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因为有情众生的根本,都同样是不生灭性的如来藏,除非是已经能够实证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才能够在死后不再出生;至于其他的有情众生,则都无法在今生舍寿的时候,就完全结束,都还是会继续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出生。当然造善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人天善道之中;而造恶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三恶道去受苦果。而如来藏的异熟性,会依着福田、施心,以及财物的差别不同,而使得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佛法和西方的只止于信仰的宗教不同,佛法是在利乐有情上的觉悟,其福德和智慧的内涵远超西方人的想象,当您超越信仰去追求福慧增长的时候,就会有机缘走进真实的佛法。中华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和平、善良、厌恶迷信、追求觉悟的优秀基因,当年,达摩祖师的师父般若多罗说,东方震旦有大乘气象,佛法终将在中国发扬光大。如其所说,后来的禅宗和玄奘菩萨的教门一直承载着佛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透过教化的力量来转变被加持者的心灵,因而产生转变有情众生因缘之力量。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是在帮助被加持者能够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和勇气,而不是在叫他们躲债、逃债乃至逃避现实。也就是说,透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来缓和化解有情众生当前所面对的压力和困境,使学人有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有勇气来承担自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个就说:对于感受到非常痛苦的这些有情,或是说人来说,没有真正救济的方法。譬如说在地狱里面,这些有情已经感受到非常的痛苦,那是不是应当有一些人,或是说你这上帝或是无极老母所派的谁要去好好来教导他们,让他们能够不要一直痛苦下去了?结果并没有这样的法,或是没有这样究竟的救济。好啦!假设说以后这些宗教继续的修正,然后可以把这个问题修正得好一点,他们顶多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且说那更之前呢,这个因到底是怎样判定的?谁来当法官呢?谁来审判这件事情应当得什么样的果呢?世间的人再厉害的法官也做不到啊!因为业的因它很困难定,因为它要定,它必须要有一个知道当地的文化习俗,然后当地有多少人?然后这边的人的有情各个想法是什么样?好比说这边的人他们都认为杀人是可接受的,杀哪一种人呢?杀害坏人或是杀害别族的人,或是要杀害一些人来祭祀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入地菩萨于五地菩萨位所应当成满的功德,五地菩萨对于这世间,他自知他了解得不多,所以他会启动他的意生身,去无量无边的世界,来了解世间一切有情的作息,一切世间有情的许许多多的根器。他是透过这个方式来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的是什么?然后有没有一些工巧的一些技艺,这些诸明(诸明就是明白这个事情的道理)需要他来学习,所以他一切究竟了知。所以佛法是反过来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请问一下:你愿意当这一类的有情吗?假如不是,我们接着来看下一类的有情。另外一类有情,当他听到有关阎罗王的种种,他就已经心生警觉了,开始努力行善,持五戒。他绝对不会想到说,要像前一种根器的人,等到要堕落三恶道,要由阎罗王来救赎;因为他已经知道说,生到那边要受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欲乐,所以我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有一些菩萨他曾经这么说过,他说:自开自解自为人,便向红尘利有情。而禅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出现红尘这样的名词,譬如说:【师门送,谓青林曰:恁么去,一句作么生道?林曰: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师良久,林云:老和尚何不速道?师曰:子得恁么性急?林曰:某甲罪过!便礼辞。】(《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当然这里面就有更深一层的意涵,不过我们现在不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乘他没有办法摄受与自己同一种种性的有情,而必须要由菩萨来摄受呢?这是因为说,声闻缘觉乘的有情,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亲证解脱,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五阴身俱灭,已经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在这个世间出现;即使是最懈怠的声闻人,他七返人天,一样也要取证无余涅槃。只有菩萨才能够发愿生生世世入世,来利乐有情;只有菩萨才具足乃至于超过阿罗汉、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个并非是什么业力所致,他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在观察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所以会有所谓的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因为常持禁戒,一向正求如来境界,所以怎么可能菩萨还会摄于三恶道诸趣?当然菩萨不摄彼趣,却示现成为阎罗王在三恶道中教化众生;示现入三恶道以后,当然也要受三恶道众生所感受的种种的苦痛,也要一一去领受。这个就好像说,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菩萨可以这样做呢?因为菩萨从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常常发受生愿,即使有能力亲证解脱果,也发愿生生世世再回入这个世间,以真正的佛法来利乐有情。所以,这些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这些种种的法,乃至于大慈大悲、一切种智的这些种种的善法,这些法是他生生世世所分证的,都收藏在他自己的八识田之中,等到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利乐有情。那么什么叫作缘熟 三摩地

2018-07-23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到底这个佛教相信阎罗王的题目,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维什么事情?或者是说,我们来想想看说,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宣说阎罗王这一位有情?可是再进一步思维之前,我们得先要了解一下,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而经典中提到阎罗王这个角色,又是怎么说的呢?先看《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 三摩地

2018-07-23

色界天人没有鼻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有舌根与鼻根的目的,是因为在欲界中生存的有情,必须饮食;有饮食,就必须尝食物的味道、嗅食物的香味,这是欲界众生的享受;人间是这样,欲界天也是这样。欲界天人吃食物时,也是类似人间,能领受香、甜、脆、甘…等法,必须闻与尝;这就是鼻根接触香尘、舌根接触味尘。色界天人既然没有团食,不吃食物,就不需要鼻根与舌根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经》中记载了诸佛世尊为了度化众生,而施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十种的佛事,我们可以举其中一个让大家了解。里面说:【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为众生作佛事。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示现色身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出妙音声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有所受为众生作佛事;一切诸佛无所受为众生作佛事;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捨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而每个都自称是证量很高的大师;但是往往所说的法,却是破坏佛陀的像似。尤其像某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里面也有这样子的记载:【菩萨住不动地得真寂静,除去忧苦、寻、伺、喜、乐、出入息等,不生不灭住真法界,能现种种神通变化——或身如火聚放大光明,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或身上出水如注大雨;扪摸日月威光自在;或现大身上至梵天;或现小身犹如芥子;或震动大地如水涛波;或以一身而现多身,或以多身还复一身;或隐或显说种种法 三摩地

2018-07-23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都是依着禅定证量的高下而有分别。想要证得神通的修行人,必须要舍离欲界淫欲的贪著,才能够发起初禅的定境。如果是以男女双修当中正受淫乐的离念灵知境界作为禅定的正修,这样的修行完全违背了禅定正修行法门,也完全违背了禅定的修证境界;本来就不能超出欲界的范畴,不能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与神通修证的加行完全无关,又怎么可能发起神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