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指陈了有情生命的实相,也显示了万法的本质。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开示说,僧宝也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第一义僧,指的还是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如来藏祂无形无色,不可覩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也无能烧害,不可思议,唯证乃知;祂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祂从来无受无取,具有无量诸功德法,常不变易,所以名为第一义僧。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这里我们可以瞭解,男女欲并不是所有的有情都一定要有的境界,而是可以超脱的。而在色界天,天寿虽然很长,但是仍然免不了有成住坏空的过程。所谓的「坏劫」,就是说世界开始败坏,会有火灾、水灾和风灾等大三灾。火灾会烧掉整个欲界,甚至连初禅天都会被烧坏;再来大水会淹到二禅天,甚至大风会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天在坏劫之后仍然还能够存在,而在三禅天以下的世界则都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第八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一世又一世实现一小部分,又拿出已实现为有形的福德中的大部分,用来布施有情;其余大部分的无形福德又继续留着不实现出来,那不是像滚雪球一般吗?那样滚起来才会快,所以我们不羡慕有钱人,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年纪轻轻地退休,就是要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啊!至于出世间福是什么呢?由于在不断地布施植福的过程中,护持到正法了,那个出世间福可就很大了。如果不懂这个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许有的菩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慧心呢?这个最主要是各位菩萨不妨仔细想想看,看看周边是不是有那样的众生有情,当你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往往掩耳然后跟你说:不要再跟我说这些大道理了,你只要告诉我答案就好。的的确确众生的根性有千万种,就是有一些众生的根性,他是不喜欢听闻道理,不喜欢思惟道理。但是我们知道,就如同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强调的,佛教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受五戒的话,是发起誓愿对于一切的有情都不造作杀盗淫妄等等恶业,所以能够让一切众生都对你远离了五种的怖畏。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教她要向怨亲债主忏悔过去的罪业遮障,要在佛前发愿:生生世世护持正法,用所作的一切功德,回向这一些与她有情的众生。后来病好了以后,再来学无相念佛,就非常的顺利、一帆风顺。刚才所说的,也是次法的一部分。平实导师常常说:众生啊!大多是次法未具足就想要证法,所以最后就会一无所得。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是像二乘的声闻戒,它是消极的,要去断烦恼,要让自己不去跟众生攀缘,不去跟众生结缘,让自己在五欲六尘上断除这些接触;可是菩萨戒却是要让菩萨们与众生能够相处,能够入于世间,能够摄受有情、摄受眷属,在摄受有情、摄受眷属中,能够积极的以菩萨戒的精神怎样来行菩萨行,来长养自己应该有的菩萨律仪。所以菩萨戒有菩萨戒的意义以及它的精神,要来至心受戒而不轻易来毁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慢心重者要修界差别观,界差别观者指的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要让众能够观察说,一切有情无不是由这,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地、水、火、风、空、识,没有常住的真实体,这样就能够对治于因为有我而生起的慢心。另外对于心散乱者,要修安那般那,所谓安那般那就是说,缘于出息、入息来止息其心,让心能够安住、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有止观的能力;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有一个善知识曾说: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而凡夫互相谴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都有苦衷,所以没有谴责,只是悲悯与关怀。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的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或者说在欲界中,持续地让自己再受用五欲的这些种种财、色、名、食、睡诸法的话,那我们也让自己永远不能脱离欲界相应的烦恼,当然就是欲界烦恼。所以如果能够这样作的话,就是等于说能够在自性中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畏施者,谓观有情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生离怖畏,心安定,尚以身命而救拔之。布施有后世的深细果报,有智慧之人当以五种施而得利益:一者至心施:至诚心亲自布施,勿贡高我慢,颐指气使行施。二者自手施:亲手布施,勿假手他人,否则来世皆须透过他人才能享用福报。三者信心施:布施时深信因果,深信布施有来世果报,不可抱持怀疑心行布施。四者时节施:于他人正需要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百亿四天下,我们要如何想象百亿四天下的宽广?乃至说其中的有情的数量呢?真的没有办法!那么金转轮圣王的福报所可以函盖的范围,能够与世尊相比拟吗?自然又是一个远远无法可及的状况。这样子从一个家庭,一直较量、分别到百亿四天下,我们就可以知道说,在佛法之中,为什么要勤修福德的原因了;然而这只是在说世间法上的福报喔!佛法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一般众生而言,有情众生都是好死不如赖活,每一个有情都非常的宝爱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实在不应该去杀害其他有情众生的生命。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说有情都是宝爱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见得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爱自己,因为爱自己的五阴,那么受苦就受苦,有什么关系呢?又何必要以来免去身心的痛苦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呢?因为六道有情皆同此心:欠债当还!若回向明确,表还债之心真诚、实在,冤亲债主易感受,则障道之缘自然减小乃至消失。回向举例:1、回向国土:兹以……殊胜功德回向佛法常兴、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2、回向色身康泰:兹以……殊胜功德回向OOO,祈请诸佛菩萨加被,病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呢?因为,进入佛道修道以后的行布施,如果说纯粹是行布施,以财物来利益有情,那个只是财布施,只是利益有情的五蕴身——一期的五蕴身;可是你跟佛所说的说能够受持《金刚经》,为他人解说《金刚经》,这个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在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而且法布施是能够延续佛的法脉,让佛的法脉、佛的,能够不被邪见外道所摧毁;佛的法脉能够持续存在,自然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对于这个成佛法道的内容你越发了解,如实思惟,在这个次第上知道说它的这个决定性在哪里,那么你就知道说,一切有情最后必定会走上这一条成佛之道;不管他今天是不是被邪见所误导,不管他是不是今天走入外道法中,不管他今天是不是不信受,最终一定会走上如来藏的这个中,一定会走到佛菩提道中,这一点你会心得决定。最后,因为对如来藏这个熏习以后,心得决定以后,乃至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既然证得真如佛性,将来生生世世不畏生死,在世间与诸同修共度众生,在世间与有情众生在一起,才能究竟佛道。惟其必须有许多助缘,故应修十善业,所谓十善业即十恶业之相反。十恶业为:身三业:杀、盗、邪淫(在家是指邪淫,出家是指行淫)。口四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三业:贪、瞋、无明(愚痴)。若于此十恶业不犯,反而积极护生,修正自己各种行为而利益众生者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