上的忉利天更是加倍,它的一天是人间的一百年,它的寿量是一千岁,所以越往上的寿量越长。但是生在欲界天,他纯粹是享乐享福,在受乐享福中完全没有闲暇想要求得解脱;所以佛才会讲,众生生在长寿天,就没有因缘来听闻佛法,亲见如来,这是第四之 admin

2020-02-20

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就过去,欲界天的一生过去了,以前在人间修来的福报就都享尽了,只剩下在人间时曾造的小恶业,接着就要报偿恶业来入三恶道,短时间内无法再来人间了。除非往生天界之前,都没有造过任何恶业,但是那 admin

2020-02-20

当然行善会有行善的业果,会让他在饿鬼道中实现布施金钱所得到的福报;但是他本身所造作的比布施福德还要重大的饿鬼道的恶业,譬如说,他曾经说了轻谤贤圣的话,那么他仍然还是要堕入到恶道中,这是无法免除的;只是他能在饿鬼道中,享受其他饿鬼所享受不到的待遇,譬如说,其他的饿鬼可能要很长的时间,都抢不到一口鼻涕或者脓痰,但是他却可以很容易就得到鼻涕脓痰可以吃。所 admin

2020-02-20

如果我们以主动、刻意的方式,去找畜养的动物,或者是花大钱去买鱼池里的鱼来放生;或是去花大钱来买个农场,把救来的经济动物由自己来养一辈子,把一生的时间、精神、积蓄都用来照顾这些动物,其实并不是一种最有智慧的作法。所以,关于放生这个议题,还是要从护生——尊重生命的教育作起。要劝导吃素的好处以及深信杀生的因果报应,这才是解决畜养动物、动物被杀害 admin

2020-02-20

《华严经》的妙旨乃是五时三教之第一时,也是始教;为了后时之三乘教法能够方便敷演,世尊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天的时间说佛的莲华庄严;始自十信凡夫位,终至究竟佛地之修证;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外至十方佛土世界,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靡所不包,故名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所以名为华严。《华严经》乃是具足宣说如来 admin

2020-02-20

苦与乐都是无常,并且两者互相含摄;譬如生病时,病痛是苦受,当病情稍微好转,病痛减轻时就有乐受出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乐受又会消失,觉得:唉呀!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完全好呢?就这样苦受与乐受变来变去,是无常之法。又例如放假到国外去旅游,好高兴!这时候有没有苦呢?还是有苦啊!因为时间滴答滴答一直过去,快乐时光总是过得比较快,到了最后一天,依依不舍地收 admin

2020-02-20

宗教这个名相、宗教这个名词,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这个宗教的名相呢?为什么会用宗教来称呼这个信仰呢?这是因为佛法传入中国以后,也就是说,佛法从历史上所记载的东汉明帝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佛法其实不是从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的,史实上的记载,也就是说官方的记载,但是官方的记载之前,一定是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流传。从佛法传入到中国以后,才慢慢的有宗教的这一个名 admin

2020-02-20

所以说,在等活地狱当中一期的时间已经非常的久远。如果以科学家所宣称,从大爆炸到现在,也不过是一百三十七亿年而已,这跟等活地狱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那么越往下的地狱,寿命是更长久。在无间地狱的寿命它是一个中劫,如果以人间寿命来换算的话,更是难以想像,无法计数。由上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八大地狱是非常痛苦的地方。不仅这样,因为地狱的 admin

2020-02-20

不仅这样,因为地狱的时劫非常的长久,所以受苦要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才能够受报完毕。受报完毕之后,才次第转生来到饿鬼道以及畜生道,然后再回到人间来当人的时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我们同样以修学佛法的人来作为比较,一个是修行往上增益,一个是下堕地狱,我们等到下堕地狱的人再次回到人间,从头开始培植福德,未来才有可能迈向十信位当中。在这个同时呢,另外一个 admin

2020-02-20

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57)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当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劫前一直到尽未来际,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而不会稍稍改变;所以,所有的业种也都不会随意消失的。而且,在本识如来藏众多的体性当中, admin

2020-02-20

如果我们以主动、刻意的方式,去找畜养的动物,或者是花大钱去买鱼池里的鱼来放生;或是去花大钱来买个农场,把救来的动物由自己来养一辈子,把一生的时间、精神、积蓄都用来照顾这些动物,其实并不是一种最有智慧的作法。所以,关于放生,还是要从护生----尊重生命的教育作起。要劝导吃素的好处以及深信杀生的因果报应,这才是解决畜养动物、动物被杀害的根本之道。或者改为帮 admin

2020-02-20

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瞋痴慢疑等现行给修除掉,证得解脱果能出三界;但却发起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识相应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一面修证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直到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这时的第八识就改为无垢识,又名为佛地真如。而大乘菩提的内涵,则可以分成两部 admin

2020-02-20

譬如一个人生病了,再怎么吃药,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即使短时间内,把病给压制了,但是由于病因还在,是不可能根除的。因此,如果想把我慢断了,一定要断三缚结中的我见。把我见断了以后,是不是我慢就当场断了呢?不是。就像一个人生病,把病因拿掉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病才会好。所以,当一个人把三缚结断了以后,佛说最钝根、最迟钝的人,最多也只要七次人天往返,就 admin

2020-02-19

当然这一件事情,要能够作到这样,我们说凡是谈到熏习,一定都是有时间的演进的。换句话说,断善根这件事情也不是突然就断善根的,而是经过了时间;有一段时间慢慢地去熏习它的恶的种子,越熏习越深、越熏习越大,以至于到最后完全把过去的良善的种子完全消磨殆尽,那个时候才叫作断善根的时候。这个断善根,具体表现的就是五逆。另外,其中还有一个断善根的条件就是谤三宝。我 admin

2020-02-19

既然叫作熏习,表示这是应该经过有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这么说?假如是可以每隔一周熏习一些正知见,然后回到家里面以后,思惟它的意涵、开遮等等;并进一步观察说,是不是可能在生活上产生一些影响,包括自己能不能真正的受持,自己受持以后,对家里面的人影响又是怎么样?乃至如何是不侵扰众生,哪里又是对众生是有益的?进一步说,三聚净戒为什么又称为净戒?这样等等的都思惟 admin

2020-02-19

又譬如我们说两个字的时候,这两个字不可能同一时间出现。比如说:当我们骂对方坏蛋的时候,坏蛋这两字不可能同时出现,一定是一个字在前,而另一个字在后。世间上不可能有人可以把坏跟蛋两个字一起说,一定是两个字前后次第而说,也就是说二字不得一时,这两个字在同一时刻始终不会和合为一:当我们讲坏字的时候,蛋字还没有出现;当我们讲蛋字的时候,坏字已经过去了,两个字 admin

2020-02-19

时间的关系,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污戒、净戒的部分完全讲得很如实;希望能够依于最后这一段断我见,乃至于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境界现前的时候如何去面对它,如何有定、有慧来伏除它,来趣向于断我见;乃至依于未到地定断我见之后,能够我见具断,明心证真;因为您是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希望菩萨们!这一系列的演说对于您在断我见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祝愿菩萨们菩提 admin

2020-02-19

世间乐是一般众生所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财、色、名、食、睡,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享受好的,有时间到处去游玩享受人生。这就是世间乐,都是属于五蕴身心上的乐。第二种是出世间乐,一般世俗人其实是不会喜欢这种快乐的。所谓出世间乐,就是心得安然,常住于寂灭之乐。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随便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下,心中一个妄念也没有,不会去罣碍什么。如果是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